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20XX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东源县20XX-20XX年冬春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东源县水务局
二o一六年八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组织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持之以恒地开展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具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持,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编制20XX-20XX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农水〔20XX〕140号)及水利厅、市水务局转发的相关文件(粤水农水函〔20XX〕1559)号、河水农水〔20XX〕35号)的精神,我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兴水惠民决策部署以及水利部关于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快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增加资金投入,强化规划统筹,规范建设管理,重视运行管理,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构建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持。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今冬明春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约3.0068亿元,其中省级投资2.07781
亿元、市县乡投资0.929亿元;计划完成工程总量:土石方280.795万方,砼7.6784万方。
(二)建设任务
1、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中型2宗)大力推进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为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
通过多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计划对我县的4.3万亩的农田水利设施实施改造任务,工程总投资为0.4939
亿元,完成三面光渠道70.84公里,计划完成工程量:土石方28.03万m,混凝土2.45万m。
2、山区五市中小河流20XX年治理工程(11条河)
东源县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主要完成河源市东
源县曾田河(曾田河段)治理工程、河源市东源县船塘河干流(船塘镇段)治理工程等11条河流,工程总投资约为2.3971亿元,疏浚河道80.78公里,新建/加固堤防120.78km。
计划完成工程量:土石方251.1047万m,混凝土5.0873万m。
3、农村电灌(排)改造(42宗)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工商业及居民生活区、经济作物区、鱼塘等地区的排涝标准,使涝区内10年一遇24h暴雨产生的径流量地区按1天排干,水田按3天排干,农村灌溉标准提高到75%~90%以上,计划在今冬明春对我县42宗小型机电排灌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重建和改造,新建、改造泵站42座。
工程总投资约为0.1158亿元,建成后新增/恢复灌溉面积0.091万亩,改善灌溉23333
面积1.1187万亩。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各级政府要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均要成立领导小组,切实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制,加强组织协调,层层落
实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配合共同抓,部门协调合力抓的工作格局。
领导要深入现场,靠前指挥,全身心投入灾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切实承担起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坚持“政府补助、社会集资、群众自筹”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
通过扶贫单位、政府投资、社会群体和群众集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及统筹、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财政贴息、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冬春农田水利建设。
(三)强化措施,确保质量。
将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落实到灾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各个环节。
一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
重点抓好项目规划、设计、审批、材料供应、施工和竣工验收关,重点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管理,加强对小型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二是完善质3
量保证体系。
重点抓好施工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注重推广成熟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
三是健全舆论监督体系。
设立质量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的广泛监督,杜绝形象工程、“半拉子”工程和“豆
腐渣”工程,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专题典型报道、发表宣传文章等活动,积极宣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营造全社会关注水利、重视水利、齐心协力办好水利的良好氛围。
通过召开汇报会、现场会等形式,交流先进经验、学习先进做法,并加以完善和推广,更好地指导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掀起我县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的高潮。
4
篇二:20XX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
20XX年公主陵牧场小型农田水利建
设实施方案
国营公主陵牧场
一、总论
1、项目名称:20XX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概况
公主陵牧场始建于1947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国有农牧场之一,位于乌兰浩特市东北方20公里,隶属兴安盟农牧场管理局,地处北纬46°12′—46°21′,东经122°01′—122°18′,东邻科右前旗额尔个图镇,西于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接壤,南与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毗邻,北与科右前旗察尔森相连,111国道、省级大通道从场三队境内穿
过,距乌兰浩特飞机场仅8公里,交通便利。
我场是大兴安岭南麓余脉延伸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属低丘陵缓坡草原地区,草原覆盖率90%以上,土壤主要为按棕钙土、黑钙土,属大陆性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4.3℃,年降水341毫米,降水集中在7—8月份,无霜期112—125天,积温2200—2700℃。
公主陵牧场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农牧结合,综合经营,是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厅定点畜牧业畜牧繁育场,是优质兴安细毛羊的发源地和繁育中心,现大小畜存栏1.6万头(匹只)。
我场占地面积23万亩,其中草原16万亩,林地2.3
万亩,有玉米、杂粮和杂豆种植耕地5万亩;总人口1925人,职工576名,下
设五个生产队。
公主陵牧场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市农电电网60
千伏高压输电线路直接通往各生产队,为职工生产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优越条件。
坚持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积极推进集约化、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全力实施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扩大规模、集约经营面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3、建设地点:公主陵牧场五队
公主陵牧场节水灌溉项目区地址选择在公主陵牧场五
队,低丘陵缓坡地带,这里土地开阔,地质肥沃,土地连片,便于规.模化开发建设。
这片低丘陵缓坡地带地下水埋藏浅,便于开采,更利于滴灌式节水型灌溉操作,同时农用土方建设量少,易于建设和管理。
4、建设内容与规模
公主陵牧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面积1000亩,全部为滴管项目。
5、建设年限:20XX年
6、投资概算:总投资110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农牧场管理局40万元,兴安盟农牧场管理局17万元,公主陵牧场农场自筹53万元。
7、效益分析:
①经济效益
项目正式投产后年增收72万元,其中农作物增收45万元,水利效益27万元。
②社会效益
节水项目的实施,使水资源短缺得到改善,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和指导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对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
③生态效益
节水灌溉项目的建成,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有利于区域小气候的改善和水分涵养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使土壤的水、气、热三项比例趋于正常,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加强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生态建设,将处进生态环境的好转。
地区植被得到保护,其生态环境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项目区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为400mm,干旱成为该区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灌溉农业和灌溉牧业是该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项目区由于未实施科学的节水灌溉措施,地下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问题。
同时又有相当部分耕地得不到灌溉,成为
中低产田。
本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可有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水分生产率,提高土地生产力,大大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能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生态平衡失调和遗传资源丧失。
项目区建成后,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彻底改变了现有作物种植结构、农田的落后局面。
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和农牧业种植结构调整,农牧业产值将大幅度增加,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将明显改善,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会逐渐增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