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基斯坦简介

巴基斯坦简介

巴基斯坦国情、外交及灾后重建目录1. 基本信息 (3)2. 基本国情 (4)3. 对外政策 (7)4. 灾后重建 (8)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英文名称: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简称:巴基斯坦所属洲:亚洲首都:伊斯兰堡主要城市:卡拉奇伊斯兰堡拉合尔国庆日:1956年3月23日国歌:《保佑神圣的土地》国家代码:PAK官方语言:乌尔都语、英语国家领袖:国家元首(总统):扎尔达里;政府首脑(总理):优素福·吉拉尼人口数量:1.64亿(2009年)人口密度:206人/平方公里(2007年)主要民族:旁遮普族;信德族;巴丹族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国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不计克什米尔)水域率: 3.1%GDP总计:5040.3亿美元(2008年)人均GDP:3320.12美元(2008年)国际电话区号:92国际域名缩写:.pk道路通行:靠左行驶货币:巴基斯坦卢比时区:UTC+5政治体半总统共和制制:二,基本国情1,卫生:巴基斯坦的医疗状况较差,没有完整的医疗体系和医保制度。

医院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医院收费很低,主要面向普通市民,但环境较差,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低下;私立医院设备先进,医疗水平较高,但收费相对于当地人的平均收入来说比较昂贵。

2,总人口:约1.7亿。

巴基斯坦人口居世界第六位。

人口密度旁遮普省最高,次为西北边疆省,俾路支省密度最低。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占人口总数的近30%。

拥有移民420万(2000年)。

3,民族: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旁遮普族占63%,信德族占18%,帕坦族占11%,俾路支族占4%等。

97%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主要民族语言有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和俾路支语等。

4,就业:与巴基斯坦就业问题与生俱来的一些问题始终是该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和缺乏职业技能。

该国劳动力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一年以下的占46%。

而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提速、工作流程和技术进步的变化对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巴基斯坦受过较好教育和培训的人力资源的供给远远难以满足需求。

而且,以就业情况而言,妇女和年轻人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巴基斯坦传统观念是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因而被排斥在劳动力大军之外,同时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和普及率比男性更低。

而对于年轻的劳动力来说,由于市场饱和,缺乏就业机会,大量具有较高产能的年轻劳动力被排除在就业岗位之外。

5,物价与供应:卡拉奇各种常用物品供应充足,物价不高。

巴货币名称为卢比,11.7卢比约合1元人民币, 80.4卢比约合1美元。

短期访问,无须携带常用物品。

6,教育:根据巴教育部的规定,学生大学预科毕业经考试合格才能进入大学。

巴基斯坦的本科学制一般2-3年,学生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或理科学士学位。

3年制的则授予荣誉学士学位。

巴基斯坦的大学是自治团体,联邦政府大学校长由总统担任,各省的大学校长由该省的省督担任,由校长任命的副校长在大学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大学的日常工作,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董事会由学校的教师、学生代表及校长提名的人员组成。

大学的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教学科目、学术标准、授予学位。

7,经济: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

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有庞大的灌溉系统,为水稻、小麦、棉花、甘蔗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

2003/2004财年巴GDP增长率为6.4%,约950亿美元。

2004/2005财年GDP增长率为8.4%,达1014.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截至2005年底,巴外汇储备为126亿美元。

2008年巴基斯坦经济形势持续恶化。

2007/2008财年(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国内生产总值1544亿美元,增速5.8%。

2008/2009财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4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1748.66亿美元人均GDP(2010年):105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4/2005财年):8.4% 货币名称:巴基斯坦卢比。

汇率(2009年3月):1美元约合80.4卢比。

通货膨胀率(2004/2005财年):9.28%。

失业率(2003/2004财年):3.48%8,人文地理:巴基斯坦是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国。

粮食作物以小麦最为重要,自给有余。

水稻产量次于小麦,但水稻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棉花是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产量居世界前列,并是棉花出口国。

巴基斯坦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棉纺织业为最大工业部门,纺织品是最重要的出口工业产品。

化肥、水泥、冶金、机械等工业部门也得到了发展。

三,对外政策9,国策:巴基斯坦奉行独立和不结盟外交政策,注重发展同伊斯兰国家和中国的关系。

致力于维护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吉德拉尔古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同时,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10,巴美关系:1954年5月,巴美签订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及双边防御协定。

巴方承诺将继续在反恐方面予美以充分合作。

美方高度赞赏巴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作用,并宣布自2009年起在5年内向巴提供30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11,巴印关系:巴印两国历史积怨甚深,克什米尔问题是两国的核心问题。

12,巴阿关系: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在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种族关系上密切。

“9·11”事件后,巴参与国际反恐,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努力发展与卡尔扎伊政府的关系,积极援助阿重建。

2003年以来,美巴联合在巴阿边境地区打恐,阿指责巴军入侵阿境,巴阿多次发生小规模冲突,致使巴驻阿使馆被砸。

8月,巴外长卡苏里访阿,双方再次确认巴阿友好和互惠互利原则,同意加强反恐合作,两国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13,中巴友谊:1)中巴文化交流:中国和巴基斯坦一直友好相处,保持着密切的文化往来。

建交后,两国即互派文化团组访问和举办展览。

2)中巴科技合作:我国与巴基斯坦的科技交往始于60年代。

多年来,中巴科技合作顺利并富有成效。

随着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中巴科技合作也不断走向深入。

从较为分散的单项交流发展到科技联委会等规模性的政府间科技合作。

自1976年中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以来,两国政府已举行了15次会议,双方共签订了417个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3)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合作:中巴两国从50年代初起就建立了贸易关系,开展了贸易业务。

1963年1月,两国签订第一个贸易协定。

1982年10月,两国成立了中巴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迄今已召开了12次会议。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的经贸合作有了长足进展。

特别自90年代以来中巴进出口额增长较快,2005年双边贸易额为42.61亿美元,2006年达52.5亿美元。

四,灾后重建陆地被洪水淹没仅有小岛可立足灾民排队领餐无家可归的人们生火取暖难民在接从直升机上抛下的救援物品灾难中的巴基斯坦人民帮助巴基斯坦灾后重建的国际会议举行中国政府派灾后重建考察小组赴巴基斯坦国际劳工组织积极参与到巴基斯坦灾后重建工作中重建后的教室道路重建2010年7月和8月,巴基斯坦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巴基斯坦此次洪灾使该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土成为灾区,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导致2000多人死亡,160万座房屋损毁,经济损失100多亿美元。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巴灾后重建需60多亿美元。

巴总理吉拉尼在对国家经济委员会(NEC)讲话时称,2010年洪灾共对巴造成8550亿卢比(1美元约合85卢比)损失,创下历史记录。

其中农业受损最为严重,达4290亿卢比;房地产受损1350亿卢比;交通运输受损1130亿卢比;财经领域受损570亿卢比。

2010年洪水影响地区多达82个,受灾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超过2000万。

为纪念巴基斯坦2010年夏天特大水灾一周年,联合国驻巴机构2011年7月28日在伊斯兰堡举行新闻发布会,高度评价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应对洪灾的救援措施和抗洪精神。

联合国援助巴基斯坦特使劳夫·恩金·索伊萨尔在发布会上说,在联合国以及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支援下,巴政府积极应对该国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成功地为数百万灾民提供了紧急救援物资,并将他们从灾区转移安置到灾民营。

索伊萨尔说,巴基斯坦人民在面对洪灾时携手相助,在灾后重建中展现了巨大的力量。

索伊萨尔27日视察了巴基斯坦东部受灾较重的穆扎法尔格尔地区,在当地参观了一所灾后临时学校并会见了一些积极进行灾后重建的当地农民。

他说:“他们的坚强让我看到希望,巴基斯坦政府、人民和国际社会应该继续向他们提供帮助。

”联合国负责巴基斯坦人道主义事务的协调员、巴国家灾难管理局负责人和巴人道主义论坛负责人也参加了28日的新闻发布会。

目前99%的灾民已返回家园或得到安置,联合国方面敦促国际社会继续向巴灾民伸出援手,巴灾后重建计划已筹措资金13亿美元,还需6亿美元。

他们表示,巴政府、联合国以及其他救援机构已共同为2011年雨季可能出现的洪灾做好了准备工作。

救援与搜索考察与重建2012年4月7日发生的雪崩已经导致135人被埋,其中包括124名巴基斯坦军人,另有11名平民.在国际帮助下,巴基斯坦在2年内完成洪灾的灾后重建。

经历灾难后的巴基斯坦民族怀着感恩之心而更加坚韧,从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