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规划(图则)文本目录1 总则 (1)2 城市生态安全和空间格局 (3)3 划定目标和指标 (4)4 空间划定 (5)5 管理实施细则 (9)附表1:佛山市生态控制线分类统计一览表(单位:公顷) (12)附表2:佛山市生态控制线分区统计一览表 (13)附表3:各区生态控制线统计一览表 (14)佛山市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规划(图则)文本图纸目录:1佛山市生态资源现状图2佛山市生态安全格局图3佛山市生态控制线范围图4佛山市生态控制线管制图5佛山市生态控制线用地分类图6禅城区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图7禅城区城市生态控制线管制图8南海区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图9南海区城市生态控制线管制图10顺德区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图11顺德区城市生态控制线管制图12高明区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图13高明区城市生态控制线管制图14三水区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图15三水区城市生态控制线管制图1 总则1.1编制目的划定城市生态控制线(简称“生态控制线”)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明确城市开发建设的边界,防止城乡建设用地无序蔓延,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及精明增长。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促进空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1.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佛山市域范围(包括顺德区),面积为3797.72平方公里。
1.3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城市绿线管理办法》(8)《广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9)《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10)《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的通知》(粤府函[2013]202 号)(11)《广东省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指引》(12)《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发[2014]10 号)(13)《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14)佛山市各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15)《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0-2020)》(16)《佛山市公园绿地建设规划(2012-2020)》(17)《佛山市水系规划(2008-2020)》(18)《佛山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2007-2020)》(19)《佛山市区域绿地绿线图则(2008-2020)》(20)《佛山市2+5组团绿线管理图则(2006-2020)》;(21)《佛山市第二批城市绿地绿线管理图则(2011-2020)》(22)《佛山市绿地绿线整合规划(2015-2020)》(23)《佛山港总体规划》(2013年)(24)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相关规划1.4生态控制线定义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在尊重城乡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围绕保护重点生态要素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界线。
1.5划定原则(1)生态优先、系统完整。
(2)统筹兼顾、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易于操作。
(4)分级保护、协同管控。
(5)严格管理、动态优化。
2 城市生态安全和空间格局佛山市城市生态安全和空间格局的结构为“两脉、三区、四楔、多片、多点”。
(1)“两脉”为西江和北江两条带状河流廊道,分别串联三水北部森林、高明西部森林以及顺德南部稻田湿地等城市三大生态基质,以及三水河口湿地、西樵山等生态斑块。
规划在西江、北江干流和顺德水道、东平河的水源保护地段两侧建设各宽约500-1000米的永久性水源涵养林带;在城市已建区范围内两岸各设30-70米以上的绿带,在城市已建区以外的其他地段设置300-500米的绿带。
(2)“四楔”为4条放射性生态廊道。
“两脉”和“四楔”共同构成了城市生态网络骨架,成为遏制组团蔓延的重要工具。
(3)“三区”为三水区内北江干流西侧和高明区西江支流南部的两块大范围连绵林地;以及顺德南部的河网密集地区和基塘农业地区,形成三处城市生态屏障。
(4)“多片”为城市组团与组团之间集中的生态隔离绿地。
(5)“多点”为城市重要的生态节点,包括高明凌云山、南海区西樵山、金沙湿地、小塘湿地、狮山水库群、草场湿地、三水思贤滘、顺德花卉世界、禅城的周尾围等。
3 划定目标和指标3.1佛山市划定目标依据《广东省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指引》,佛山市生态控制线划定比例应达到市域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即划定面积为1899平方公里以上。
3.2各区划定目标禅城区生态控制线划定比例应达到区域土地总面积的20.0%以上;南海区生态控制线划定比例应达到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6.5%以上;顺德区生态控制线划定比例应达到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6.5以上%;高明区生态控制线划定比例应达到区域土地总面积的74.0%以上;三水区生态控制线划定比例应达到区域土地总面积的60.0%以上。
4 空间划定4.1生态控制线分类佛山的生态控制线共划分为生态保育用地、休闲游憩用地、安全防护用地、垦殖生产用地4大类,18小类。
具体见表4-1。
表4-1 生态控制线分级分类一览表4.2生态控制线分级生态控制线共分为两级管制区,即一级管制区和二级管制区。
(1)一级管制区指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的生态保护空间,是生态控制线的核心区域,由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监管,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配合,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2)二级管制区指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构建健康城市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需要进行保护和管控的重要区域,由佛山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管控。
4.3佛山市总体划定方案4.3.1 划定总量佛山市共划定生态控制线195152.76公顷,占市域总面积的51.38%。
4.3.2 划定分类(1)生态保育用地划定生态保育用地86532.54公顷。
其中,包括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006.57公顷;水源保护区17个,面积6325.43公顷;17条主干河流和堤围,面积22315.21公顷;3处中型水库,划定面积241.06公顷;省市两级生态公益林面积约1812.72公顷;其他生态保护区面积54831.55公顷。
(2)休闲游憩用地划定生态游憩用地共计37669.34公顷。
其中,包括5个风景名胜区,面积1324.04公顷;30个森林公园,面积28538.64公顷;8个郊野公园,面积3320.37公顷;1个地质公园及地质地貌景观区,面积12.78公顷;5个湿地公园,面积137.83公顷;综合公园3080.92公顷;5个生态旅游度假区,面积1254.76公顷。
(3)安全防护用地划定安全防护用地13634.04公顷。
其中,基础设施隔离带5996.29公顷;环城绿带7637.75公顷。
(4)垦殖生产用地划定垦殖生产用地57316.84公顷。
其中,基本农田45717.14公顷;基塘系统10090.12公顷;生产绿地1509.58公顷。
4.3.3 划定分级共划定一级管制区55572.0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14.63%;划定二级管制区139580.7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36.75%;合计划定195152.76公顷,占全市总面积51.38%。
4.4各区划定方案(1)禅城区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3232.70公顷,占禅城区行政辖区面积20.98%,其中一级管制区为260.80公顷,二级管制区为2971.90公顷。
(2)南海区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39242.30公顷,占南海区行政辖区面积36.62%,其中一级管制区为9376.48公顷,二级管制区为29865.82公顷。
(3)顺德区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32308.86公顷,占顺德区行政辖区面积40.06%,其中一级管制区为2396.97公顷,二级管制区为29911.89公顷。
(4)高明区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70365.17公顷,占高明区行政辖区面积75.03%,其中一级管制区为34422.92公顷,二级管制区为35942.25公顷。
(5)三水区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50003.73公顷,占三水区行政辖区面积60.41%,其中一级管制区为9114.86公顷,二级管制区为40888.87公顷。
5 管理实施细则5.1生态控制线管理架构(1)由佛山市人民政府建立生态控制线管理协调工作小组,协调处理生态控制线的划定、调整及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由副市长担任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林业局、市渔业局)、市水务局、市文广新局及各区人民政府。
(2)各区人民政府是维护其辖区范围内生态控制线完整的责任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职责组织协调生态控制线内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的查处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生态控制线内生态保护、村庄搬迁和集中建设、已建项目的清理等工作。
1)规划、国土、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住房、园林、城市管理、环保、林业、水务、农业、文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生态控制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2)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划定和调整方案,依法对生态控制线内的建设项目实施规划管理。
3)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对生态控制线内土地进行监管,依法收回生态控制线内土地,做好生态控制线内违法用地的查处工作。
4)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生态控制线内的项目投资管理。
5)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依法对生态控制线内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加强巡查工作,防止生态控制线内出现新的违法建设。
6)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态控制线内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并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将生态控制线内污染物排放纳入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削减生态控制线内污染负荷。
7)林业、园林主管部门负责根据生态控制线的规划要求,做好森林、林地、绿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保护与管理,组织实施绿化建设,并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8)水务、农业、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加强生态控制线内的水体、农田、文物等地的监督和管理,并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5.2生态控制线分级管制要求生态控制线一经划定,不得擅自更改。
生态控制线范围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按一级管制区、二级管制区的要求,施行严格的分区管制。
5.2.1一级管制区(1)管控要求一级管制区内实施生态功能严格保护措施,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或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
除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森林防火、水源保护、水利、应急救援、军事与安全保密设施,以及必要的管护基础设施外,不得进行其他项目建设。
公路等线状交通设施项目应绕避一级管制区,受条件限制,确需穿越一级管制区的,应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