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1000皮托管
3.1 系统构造............................................................................................................................. 4 3.2 工作原理............................................................................................................................. 5 4 性能参数........................................................................................................................................ 5 5 安装和接线.................................................................................................................................... 6 5.1 安装位置............................................................................................................................. 6 5.2 设备安装............................................................................................................................. 8 5.3 面板和连接端子................................................................................................................. 9 6 设备调试...................................................................................................................................... 11 6.1 在线零点校准................................................................................................................... 11 6.2 反吹参数设置................................................................................................................... 12 7 设备故障处理和维护.................................................................................................................. 12 7.1 典型故障及处理办法....................................................................................................... 13 7.2 暂存保管........................................................................................................................... 13 7.3 售后服务........................................................................................................................... 13
• 1 和 2;3 和 4;5 和 6;7 和 8;共 4 路电磁阀的连接端子。 • 9 和 10 为预留的变送器端口。 • 11 和 12 为差压变送器正负端口。 • 13 和 14 为压力变送器正负端口。 • 15 和 16 为温度变送器正负端口。 • 17 和 18 为控制盒电源正负端口。 • 19 和 20 为 RS485 的 A,B 相端口。 • 21 和 22 为预留的输出端口。 • 23 和 24 为流速信号输出正负端口。 • 25 和 26 为压力信号输出正负端口。 • 27 和 28 为温度信号输出正负端口。
图 2 选点
图 3 选点
7
安荣信科技
皮托管流速仪使用说明书
5.2 设备安装
图 4 选点
APT1000 皮托管流速仪采用插入式安装,因此全压及背压取压管轴线必须和 管道几何对称中心轴线共面,使得全压测孔正面应对来流。皮托管流速仪在管线 上的安装姿态为:插入保护管轴线垂直相交管道几何对称中心轴线,安装姿态不 正确将引起皮托管仪表系数不确定度大大增加,用户安装前应测量好安装点的相 关尺寸以便调整,使得皮托管安装符合要求。
1.4 本公司将保留说明书内容变更的权利,如有改动,恕不另行通知。
3
安荣信科技
2 型号说明
皮托管流速仪使用说明书
APT1000
测量单元:
单流速
温压流
2
在线校准:
无
N
有
Y
反吹模式:
无
N
有
Y
皮托管长度:
标准长度1500mm
S
客户定制
L*
皮托管检测头设置方向:
被测烟气流向
A
被测烟气流向
B
被测烟气流向
C
(0~300)℃ (-20~50)℃;相对湿度≤100% (0~50)℃ (0~80%)RH
5 安装和接线
5.1 安装位置
选择正确的安装位置是 APT1000 皮托管流速仪可靠、有效运行的前提,皮托 管安装质量对其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由于皮托管流量计是依据充满圆管的稳定 流动流体理论进行工作的,因此选择测量点时应远离风机﹑阀门﹑弯头等易造成 流态波动的部位,且测量点上游应有 3D~5D 的直管段,以保证测量点处过流断 面速度分布规律符合要求。请参照 HJ/T 76-2007 标准文件相关条款要求,以下 几点请注意: 5.1.1 安装位置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设置在距弯头,阀门, 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 4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2 倍直径处。对 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 D=2AB/(A+B),式中 A,B 为边长。当安装位置不能满足 上述要求时,应尽可能选择在气流相对稳定的断面,但安装位置的前管段的长度 必须大于后管段的长度。烟气流速大于 5m/s 的位置的环境条件,如振动、温度、 气流的稳定性、气流上下游弯管或变径的距离。如后附图所示。 5.1.2 环境中腐蚀性有害气体的存在会缩短仪器使用寿命。因此在选择安装位置 应避免腐蚀性有害气体的地方。
VER: ARX.0.002.01
2
安荣信科技
皮托管流速仪使用说明书
1 安全与警告
1.1 请仔细阅读并理解说明书中的各项内容,以便能正确的安装连接,操作和 维护等。
1.2 任何不规范的操作都可能引起人员及仪器的伤害,请遵守所有电气及设备 的安全规范 。在维修﹑拆卸电器元件前请确认电源已经断开!
1.3 仪表接通电源之前,请确认所有外接端子正确,任何错误均可能造成无法 预料的损失。
6
安荣信科技
皮托管流速仪使用说明书
5.1.3 安装点要易于到达,且安装和维护通道的安全要有可靠的保证。 5.1.4 信号线的排布(应远离其他电磁设备,避免相互干扰)应尽量避免与其它 电缆放置在一起,如有交叉请呈十字型交叉布线。 5.1.5 为了抗击雷电、浪涌等干扰的冲击,要求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 10 欧姆。 附图:
(5-30)m/s ≤±5%FS
5
安荣信科技
皮托管流速仪使用说明书
校验频率 输出信号 电源
皮托管
皮托管材质 皮托管插入长度
温度、压力
温度量程 压力量程
其他
介质温度范围 环境温度 贮存温度 贮存湿度
6 个月 (4~20)mA 24VDC
不锈钢 316 1500mm 或定制长度
(0~300)℃或定制量程 (-10~10)kPa/(-5~5)kPa/(-2~2)kPa
控制盒
零点校准 手动吹扫
皮托管流速仪使用说明书
客户接线端子排
进气管 φ8
进气管 φ8
5.3.2 连接端子说明
图 7 面板布置图
5.3.2.1 进气管连接:进气管采用 8mm 软管连接压缩空气气源。进气口如面板 布置图所示。
5.3.2.2 电气连接:控制盒上端为系统接线端子排(1-16)。下端提供可插拔式 的用户接线端子排(17-28)。各端子定义如下:
APT1000 皮托管流速仪
使用说明书
安荣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12 年
安荣信科技
皮托管流速仪使用说明书
目录
1 安全与警告.................................................................................................................................... 3 2 型号说明....................................................................................................................................... 4 3 系统构造和工作原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