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旅游业如何处理好与交通运输业的关系

发展旅游业如何处理好与交通运输业的关系

┊┊┊┊┊┊┊┊┊┊┊┊┊装┊┊┊┊┊订┊┊┊┊┊线┊┊┊┊┊┊┊┊┊┊┊┊┊发展物流业如何处理好与商品流通、交通运输业的关系摘要;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交通运输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和保障,在现代物流业中发挥着基础服务功能作用。

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交通运输行业责任重大,利用交通运输业独特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业是现代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物流业对促进商品流通起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物流业、商品流通、交通运输业一、交通运输与商品流通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虽然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运输网络基本形成,运输装备和运输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现代物流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输组织方式落后目前,甩挂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滚装运输、江海联运等先进组织方式在我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提高运输和物流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体制机制不顺、标准缺失等,造成这些运输组织方式不能得到广泛使用。

比如,甩挂运输是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道路货运的主流方式。

2.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不高从车辆结构看,道路货运车辆以普通货车为主,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半挂车和各类专用货运车辆所占比重低,导致道路货运市场高端运输供给不足,运输效率不高,制约多式联运的发展,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对运输安全、高效、专业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的需要。

从车辆性能看,目前道路货运市场普通载货汽车老化较为普遍,技术状况、可靠性和经济性差,不但影响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也造成了运输能耗高、污染重。

从船舶结构看,内河船舶技术落后,船舶能耗高、吨位小,标准化、专业化、大型运输船少,全国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还不到400载重吨,而且杂货船居多,新的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江海通航船、干支直达船有待发展。

3.港站枢纽与物流园区融合方面存在不足港口及临港物流园区普遍存在外部集疏运不畅等问题。

目前,我国很大部分港口的疏港高速公路、铁路未能直接连通港区,进出港区的货物需要借道一段距离的城市道路,进出港区的货运交通流与城市交通流在港口附近交织混杂问题突出;港口货运枢纽集疏运不畅,港口后方集疏运瓶颈凸显,大大制约了港口及港口物流园区的集疏运效率、货物吞吐能力及物流作业能力。

依托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发展的物流园区较少,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建设总体落后。

在现已建成运营的公路货运枢纽站场中,仅有少数综合物流服务功能较强的公路零担货运站以及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公路集装箱中转站运营效果较好,大多数公路货运枢纽站场运营效果不理想。

┊┊┊┊┊┊┊┊┊┊┊┊┊装┊┊┊┊┊订┊┊┊┊┊线┊┊┊┊┊┊┊┊┊┊┊┊┊4.运输政策和市场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行业管理政策法规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市场主体分散,组织化程度低,道路运输和内河航运主体“多、小、散、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企业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低,运输组织覆盖网络有限。

市场监管缺失,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货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市场退出机制不畅,对物流市场的违法运输、无证运输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多式联运单证、票据格式标准,以及物流服务标准等。

由于标准化工作机制不健全,导致现行大量物流标准存在不统一现象,典型的如铁路运输集装箱标准自成体系,与海运集装箱标准不统一,影响海铁联运规模和效率等。

5.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物流的标准在部门、地区间缺少统一规范,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

我国能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的物流标准比例很低,这必将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设下障碍。

在物流信息化方面,我国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与客户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沟通,从而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在供应链管理优化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与整个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完全集成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制造企业设计、协调和实施供应链策略,通过提供增值信息服务来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其核心能力,并能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来降低物流费用。

6.物流行业人才短缺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

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

而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

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的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

二、交通运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建议拓展交通运输服务领域、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途┊┊┊┊┊┊┊┊┊┊┊┊┊装┊┊┊┊┊订┊┊┊┊┊线┊┊┊┊┊┊┊┊┊┊┊┊┊径。

交通运输要紧紧抓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机遇,以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契机,以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交通运输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功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运输服务需求。

1.提升运输组织化水平促进运输组织的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培育一批网络辐射广、企业实力强、质量信誉优的运输组织主体,有效整合社会零散运力,通过高效的组织,保障零散运力及时的货源供应,实现整体货运发展的集约化、高效化、有序化。

着力提高运输效率和加强物流各环节的衔接,大力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滚装运输、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海铁联运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开展试点工程,总结试点经验,出台扶持政策。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增值服务,推进运输服务业向现代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和拓展。

引导运输企业由传统的运输生产者向全面提供运输增值服务的现代物流经营人拓展转型,建立和完善仓储、运输、加工、城市配送等服务集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促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2.提高港站枢纽物流服务水平通过货运站场建设资金倾斜投入政策,引导综合性货运枢纽站场建设,支持运输站场向物流站场或物流园区转型。

调整货运枢纽站场规划布局,注重不同货运枢纽之间及其与物流园区之间协调、统一建设。

整合、改造利用现有的货运枢纽站场,不断拓展货运枢纽的现代物流服务功能,改造、盘活我国现已建成的货运枢纽站场。

努力拓展货运枢纽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以及“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技术、仓储管理技术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现有货运枢纽站场的现代物流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港站、物流园区的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解决进出港集疏运通道的交通不畅问题。

加快研究高速公路直接进港、交叉口立体交通改造、影响集疏运交通的堆场及停车场等设施搬迁改造、重点连接线道路的等级提升等措施。

3.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金融工具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推动部门间管理信息系统联网,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和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尽快建立全国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全国货运车辆信息库,推进通关信息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的整合,积极推动政府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车辆信息网、企业物流交易平台、商贸流通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开展省级交通运输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试点工程。

鼓励交通运输行业内从事物流相关经营活动的业户使用交通运输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务系统。

┊┊┊┊┊┊┊┊┊┊┊┊┊装┊┊┊┊┊订┊┊┊┊┊线┊┊┊┊┊┊┊┊┊┊┊┊┊4.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推手,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加强运输政策研究,提出具有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产业政策,修订《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公路水路运输的规章制度,调整公路水路货运市场进入退出的相关标准,清理和建立全国统一执法与处罚标准,强化公路水路运输安全监管,确保运输服务安全可靠。

加强和改进运输市场监管,消除地方保护和制约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及政策障碍,努力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加强准入退出机制研究,推进运输企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优质服务。

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严格执行专用运输、大型物件运输和危险品运输的审批、管理和监督检查,研究危险品、冷链、集装箱运输的装备标准和作业标准,建立动态监管体系。

5.人才的培养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人才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国际物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

解决国际物流人才短缺的较好办法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一是引进国际化的物流概念、管理模式、竞争机制、吸纳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二是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国际物流人才支撑体系。

重点是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职业经理人的培养。

不仅要组织短期培训、在职培训,还要搞好系统的整体培训和基础教育根据物流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

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懂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懂IT技术与电子商务以及通晓报关、报检、运输、保险和国际贸易结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