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结构化学总结(DOC),推荐文档

(完整版)结构化学总结(DOC),推荐文档

化轨道。
28. 离域 π 键:由多个原子形成的 π 型化学键称作离域 π 键。
29. 共轭效应:一般包含双键和单键相互交错排列的分子形成离域 π 键,这时不能把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看作各个双键和单键的简单加和,分子会表现出特有的性能,称为共轭效应或离域效应。
30.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是一类含有中心金属原子(M)和若干配位体 (L)的化合物(MLn)。
23. 红外活性:分子的红外光谱起源于分子的振动基态 φa 与振动激发态 φb 之间的跃迁。只有在跃迁的过 程中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即∫φaμφbdτ 不为 0 的振动才会出现红外光谱,这称为红外活性。
24. 点群:一个有限分子的对称操作群称为点群。 25. 偶极矩:表示分子中电荷分布情况的物理量。 26. 旋光异构体:一对等同而非全同的分子,构成一对对映体,称为旋光异构体。 27. 杂化轨道:在一个原子中不同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称为原子轨道的杂化,杂化后的原子轨道称为杂
33. 结构基元:点阵结构中每个点阵点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即包括原子或分子的种类、数量及其在空间按 一定方式排列的结构单元。
34. 晶胞:在晶体的三位周期结构中,按照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划分出一个个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 平行六面体,作为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位,称为晶胞。
35. 素晶胞:能用一个点阵点代表晶胞中全部的内容者称为素晶胞,它即为一个结构基元。 36. 复晶胞: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基元的晶胞称为复晶胞。 37. 系统消光:许多衍射有规律地、系统地不出现,衍射强度为零。 38. 金属键: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离域范围很大的电子,与正离子吸引胶合在一起,形成金属晶体,金属
原子核,而发生电子云变形,这种变形称为离子的极化。 43. 分子识别:分子识别是由于不同分子间的一种特殊的、专一的相互作用,它既满足相互结合的分子间
的空间要求,也满足分子间各种次级键力的匹配。 44. 超分子自组装:指一种或多种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自发地结合起来,形成分立的或延伸的超
的这种结合力称为金属键。?
39. 原子化焓:指 1mol 金属变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40. 离子化合物:指由正负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化合物,它一般由电负性较小的金属元素与电负性较大
的非金属元素生成。 41.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由静电作用力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42. 离子的极化:指离子本身带有电荷,形成一个电场,离子在相互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分布的中心偏离
结构化学
名词解释 1. 量子效应:(1)粒子可以存在多种状态,它们可由 φ1 ,φ 2,···,φn 等描述;(2)能量量子
化;(3)存在零点能;(4)没有经典运动轨道,只有概率分布;(5)存在节点,节点多,能量高。 上述这些微观粒子的特性,统称量子效应。 2. 次级键:强相互作用的化学键和范德华力之间的种种键力统称为次级键。 3. 超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装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 并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 4. 超共轭效应:指 C—H 等 σ 键轨道和相邻原子的 π 键轨道或其他轨道互相叠加,扩大 σ 电子的活动范 围所产生的离域效应。 5. 前线轨道:分子中有一系列能及从低到高排列的分子轨道,电子只填充了其中能量较低的一部分,已 填电子的能量最高轨道称为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量最低的空轨道称为最低空轨道(LUMO), 这些轨道统称前线轨道。 6. 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非键轨道:两个能级相近的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时,能级低于原子轨道能 级的称为成键轨道,高于原子轨道能级的称为反键轨道,等于原子轨道能级的称为非键轨道。 7. 群:群是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的一些元(又称元素)的集合,这些元可以是操作、数字、矩阵或算 符等。 8. 对称操作:能不改变物体内部任何两点间的距离而使物体复原的操作叫对称操作。 9. 对称元素:对称操作所据以进行的旋转轴、镜面和对称中心等几何元素称为对称元素。 10. 点阵能/晶格能:指在 0 K 时,1mol 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 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11. 化学键:在分子或晶体中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子和晶体。(广 义: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成物质世界的作用力。) 12. 黑体:一种能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 13. 能量量子化:频率为 v 的能量,其数值是不连续的,只能为 hv 的整数倍,称为能量量子化。 14. 光电效应:光照射在金属表面上,使金属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15. 临阈频率:当照射光的频率 ν 超过某个最小频率 ν0 时,金属才能发射光电子,这个频率称为临阈频率。
16. 屏蔽效应:指核外某个电子 i 感受到核电荷的减少,使能级升高的效应。 17. 钻穿效应:指电子 i 避开其余电子的屏蔽,其电子云钻到近核区而感受到较大核电荷作用,使能级降
低的效应。 18. 电子结合能:假定中性原子中从某个原子轨道上电离掉一个电子而其余的原子轨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电子的排布不
因此而发生变化,这个电离能的负值即该轨道的电子结合能。 19. 共价键:当原子互相接近时,它们的原子轨道互相同号叠加,组成成键分子轨道。当电子进入成键轨
道,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分子,此时分子间形成的键称为共价键。?
20. 电子亲和能: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一价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为电子亲和能。 21. 电离能:从气态基态原子移去一个电子成为一价气态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
22. 电负性: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的度量。?
31. 配位场稳定化能(LFSE):配位化合物中 d 电子填入未分裂的 d 轨道后,若不考虑成对能,能级降 低的总值称为配位场稳定化能。
32. Jahn-Teller 效应:t2g 或 eg﹡中各个轨道上电子数不同时,就会出现简并态,当遇到简并态时,配位 化合物会发生变形,使一个轨道能级降低,消除简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