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战略分析一、环境分析1、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那时中国开始了对替代能源汽车的研发。
2001 年,电动汽车研究被列入“十五”国家863 计划重大专项之后,中国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
2003-2004 年电动客车的出现应该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起点,到2006-2007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乘用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目前中国自主研制的新能源汽车涉及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大类,相关产品相继问世,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十一五”以来,国家又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确定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目前的主要方向。
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并没有具备明显优势的技术方向,所以国家有关部委在选择具体的新能源汽车道路时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对各种可行的技术都予以一定的支持,例如在“86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中,对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替代燃料技术都给予了一定支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上没有侧重点。
2008 年11 月,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86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组长欧阳明高、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先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发表看法,他们都表示混合动力是比较合适的过渡方案。
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道路已逐渐走向清晰,而混合动力车将成为下一步开发重点。
根据科技部的规划,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将分三个阶段。
近期发展阶段(2008-2012 年):混合动力汽车大批量产业化,年产量达到百万辆级,占到汽车总产量的10%以上。
以技术相对成熟、成本增加较少的“微混合”和“轻混合”动力汽车构成混合汽车的主流。
中期发展阶段(2012-2020 年):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及其价格的降低,节能效果更加显著的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占据主要地位,“微混合”和“轻混合”动力汽车共同构成混合动力汽车其余的组成部分。
长期发展阶段(2020-2030 年):混合动力汽车呈大幅增长态势,占到汽车总产量的50%以上,传统的燃油汽车包括代用燃料汽车产量将会下降到汽车总产量的25%左右。
2006-200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7年12月,长安汽车自主开发的中国首款混合动力汽车——杰勋HEV量产下线。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
在08奥运会上新能源汽车争芳斗艳,奇瑞A5和长安杰勋分别提供了混合了动力轿车,东风一汽提供了混合动力客车,由北理工研发,北京公交客车厂制造的50辆电动客车。
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推出了双模电动车F3DM,被冠以“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称号,售价14.98万元,主要向政企客户销售。
该车可使用家庭电源充电,充满一次需7小时,但可行驶100公里。
充一次电只需14度电,按北京不到7元的电价计算,充电成本远远低于汽油成本。
2、新能源汽车产业的PEST分析政治环境分析(1)国际政治环境分析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各国及日本就已意识到汽车带来的尾气排放是最严重的碳排放来源之一,纷纷立法对研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提供资金支持、税收减免。
自奥巴马上台提出新能源政策之后,各国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竞赛,相继出台更大规模的一系政策及资金扶持,以鼓励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抢夺新能源的制高点。
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及大手笔的财政支出政策,不约而同成为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
(2)国内政治环境分析相比西方和日本,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起步较晚,2009 年开始正式启动,特别是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给予适当补贴,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有一定刺激作用。
2009 年1 月14 日,国务院原则审议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决定安排10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1 月23 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共13 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
2 月 5 日,财政部出台了补贴政策,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并要求地方财政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及维护保养给予补助。
自此,国家相关支持政策不断细化出台,不断强化产业界对新能源汽车战略执行力度、速度的预期。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从一纸空文,到有了直接、具体、可操作的补贴政策,不但刺激了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厂商加大、加快研发及产业化的进度,也直接刺激了市场终端购买力的释放。
经济环境分析(1)全球经济环境回暖,为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契机。
经过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大幅衰退之后,各国相继出台的大规模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推动全球经济由衰退转为增长,在2009年三季度出现触底复苏的势头,2009年4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都环比均实现正增长,世界经济呈现温和复苏势头。
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和各类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实施,改善了全球汽车市场环境。
2009年4季度,世界主要汽车市场销量均出现同比大幅增长,回暖迹象明显。
在美国市场,汽车市场出现复苏迹象。
2010年1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经季节因素调整、折年率的环比增长速度达5.7%,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也是六年多来的最大季度增幅,这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增强。
美国经济复苏拉动汽车消费恢复,美国汽车市场渐显复苏。
但从年度比较来看,受到经济下滑、失业率暴增和信贷危机的影响,2009年美国汽车业业绩非常惨淡。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2.4%,经济严重下行调整。
美国2009年汽车销量为1043.15万辆,比上年下降21.2%。
底特律三大汽车厂商中只有福特汽车没有经历破产危机。
各主要汽车公司销售比上年大幅下降。
2009年全年,福特销售162万辆,下降15%;丰田销售177万辆,下降20%;本田销量下降20%;日产销量下降19%;通用销量下降到1992年以来最低水平;克莱斯勒销售93万辆,下降36%,为47年来最低;只有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全年增长8.3%。
从新车销售来看,与2008年和2007年相比,美国2009年新车销量分别下跌了21%和35%,是自1982年以来最低水平,人均购买水平也创下了自1950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但须注意的是,美国汽车销量四季度在政府的“旧车换现金”计划结束之后持续保持反弹,其中10月比上年同期微增0.15个百分点,11月微增0.14个百分点,12月大涨15.2个百分点。
四季度汽车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5.58%,增幅比三季度增加6.1个百分点,这一趋势显示美国汽车市场正在摆脱衰退开始复苏。
欧洲经济微弱复苏汽车市场有改善迹象。
欧盟统计局2009年12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6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二季度增长0.4%,这表明欧元区经济已正式走出衰退。
同日,欧洲央行调高欧元区2010年经济增长预测,欧元区和欧盟2009年全年预计分别下降4.1%和4.3%。
欧盟虽然继美国和日本后摆脱衰退,但复苏情况仍然脆弱。
欧洲汽车市场在多国施行了“以旧换新”购车补贴计划之后开始复苏。
据统计,欧洲2009年全年乘用车销量为1448.15万辆,比上年下降1.6%。
但四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增幅比三季度增加了9.6个百分点。
由于宏观经济复苏时间和力度差异以及汽车刺激政策的差异,欧洲汽车市场区域性差异明显,其中,法国和德国刺激新车消费的政策效果最明显,德国2009年乘用车销量比上年增加71.7万辆,增幅达23.21%,法国2009年新车销量比上年增加21.9万辆,增幅达10.7%。
从全欧洲情况来看,实施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国家与未实施此类政策的国家的市场情况差异明显。
2009年,普遍实施“以旧换新”政策的西欧国家汽车销量比上年增长0.9%,而普遍未实施此类政策的东欧国家汽车销量则比上年下降26.6%。
日本经济轻微反弹汽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日本政府1月22日发布的经济报告显示,2009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为负5.2%,超过1998年负2%的降幅成为战后之最。
但受亚洲其它地区经济好转带动出口增加,及国内消费刺激政策的影响,日本四季度实际GDP增长0.9%,超过第三季度0.3%的增幅,连续第三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日本2009年新车销量(包括微型车)销量为460.95万辆,较上年下降了9.3%,其中微型车除外的新车销量为292.11万辆,较上年下降9.1%。
但下半年,日本政府鼓励购买环保车的政策刺激了汽车市场的复苏。
据统计,日本政府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在2009年至少刺激了60万辆汽车的消费。
受政府鼓励汽车消费政策,日本汽车市场2009年四季度销量同比恢复正增长。
日本新车销量四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17.82%,增幅比三季度提高了14.32个百分点。
其中10月同比增长4.39%,11月同比增长35.97%, 12月同比增长21.6%,已连续4个月同比保持增长。
这显示日本汽车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2)国内经济环境继续向好,汽车产业增速加快2009年4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
2009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其中,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虽然增速比上年有所回落,但利润实现了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2009年前11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和国内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施行保证了国内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汽车消费成热点。
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家具类增长35.5%,汽车类增长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