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给我们那些启示?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徐荣村带着12包湖丝独闯世博,这就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世博,如今站在黄浦江边,我们仿佛仍听到东流入海的滔滔江水,正为我们诉说着徐荣村这位“中国世博第一人”在早期上海历史舞台上的传奇故事,激荡着中国日益富强的时代强音。
但由于种种原因,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以后中国和世博会渐行渐远,有过一段分离的时期。
直至新中国成立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我们才再度和世博会联系起来。
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既是对过去历史的衔接,也是应改革开放的诉求和需要,这有助于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营造适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充分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进成果,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博大气派和远见卓识。
而这些历程则给了我们众多启示,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与世界交流改革开放,要知道闭关锁国只能致使自己落后,我们要争做世界开眼看的第一人而不是最后一个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发展富强。
其次,我们需要.要进一步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我国已顺利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我相信这次上海世博会也一定能更好的塑造中国的形象,形象就是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中国。
再次,我们.要积极地支持民间力量参展,促使上海世博会更为精彩。
最近的几次世博会都以巨额亏损收场,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亏损10亿美元,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亏损5.5亿美元,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亏损了2.1亿美元。
对于中国参加世博会来说,参展形式主要是政府组团参展,财政支出比较大,所以我们必须有民间力量的支持和参与。
近代中国,政府动员民间力量参加世博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知民间力量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政府行为,而是政府和民间力量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具有某种决定力量的因素。
所以,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可以使中国参加世博会更为精彩。
最后,我们需要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展品这是参展的重点。
中国的参展品尽管有高科技产品,但相比较发达国家,中国显得落后。
“没有能做到与时俱进”,所以中国人要打造好自己的民族品牌才能在世博会上受人尊重和得到肯定。
故中国参加和举办世博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调动民间力量,实现制度革新,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走规范、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部世博会的历史是人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冲突走向合作、从崇拜物质走向崇尚科学的历史,“一切始于世博会”,这句广为传诵的名言道出了世博会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力。
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推动创新、促进合作的盛会,我们要高举进步的旗帜,崇尚创新的精神,坚持开放的道路。
倡导和谐的理念.我相信这里将成为闪耀全球智慧、聚焦国际视野、启迪人们心灵的神圣的殿堂,将看到独具创意和科技理念特色的展览,交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