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民风民俗的调研报告

关于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民风民俗的调研报告

关于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民俗民风的调研报告张伟姜好黄朝凤尹海波刘飞(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武汉430079)摘要:现在的各地乡村在思想及行为上正逐步的向城市靠拢,有很多优秀的或者说有价值的传统观念及行为正在远离而去。

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发展动力,却难以被充分的利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精神食粮也很有可能随着年代的远去而逐渐淡然。

本文通过对民俗民风的调研旨在了解大悟宣化店镇民俗民风,问题针对性的对某些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使当地风俗文化得以保留延续。

关键词:文化遗产;婚姻;祭祀;禁忌;宗教信仰;延续;一、调查背景宣化店镇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大悟县东北部,竹竿河上游,是著名革命老区和历史名镇。

四周山山环绕,五岳通灵,村落依山而建,民风淳朴,风景秀丽。

近年的发展,通讯的普及,使得宣化店里的村庄并不封闭,或多或少的改变了当地的一些风俗。

由于所处大别山区,山上村户分散,人口密度稀薄,集市上较为密集。

我们实践小组基于此考虑,于7月14、15号两天时间分三次进行走访调查,重点在玄坛村、姚畈街、五岳山三地进行走访。

我们就初步寻访了解,当地婚姻,祭祀,禁忌,宗教信仰较为突出,于是作为我们小组的主要调研对象。

二、调查方案1、调查时间:2010年7月12日——2010年7月17日2、调查地点: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姚畈村及玄坛村等周边地方3、调研方式:我们小组主要以玄坛村、姚畈街、五岳山三个地方为调研点,采取走访的方式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询问为主,观察为辅。

为避免与当地方言交流的困难,我们主要以宣化店镇的百姓为调查对象。

走访期间,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做细致入微的调查,入乡随俗,在不叨扰他们生活劳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饮食,婚姻,丧葬,祭祀,禁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4、调查目的与意义:民俗民风反应一个地区的日常生活习惯,人们的思想动态,行为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的反应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具体来说,对人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考古学等科目的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促动作用。

通过对民俗民风的调研旨在了解大悟宣化店镇民俗民风,问题针对性的对某些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使当地风俗文化得以保留延续。

三、调查过程(一)小镇的中心村——姚畈村姚畈村与玄坛村对比之下,由于这里没有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又缺少工厂建设,再加上居民多,领导少,管理困难,所以要相对贫穷。

过去的一些古老传统至今仍然保留,从这边可以了解到不少关于禁忌方面的风俗传统。

访问时,听街上的小吃店老板说:在语言方面,一是在春节或其他喜庆之时,忌讳使用认为不吉利的字词,如死、梦、鬼、断、赊、没得等等。

二是把与不吉利字词谐音的事物、名称,变称为象征吉利的名称,如鸡蛋与“罪断”谐音,则变称为“元宝”;舌头与“赊头”谐音,变称“赚头”;蛇与“赊”谐音,变称为“长虫”、“小龙”等。

这些方言有些在湖北的其他地方也有用到。

行为方面,春节期间送礼品时忌送白糖,结婚礼品忌送单数、忌送白色物品。

丧事礼品忌送红色物品。

看望病人时忌送鸡蛋,忌在下午探望。

吃酒席时忌上、下辈对坐。

给孩子取名忌与长辈同字等等。

这些都是一些原来的礼节,现在一些在当地已经成了习惯,如吃酒席时长辈先入席等等。

还有一些也就淡然了,看的不太重,如给孩子起名字时,不再把代表辈分的那个字加在名字里了。

在我们向当地居民打听当地的山河庙宇时,当地百姓兴趣盎然,有的说这里最高的山是三爪山,山上有庙,有的说是五岳山,山上也有庙;说法不一。

店老板说每年的3月初3附近的居民就会到三爪上烧香,那里的庙宇比五岳山上修建的要好,香火很旺。

一位当地开车的大叔指了指东边很远的一个地方说,那里有个金山岗(查得:位于宣化店西侧约2公里,最高处海拔246.2米)山上也有庙,每年的农历3月27、28都会有外面的人过来参拜求富贵。

当地的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为主,百姓们每年都有参与,宗教氛围浓厚,按分布来看,基本每一定小区域都有庙宇分布。

我们小组决定明天去走访一座庙宇。

(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玄坛村。

玄坛村是此地在政府领导下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7月14号上午我们小组对玄坛村的传统风俗、新兴产业等作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的路上,发现这里道路修的很好,主干道上的房屋都很新,依山傍水,有一种清新的朝气。

每当路过一户,我们注意到,他们的正堂至今仍然或贴有毛主席的画像,或贴有“祖宗昭穆神位”的字样,家家如此。

到了玄坛村之后,我们拜访了当地的一家农户。

看到他家的正堂,也是贴着“祖宗昭穆神位”的字样,有些好奇,询问之下,了解到当地供奉祖先的一些习俗。

原先,当地农户正堂都是供奉“祖宗昭穆神位”,户有家谱,家有神龛,族有祠堂,地有庙宇;现在,如果家里还有老一辈的,老人们注重这个传统,家里会继续贴着“祖宗昭穆神位”,没有老一辈的一般家里就改贴毛主席的画像了,这也反映了当地百姓对毛主席的信仰与尊敬。

当我们向他问及当地的婚姻习俗时,他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就近年来玄坛村的姑娘出嫁,儿子娶妻之事,正一步步的向城市化靠拢,也是穿婚纱礼服,轿车接送。

这一方面反映了新农村建设后当地的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当地的习俗也在慢慢的改变。

后来,问了玄坛村另一家年龄稍大的村民才了解到一些还保留下来的婚姻习惯,女方在换嫁妆时要站在筛子里,脚不能落地。

另外,送喳口粑,这是男方请求女方家长允嫁的一道大礼。

礼品主要以糍粑、面馍为主,还必须有糖、酒、肉、衣料等。

其中,糍粑、面馍的数量很大,宣化等地有“粑馍一千八”的规定之数。

听来十分有趣。

玄坛村的大小节日,按照我们学生的视角来看,在他们心里,由于赶上农忙季节,大多数的节日都给忽略了。

然而有一个节日是当地必过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九的庙会活动。

在玄坛村,有一个观音庙,当地的宗教氛围还是很浓的。

据说农历二月十九那天是观音的生日,这一天,当地所有的村民家里晚上灯火通明,都会去观音庙祈福。

还有很多的外面来的游客在此地祈福,场面十分壮观。

近年新农村建设后,每年庙会活动的时候都会举办艺术文化节,当地的村民很多都积极的参与表演节目,有唱戏,舞狮子,舞龙等民间特有文化,还有皮影戏,现在的皮影戏的分布规模正逐步的缩小,在此地得以传承表演,需要加以重视。

在走访期间,村里的那位阿姨很热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下有村民的生活场景改编的歌曲,反映农村生活的变化,她欢乐的语调,幸福的辞藻,淳朴的乡音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几位,歌声有山的气息,陶醉的同时,让我有了个想法,如果能够收集当地的山歌舞曲,对我们民俗民风的调研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观音庙,据说当初在本地挖到了朱元璋的汉白玉像就供奉在里面。

本来准备进去看看,瞻仰当地风俗,感受一下灵气。

在这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之地入乡随俗一把。

可惜观音庙的门那天没开。

不过,我们小组还是来到了庙前,庙不是很大,给人一种静谧之感。

曾听有人说过,“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在这山峰上,庙宇前,除了静谧之外,还有一种感觉,一种信仰的力量,这里是村民团结的凝结地,这里是村民美好愿景的寄托。

(三)大自然的恩赐——五岳山一早很顺利,打听了一下五岳山的情况,热情的村民把我们带领到五岳山上看守五岳庙的守庙老人家里。

老人一听我们来访的目的,十分热情的答应带我们过去。

路途上向我们介绍起了五岳山的一些情况。

经了解,五岳山位于大悟县的北部,主峰海拔865米,为全县最高峰。

相传五岳神聚会于此而得名。

主峰建有寺庙,相传始建于元末明初,初建时规模可观,后毁于战火。

几经重建,最近一次于08年村民集资修缮,现存娘娘殿、玉皇阁、祖师顶等处。

我们一行人跟着老人徒步上山,山道很曲折,风景很秀丽。

听老人说,当地流传有个七龙传说,雷电划空而过,横贯五岳山,甚似七条龙。

这里也经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各种叫不上名来的鸟儿鱼儿、山鸡、野猪、蟒蛇。

五岳山上名贵草药很多,沿途的小路边,还有很多名贵的药材:何首乌可以延年益寿,金钱草可以治疗高血压,还有蘑菇、灵芝、人参。

有贝母、天麻、沙参、桔梗,有些村民除了种田,还采些草药来补给生活。

山路上很有山间特色的是“清泉石上流”,空气清新,耳目一新,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我们询问了下革命时期的将领,老人告诉我们,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何耀榜、陈少敏、刘海山等共产党人就在这一来从事革命活动,并发展庙中道人为秘密联络员,多次在庙中举行会议。

对革命先烈的回忆,也是当地民风民俗的一个体现,老人们经常讲那些将领的光荣故事来激励子孙。

大概80多分钟后,我们才来到靠近山顶的一个悬崖边,名曰“蜜蜂崖”,崖间有穴,蜜蜂居之而得名。

这里已经看得到庙了,我们一鼓作气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此次的目的地——五岳庙。

五岳庙不大,和我们想像中的很有差距,由一块一块的小山石修成。

管理庙宇的老人说,每年的12月初一为庙会,虽然山道崎岖,但丝毫未减当地居民参加庙会活动的激情,这座庙香火不断,一年时有组织参观参拜的人,有祈福孩子上大学的,有祈福平安的,有祈福财富的……按照规矩,我们外来人是不能直接进入庙的,先要烧纸,门口有一“化钱炉”,只有供奉了天灵之后才得入内。

然后是放鞭炮。

我们小组成员入乡随俗,照着当地的规矩,在允许进入之后,先参拜了供奉的各位神灵,然后开始了观访。

四、调查结果分析(一)婚姻方面,当地昔日的男女婚姻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外出打工人员很多,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多为自由恋爱,但其联姻程序和婚姻仪式仍基本沿袭以往古老的一套,必须经过议亲、定亲、求亲、娶亲等程序。

说明,一方面此地的老传统习俗仍然延续,另一方面,城市化潮流趋势渐显,这里的人们已经同时代接轨。

这是时代发展的体现,城乡逐步一体化的表现。

(二)祭祀方面,“祖宗昭穆神位”体现对先祖的敬重;禁忌方面,百姓有所讲究,民风民俗尚有保留,但都是年长的一辈们遵守,年轻的一代不太重视;宗教信仰氛围浓厚,然而设施环境有待改善。

(三)语言方面,本县方言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区。

县内的各个地方应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各有特色,又约可分为4个方言区,其中宣化属于“尖音区”,语音较婉柔、尖细。

走访过程中发现当地的老人基本讲方言,交流困难,而年轻人外出打工,大都会讲普通话。

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打工热”给此地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四)自然资源方面,在上山与老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森林保护良好,特产资源丰富,除随处可见的板栗树外,还有花生、烟叶,茶叶、桃、李等水果及蚕桑、药材,金钱草等特产作物,山上还有一些天然生长的蘑菇、何首乌,灵芝、人参等。

这里还有山鸡、野猪、眼镜蛇等出没山林。

另外,我们从网上摘抄了一些网上论坛的话语:1、还是小时采药材挣学费时常去,听说树砍光了,是吗?在外去不了了____五岳渔樵(论坛游民)2、青峰独立傲群峦,阻雨生云界热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