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拓展阅读:关于香港的历史

_拓展阅读:关于香港的历史

关于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由来
香港,顾名思义,就是芳香的海港。

关于这一美丽名称的由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但一般认为最可靠的说法,则是这里过去曾是运香、贩香的港口,故而得名香港。

在明朝时,香港及广东东莞、宝安、深圳一带盛产莞香,此香香味奇特,颇受人们的喜爱,故而远销江浙,饮誉全国。

由于当时贩香商人们一般都是在港岛北岸石排湾港将莞香运往广州或江浙等省,所以人们将这个港口称为香港,意为贩香运香之港,将港口旁边的村庄,称为香港村。

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港岛南部赤柱登陆后,由一名叫陈群的当地居民带路向北走,经过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陈群用当地土话答称“香港”,英军即以陈群的地方口音HongKong记之,并用以称呼全岛。

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香港作为全岛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

1856年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之后,香港又进而成为整个地区的称谓。

香港的历史沿革
早在远古时代,香港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又派兵平定了越族聚居的岭南地区,将之纳入秦朝的版图,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并从中原迁移了50万商人和罪犯到这一地区进行守卫和开发。

自秦始皇开始,香港地区就一直在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直到英国侵占香港以前,从未间断过。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因为岭南太远,鞭长莫及,对赵佗采取了安抚政策,封为南越王。

刘邦死后,赵佗又闹独立,朝廷多次征伐无功,只好再派人去赏赐慰勉,赵佗才除去帝号,臣服于汉室。

汉朝在这里设置了南海、合浦、交趾等九个郡。

香港地区划归南海郡博罗县管辖。

此后,一直沿续到西晋时期。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

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

唐肃宗至德二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又归东莞县管辖。

明神宗万历元年,广东巡海道副使刘稳,奏准朝廷,将东莞县滨海地区划出另设一县,名为新安县。

自此,香港地区改属新安县管辖。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廷战败,割让香港
岛给英国。

咸丰十年即1860年,又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地区遂全部归英国人管理。

屈辱的历史
一、鸦片战争
英国对中国这块肥肉,早已垂涎三尺。

1773年,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是最大的鸦片贩子。

英国鸦片贩子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输入中国,顿使中国陷入灾难深重的泥潭之中,白银从中国滚滚流出,使清政府的财政发生严重危机,白银外流的结果更引起民不聊生。

工商业普遍萧条和衰落,鸦片烟毒已在中国泛滥,对此,当时爱国者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就愤怒地说:“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1839年虎门销烟
由英国对华掠夺而酿成的鸦片浓烟滚滚,直接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这时,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禁烟派)挥起中华之剑,对英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领导了震撼世界的禁烟运动。

1839年3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查办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来到广州附近的虎门海滩,下令把已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人士的支持。

如一位英国人在他所撰写的《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书中,就指责英国商人的“鸦片贸易给英国国旗带来了莫大的侮辱”,而英国的鸦片贩子和工业资本家不甘失败,加紧活动,催促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6月,由540门大炮装备起来的48艘舰船,乘载着40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

于是,这场由英国资产阶级蓄谋已久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门户、牟取英国在中国的最大利益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

7月6日攻克舟山群岛的主要城市定海。

再北犯大沽,道光皇帝派出怯弱无能的官僚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议和,并同时把林则徐停职查办。

清政府的惊恐与无能,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1841年1月,英军以武力强占香港岛,2月攻占虎门,5月进犯广州。

1842年,英国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镇江。

同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香港的割让
英国根据《南京条约》占领了我国领土香港岛。

英国强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
整。

英国的目的是企图在军事和经济上控制中国。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于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

就这样,英国占领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于九龙半岛西部的一个大岛屿昂船洲。

这使英国所取得的香港这一侵华基地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英国侵占九龙半岛南部后,不久又图谋占领整个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水域。

1898年6月9日,清政府总理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

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

至此,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三、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一环。

1843年6月26日,英国利用《南京条约》换文生效的时机宣布香港为英国“直辖殖民地”,派璞鼎查为首届香港总督。

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总督,又称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担负最高首长职责的人。

按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诰》的规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香港总督是英皇的全权代表。

港督之下设立四个系统,构成港英统治政权:(1)咨询性质的行政局和立法局。

(2)以布政司为首的行政机构。

(3)以首席按察司为首的司法机构。

(4)受命于英国国防部的驻港英军。

此外,还设立一个“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

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辅助港督行使职权的两个重要机构。

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员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和律政司等。

驻港英军,是英国维护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

英国自强占香港以来,在香港一直保持着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的军队,约有一万人,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

源于英国的法律与司法体制,是英国对香港实施管治的重要手段。

英国除了从政治上实行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外,还从经济上确保英资财团在香港的特权地位。

英资财团是指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资本财团,主要有汇丰财团、太古财团、怡和财团等。

英资财团大都创业早,长期插足香港经济,与港英政府关系密切,对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

它们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

如英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电报局通过它附属的香港大东电报和香港电话公司,独占了香港对外通讯和全市电话、电讯服务;英资的地产公司拥有香港大批地产物业等。

这正如香港民间所说的:“实际统治香港的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府。

”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整个香港社会充满着殖民主义的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