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碧波实小附属孩子园蒋晓萍
摘要:《孩子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文阐述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幼儿为活动的前提,支持鼓励并且帮助他们,通过角色互换等途径帮助幼儿独立、成长,使孩子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

关键字:角色定位纲要教学活动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教师在活动中井井有条的实施着自己早已精心准备的教学步骤,而后由孩子来进行完全的按部就班,反复的学习和练习。

在活动中,教师往往就是活动的领导者和仲裁者,注重的是教学结果,强调的是孩子学习的进度和学习掌握的情况,却忽视了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和活动过程。

但是这一现象在《新纲要》中有了明确的说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纲要》明确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幼儿的活动是经过了不断的探索、操作、尝试,是在反复实践中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认可。

而教师在活动中则扮演了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是在幼儿活动中出现出现困难和疑惑时能给予更多帮助和鼓励的角色,而它更多的是体现在师生间的互动学习中,并通过师幼互动来引导孩子去探索和发现问题。

在活动中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以及师幼之间的互动,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以孩子为活动的前提。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孩子交往。

”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的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而不是永远的高高在上,严肃而不可亲近。

其实我们都发现,有时候,放低自己的教师身份,蹲下来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拿平时我们老师组织活动来说吧,倘若在严肃的气氛中学习,压抑的氛围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的情绪,往往达不到老师所期待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轻松的氛围里,和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一起,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相信这是每一个孩子所乐意的,也喜欢的,而且也定然会带动孩子大胆积极的参与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活动顺利开展。

二、教师的角色应是孩子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
学习是幼儿成长的基本要求,学习使幼儿积累和增长各方面的经验,同时幼儿也是在不
断地学习中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是时刻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支持他们学习,让他们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发展探索精神,帮助每一个孩子明白他们想要学什么,发现他们自己能够做什么。

因此,也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参与和发挥下,做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和“帮助者”,才能帮助幼儿在学习中将外部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内部经验。

教师要支持幼儿的发现,并且促进幼儿认知和智力、情感和个性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样的角色定位的推动下,教师应该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相信每个孩子的能力,从而接纳每个孩子,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当孩子发现运动器具上的蜘蛛比玩运动器具兴趣更浓时,教师是阻止他们的发现,还是参与孩子的发现;是鼓励引导他们的探究,还是坚决执行一日活动的进程;是支持、帮助他们去解决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还是让他们看看就算了,这就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孩子在认知、活动中的每一次火花,都是一次智慧的撞击。

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成为孩子学习、发展的“脚手架”,而要让孩子在教师的“支架”上不断建构自己的“物体”,逐步发展,逐步独立起来。

三、师生间的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也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的让幼儿来主持活动,安排活动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包办,做永远的指挥者。

如在角色游戏中,我们一般都是由老师来安排某某小朋友做什么,某某小朋友担任什么工作,每一次都是由老师来挑选,按老师的意愿来进行活动,但是通过角色互换,让孩子来尝试做活动的指挥者,安排整个活动的各个主要角色,再由每个主要的角色分配次要的角色和相应该承担的任务,这样,不仅带动了活动的氛围,而且由于孩子间彼此的默契和熟悉,游戏会玩得更尽兴、愉快,通过这样的推选和角色互换、分配,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领导才能和角色承担的能力。

同时在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评价角色
每一个活动都应该有评价。

而对于孩子而言。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微笑、一声赞许,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无意的手势,都是他们活动的动力。

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个特点,在活动中充分关注孩子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到他们的需要,以及时的适当的方式来回应他们,以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创设适合孩子活动的环境。

教师是孩子活动的辅助者,环境在孩子的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和内容,创设相适宜的活动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活动环境中大胆的想象、探索,从而更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但是环境创设也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工作,让孩子共同参与,
布置、收集,操作。

如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风景,创设相应的环境,帮助孩子认识季节,了解季节的更换和特点。

海洋生物是孩子所感兴趣的话题。

在这个环境创设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和家长的有利资源,引导孩子收集资料,利用各种途径来丰富资源。

这样不仅达到了班级环境美观的效果,更主要的是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丰富了孩子的生活。

六、丰富的活动材料。

丰富充足的活动材料是孩子活动的前提。

有了材料,孩子才能主动的进行活动的操作,学会去探索、去发掘。

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也强调活动材料的不完整性,并且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鼓励孩子去参与制作材料,体验自己制作自己游戏的快乐。

时代的变迁,呼唤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从而引起了教师在孩子活动中角色的转换。

为了点燃孩子的探索欲望,唤醒创造潜能,教师的角色就必须从传授者、指挥者、管理者、控制者转换为孩子学习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成为孩子快乐童年的创造者,从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我们体验收获和创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万迪人主编.现代孩子教师素养新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孩子园教育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孩子园课程与游戏整合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孩子教学研究2010年第1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