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GMP对无菌制剂的要求-王力110429

7、GMP对无菌制剂的要求-王力110429

22
附录一:无菌产品
第一章 范围 第二章 原则 第三章 洁净级别及监测 第四章 隔离操作技术 第五章 吹罐封技术 第六章 人员 第七章 厂房 第八章 设备 第九章 消毒
第十章 生产管理 第十一章 灭菌工艺 第十二章 灭菌方法 第十三 无菌药品的最终处理 第十四章 质量控制
23
主要变化项目
范围的变化 洁净等级划分与控制要求的变化 轧盖间的环境要求 环境控制的方式和监控手段的变化 无菌生产风险控制的手段的完善
环境清洁 悬浮粒子 微生物污染
浮游菌 表面微生物
压差 换气次数和自净时间 单向流风速 空气过滤(最终滤器)的要求
31
理解:
对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特别重要两个 的洁净区域:
关键区域-灭菌后的药品,容器,和包材所暴露的 生产环境必须设计成确保产品无菌
与关键区域相连的辅助区
仪器 人员衣物 外部空气 供水
悬浮粒子由高效过滤器 过滤 接触部分清洁和灭菌 纯化水系统
活性 (微生物)
细菌 酵母,霉菌
人员 水 外部空气 仪器工具 辅料 活性物质
有限的无菌核心区干扰
悬浮粒子由高效过滤器 过滤
溶液无菌过滤(0.2um)
蒸汽灭菌或零件的辐射 灭菌
内毒素
(通常与空气中的 细菌无关)
9
来源于某种有机 体细胞壁(经常 水生的)
12பைடு நூலகம்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设施方面 环境控制与监测 灭菌工艺 除菌过滤工艺研究与验证 无菌生产操作(更衣/消毒/员工操作) 微生物实验室控制
13
与国外GMP无菌要求差异:事前控制
生产过程的风险分析 与评估
过程设计
处方设计 灭菌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 工艺审查
参数放行 药用辅料
新版GMP的主要特点
强调了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 ;
强调系统性和流程性 强调文件化的质量保证体系
各个关键环节的基本要求
强调验证是质量保证系统的基础
验证要求贯穿各个章节
强调风险控制是各个关键环节的控制目标
各章节的原则制定
21
第三部分 2010版GMP无菌制剂附录中 关键点理解
潮湿的设备或更换 零件,或暴露一段 时间后的容器/密封 容器
加热的苛性钠溶液
高温(大于200度)时 间视情况而定
注射剂生产的风险分析
内源性的影响因素 系统 设备 工艺过程 物料和中间体的质量
外源性的影响因素 人员
10
人员
厂房/房间
无菌工艺 生产线
工艺
• 人流 • 物流 • 布局
B级(动态)
28.3升【1分钟】
C级和D级
28.3升【1分钟】
35
第二节 洁净级别与监测
第十条应按以下要求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
(一)根据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的结果及风险评估, 确定取样点的位置并进行日常动态监控。
(二)在关键操作的全过程中,包括设备组装操作,应对A级 洁净区进行悬浮粒子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如活生物、放 射危害)可能损坏尘埃粒子计数器时,应在设备调试操作和模 拟操作期间进行测试。A级洁净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 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灌装或 分装时,产品本身产生粒子或液滴的,允许灌装点≥5.0μm的 悬浮粒子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质量控制与记录
清洁SOP 在线灭菌 电子记录
包装、储存和运输
适宜的存储条件
15
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事后控制
OOS处理
质量调查 污染菌种鉴别、分离、存放 产品处理
16
第二部分:2010GMP修订的思路
17
GMP修订的指导思想
在科学性上反映当代的药品生产科学技术水平和监管经验; 在可行性上掌握企业可以执行,监管有据可依; 在先进性上有助于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在系统性上体现内容相辅,完整严密; 在经济上考虑投资能够在药品质量和安全方面获得收益。
2010版GMP对无菌制剂的要求
王力
2011.5 上海
1
目录:
第一部分:无菌生产现状分析 第二部分:2010版GMP修订的思路 第三部分:2010版GMP无菌制剂附录中关键点理解
2
第一部分:无菌生产现状分析
3
从“欣弗”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药品生产的目标是什么? 药品风险意识
有什么风险? 从哪儿来? 对什么有影响? 严重程度怎样? 我们如何应对?
32
理解:
“静态” 静态是指在全部安装完成并已运行但没有操作人员 在场的状态。
“动态” 动态是指生产设施按预定的工艺模式运行并有规定
数量的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操作的状态。
33
理解: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胶塞料 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 配/连接操作的区域。 通常用层流操作台来维护该区的环境状态。
检验方法
设计 实验室控制
设施、设备设计、安 装与验证
洁净等级 在线清洁与灭菌装置
工艺验证(公用系统、 无菌工艺、检验方法)
14
与国外GMP无菌要求差异:事中控制
环境的洁净度和卫生 管理
清洁 人员培训 环境监控
原材料的质量
质量标准的制定 取样 质量检测
无菌生产风险控制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
药物开发 工艺开发 设施、设备 生产过程控制 QC检验
4
USP注射剂无菌测试结果
试验目的:不合格的可能性(%)
试验批量:60,000支
试验方法:按美国药典无菌测试方法
真实的不合格率
测试20支样品 不合格的可能性
测试40支样品 不合格的可能性
7
无菌操作中的污染
活性污染 种类 源头 污染控制的监测(FDA EU/PIC) 常规设施设计 用高效过滤空气来清洗
非活性的污染(粒子)主要源于设备,衣物,水和外 部空气
8
ISPE:无菌设施设计规范P16
污染类型
举例
来源 (举例)
处理方法 (举例)
非活性 (粒子)
金属斑点 衣物纤维
(2)在确认级别时,应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 避免≥5.0μm悬浮粒子在远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降。在单向 流系统中,应采用等动力学的采样头。
(3)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进行,证明达 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但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要求在“最差状况” 下进行动态测试。
29
理解:
在生产区域所控制的参数为关键参数,包括(能够或
将要影响产品质量的参数): 动态参数 在层流区域的风速和均一性 非层流系统的换气次数和自净时间 压差的要求 静态参数 环境洁净级别 温度 相对湿度
30
理解:
关注于EUGMP 附件1(2008年11月)和美 国FDA的2004年无菌药品生产指南
1%
18.2%
33.1%
5%
64.2%
87.2%
15%
96.1%
99.8%
30%
99.9%
100.0%
5
药品中微生物污染的特殊性
是能繁殖的活细胞生物。 数量少而分布不均匀。 多数处于受损伤状态。 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6
无菌制剂产品的属性
液体,粉末,膏体 吸湿性 温度敏感性 氧气敏感性 光敏感性 对微生物污染的特别敏感性 混合过程中对剪切力的敏感性
18
GMP修订的原则
原则一:力求结构严谨, 原则二:责权分明, 原则三:概念定义清晰, 原则四:语言平实易懂, 原则五:注重科学性, 原则六:强调指导性。
19
新版GMP框架
GMP
无菌药品
原料药

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

中药制剂
中药饮片
放射性药品
医用气体
20
确认和验证
计算机系统 原辅料和包装材
料的取样
。EN/ISO14644-1规定了划分级别的方法,它根据所考虑最大粒 径相应的级别,规定了最少取样点的位置和取样量的大小,并 规定了对所获得数据的评估方法。
ISO14644-1对不同洁净级别确明规定了不同的取样量。
A级(静态和动态) 每个点采样1m3【35分钟】。
B级(静态)
690升【25分钟】
灭菌前微生物负荷控制的手段 无菌模拟灌装要求的具体化 ……
24
第一章 范围
第一条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 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 菌原料药。
第二条 本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以及 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过程。
25
第二章 原则
第七条 应根据产品特性、工艺和设备等因素,确定无菌 药品生产用洁净区的级别。每一步生产操作的环境都 应达到适当的动态洁净度标准,尽可能降低产品或所 处理的物料被微粒或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
26
第二章 洁净级别与监测
第九条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直接
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应 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单向流系统在其 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指导值)。 应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 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C级和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 区。 以上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规定如下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