论中国宪法与美国宪法对人权保障的比较2011年4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010年人权国别报
告》。
在这份报告中,美国不改以往的颐指气使的偏见与傲慢,对中国人权状况表示“堪忧”。
其报告称,美方看到中国人权负面趋势变得更加“恶化”。
4月1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0年美国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国务院8日发表的《2010年人权国别报告》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职责,人权纪录说,《2010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歪曲指责,却对自身糟糕的人权状况熟视无睹,很少提及。
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对美国一年一度的国别人权报告连续第12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目的在于“敦促美国正视自身的人权问题”。
人权纪录说,美国是世界上暴力犯罪最严重的国家,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美国政府侵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情况相当严重。
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人口比例创新高,饥饿人口大幅增加,无家可归者激增。
种族歧视在美国根深蒂固。
美国的妇女儿童权利状况堪忧。
要求美国停止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霸道行径。
所谓人权是指人生来就应该享有的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从这一意义上讲人权归根结底是一种要求。
它可分为法律性和道德性两个层次。
法律性的人权应该以道德性的人权为基础,法律性的人权直接体现在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中。
宪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根本法应成为保障人权的根本法。
所谓人权,即自由权、生存权、安全权和平等权这四类。
而宪法最根本的目的应该是保护公民的人权,至少是基本人权。
所以美国《独立宣言》明确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则以更大的激情宣布:“在权利面前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它还强调指出:“凡权利无保障……的地方,即无宪法。
”从西方政治制度两个代表的最初形态中我们就可以看处,宪法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存在的,而公民的合法权益中最根本的当然就是人权了。
总而言之,宪法是为了给人权一个法律上的强制保障而存在的。
任何违反了人权的行为即是违反了宪法的。
宪法历来被称为人权保障书,既是对已有人权的确认,也是人权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保障,近现代人权事业的任何进步都会在宪法中得到体现和反映,而宪法的进步又推动着人权事业的发展。
可以说,人权与宪法相伴相随、密不可分。
列宁指出:“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 在人权的保障体系中,宪法保障是首要的、也是最富有成效的。
因为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没有宪法保障,任何人权保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人权提到纲领性文件和根本法地位的国家。
1776年公布的美国的《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789年8月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第一个直接以“人权”为名的《人权宣言》。
以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其他国家的胜利,这些国家的宪法也大都将“人权”称作“公民权利”加以确认。
而人权一词直到1948年在《世界人权宣言》中才首次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
美国近来对宪法10条修正案包括:第一条:言论、宗教、和平集会自由.第二条:持有与佩戴武器的权利.第三条:免于民房被军队征用. 第四条:免于不合理的搜查与扣押.第五条:正当程序一罪不能两判、禁止逼供、禁止剥夺私人财产.第六条:未经陪审团不可定罪以及被控告方的其他权利.第七条:民事案件中要求陪审团的权利.第八条:禁止过度罚金与酷刑.第九条:未被列入的其他权利同样可以受到保护.第十条:人民保留未经立法的权利等等。
这些宪法对人权保障的修正,都深化与加深了宪法法律对美国公民权利的保障!
自建国几十年来我国人权宪法保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将人权明确载入宪法,提出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写入宪法,在中国的人权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历史性的重要意义,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对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乃至国家的政治制度、立法执法、对外关系将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的修正案被正式写进了宪法。
这样修改,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这次把它写入宪法,可以进一步为这一方针的贯彻执行提供宪法保障。
二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明确地提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
在宪法中作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示,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的确,将人权保障写进宪法意义重大。
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写入宪法,这件事在中国的政治生活当中是一件大事情,在中国的人权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历史性的重要意义,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它反映了我国思想领域的进步,宪法观念的进步。
民主人权思想源于西方,但我们东方也有民主人权思想的萌芽,这个萌芽的确被我们东方几千年的封建集权所压制,但在近代我们痛定思痛进行划时代的革命,彻底推翻了过去的三座大山,西方先进思想为我们做出了贡献。
我们用西方辩证的否定,有扬有弃的思想进行民主人权建设,这便是所谓的拿来主义,这样与自己实际相结合的办法才是保证民主生根发言有生命力的办法。
据我看来,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民主人权模式,西方的人权注重个性的解放,东方的人权则更强调群体性,西方的个性化人权有社会契约文化做基础,所以才能够形成稳定的人权民主模式,而东方的契约化意识相对不足,不适合做与西方同样的个性化的释放。
东方更强调群体意识,讲求仁和义,这主要都是对群体而言的,所以产生了东西方人权民主不同的特点。
最大的不同之特点是东方的人权民主更注重…适生‟,西方的人权民主更注重…顺欲‟。
就是东方的民主人权更注重适合人类生存方面,而西方更注重顺应人类欲望方面。
西方的代表美国,犯罪率全世界之冠,人民的生命财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个性化的人权自由反而助长了犯罪的泛滥,契约精神也无法有效制约不负责任的犯罪行为,在中国绝对比在美国更安全、更安心。
再说政治上的人权民主,西方的优点在充分出版、发表观点自由,但实质上西方的人权民主是金钱上的民主,由于受钱的制约使你们的民主实质上成了少数人的民主,并不是全体国民平等的民主,在我看来,尽管西方的民主理论很好,但实际上是少数强权统治阶级的仁义,并没有做到兼爱。
今天的中国人民依照宪法所享有的广泛人权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基本人权的规定仍然存在不少有待完善之处。
我国的宪法对人权的保障任有许多不足,这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政治权利和自由方面,一是宪法没有确认公民的知情权。
二是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难以实现。
虽然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权利,但缺乏可操作性,未能给公民提供切实可行的言论自由的实现形式。
三是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在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方面,我国宪法未能确认公民的迁徙自由权。
在社会经济权利方面,我国宪法缺乏对贫困者的特殊保护规定。
在环境权方面, 环境权尚未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被引入宪法。
所以说,要实现我国宪法对人权的切实保护,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扩展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完善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体系,健全公民权利限制原则,丰富公民社会经济权利的内容,尤其要注重制定与宪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与完善违宪审查制度与宪法诉讼制度,以使宪法所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落到实处。
参考数目:《西方宪法史》何勤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3年版
《2010年美国人权纪录》2011年
《中美人权的保障》人民日报2004.7.20
《论美国人权与宪法、宪政的关系》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