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研究
张欣
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量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而目前现行的英语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比较长,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是目前很多教师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困惑: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检测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呢?怎么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传统观点认为阅读就是要从文章中获取信息,了解文章的内容就是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然而现在语言学家们提出了新的看法。
“阅读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Goodman, 1967)。
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事实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关阅读材料话题的知识、文章结构组织的知识、情景上下文的知识等)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
阅读分为三个层次,即字面阅读(read the line),推理阅读(read between the line)和形象阅读(read beyond the line)。
字面阅读是对阅读的最基本要求,推理阅读则指读者能依据文章的细节材料推测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根
据字面意思进行必要的推理、推论。
形象阅读要求读者能将阅读材料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特别是与读者自身的经历、知识、观点联系起来。
因此字面阅读是阅读的低级层次(lower level skills of reading),而推理阅读和形象阅读则是阅读的高级层次(higher level skills of reading)只有当低层次阅读和高层次阅读共同作用时,才能实现流利阅读的目的(“fluent reading occurs only when these skills operate together”,Eskey,1988)。
这样的阅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也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
阅读教学的目的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提出教师要处理好预设内容与生成内容、知识与能力、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等之间的关系,提出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提问无疑是教师们课堂上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
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R.Stevens)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了普通学时的80%。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每分钟约提2—4个问题。
贝拉克(Belarck)通过研究发现,中学课堂教学过
程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
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
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教师提问并非无的放矢,随意发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的目的应该是:1、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2、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3、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4、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5、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6、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7、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诊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根据阅读教学中提问的目的,问题可以分成以下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Background questions),对字面理解的提问(Literal questions),对文章内涵的提问(Implicit questions),和开放式的提问(Interpretation questions)。
前两种问题需要学生的低层次的阅读技巧,
旨在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对文章内涵的提问要求学生去寻找和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要求学生能依据文章的细节材料推测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根据字面意思进行必要的推理、推论;开放式问题要求学生能将阅读材料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特别是与读者自身的经历、知识、观点联系起来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表达出对作者所表达的态度和观点的看法。
这两种问题则会激发学生的高层次的阅读技巧,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前文已经提到,对字面理解的提问和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只需要学生的低层次的阅读技巧,不能完全达到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无法实现在阅读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
关于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论文和著作有很多,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很多教师课堂上比较善于对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字面理解进行提问,笔者在这里着重介绍对文章内涵的提问(Implicit questions)和开放式的
提问(Interpretation questions)。
Implicit questions 是指学生不能通过文章的字面就能直接获取答案的问题,要回答这类问题,学生必须要根据对文章字面的理解,对文章大意的把握以及对作者意图的揣摩来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必要的推论和推理。
开放式的提问(Interpretation questions)是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既能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还能发展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如果是实用性的文体,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通过文章所学到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来解决一些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之所以称之为开放式的问题是因为它没有唯一的或者标准的答案。
学生甚至可以对作者和文章质疑。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来激发思维的火花,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这一类问题有利于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培养熟练的语言技能和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利于保持和激发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另外,教师在提问这两类问题的同时,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最好能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追问,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
更加缜密,更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同时这样的追问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有效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类型和方式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Plutarch)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
参考书目:
1. G.Ivan Hannel著,黄洁华译,《高效提问,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七步法》,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王笃勤编著,《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结题报告:
本课题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无效提问的归因分析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提出了课堂提问优化设计的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对有效提问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实践学习和研究. 通过在初中英语新教材的课堂教学中因人而宜, 因材而宜, 因时而异, 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努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 结果发现, 有效提问能大大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感情; 并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初中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成绩, 是实现“轻负担, 高质量” 这一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体验, 实践参与, 合作与交流” 的教育目标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