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

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

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
渔科1112 韦娟 2011250038
[摘要] 南海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是我国渔民的传统生产作业区域。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频频发生渔事纠纷,由于相关服务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加之周边国家对我国渔民进行劫掠打击,本区域渔业生产增长乏力,并趋向衰落。

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管理不仅涉及南海生物资源主权权利的保护,而且对于南海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为了保护南海的渔业资源,我们要注重南海的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

[关键词] 南海渔业资源养护开发
引言
在我国四大海区中,南海面积最大、且生物物种最为丰富。

因其种类繁多,繁育、生长季节长,年龄结构简单,资源更新快,具有鲜明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可持续利用性。

然而,在捕捞强度盲目扩大、近海工业污染严重等情况下,近海渔业生物资源日趋衰退。

本文主要论述了南海的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

体现南海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一、南海渔业资源的现状
南海诸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面和南面海域,总面积约164.74km2。

其中东沙群岛约1.74km2,西沙群岛约10km2,中沙群岛约150km2,南沙群岛约3km2。

共有珊瑚礁构成的岛、礁、滩、沙和暗沙200多个,是我国海南等省份渔民的传统渔场。

南海主要渔区可分为四个区间: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近海区域;北部深海区域;南沙岛礁区域;中南部外海区域。

由于南海渔业资源多年来不均衡开发利用,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近海区域渔业资源过度捕捞业已衰退;北部深海区域渔业资源保有较好状况,具有一定开发潜力;中南部外海区域将成为未来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区域;南沙岛礁是目前渔业资源合作开发中争议最大的区域。

[2]
二、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
2013年9月6-7日,由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南方国际友好联络会主办,海南国际友好联络会承办的首届“南海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海口市召开。

这次会议围绕南海区域合作与发展问题,从海洋策略、海洋经济、跨国网络、海洋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3]这对南海的渔业资源的未来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与东盟共同开发南海渔业合作机制的建立
东盟是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

目前,其成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文莱、菲律宾、印尼、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十国,周边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也参与到南海诸岛海域的渔业资源开发中,东盟各国的渔业资源极为丰富,但渔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为了良好解决南海争端问题,中国以共同开发南海渔业资源为突破口,十分重视与东盟各国的渔业资源合作。

中国-东盟及南海周边国家具体构建的南海渔业合作机制探讨:
1.成立南海地区渔业资源合作开发与共同保护管理组织。

随着北部湾近海大量渔船集中作业,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与渔业资源衰竭严重,中国政府已多次强调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开发、共同保护、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自1999年在南海北纬12度以北,开始每年有两个月的禁渔期;2002年开始,围绕南海,中国大陆增加了2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香港设立5个海洋保护区;2007年,台湾在东沙群岛建立海洋公园。

同时,中国省区间也相继展开共同开发和保护南海渔业资源的合作,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

2009年,中国大陆与台湾签订了《海峡两岸海洋与渔业学术交流与合作意向书》、《两岸共同制定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养护方案意向书》和《推动海峡两岸渔事纠纷调解备忘录》,进一步促进两岸政府间及民间在渔业领域的合作。

2011年,“两广”签署了渔政管理协作协议,深化南海北部湾渔业资源在开发中的加强合作与管理。

同时,为了降低近岸捕捞强度,恢复近岸渔业资源,可将近岸捕捞强度转移到外海区。

2、可持续建立中国与东盟多层级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南海渔业发展。

2000年12月25日,在北京签署《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2004年6月30日正式生效,这是我国第一次签署海上划界协定,同时也是第一次在海域划界后就渔业问题签署渔业合作协定。

2001年中国与印尼签署《谅解备忘录》,2004年中国和菲律宾在渔业合作方面设立“渔业合作联合委员会”。

在相关《渔业协定》实施过程中,中越、中菲等渔业纠纷、抓扣渔民事件时有发生,2009年中国实施“渔政护航”,使南海北部湾海域渔业资源的开发得以稳定发展。

中国农业部南海区渔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公安边防海警,在农业部、外交部、公安部、总参谋部联合协作下“北部湾海上联合监管机制”,为我国沿海地区渔业监管带来了新的思路。

[2]
3、大力推行民间合作模式,实现南海渔业资源共同开发与养护。

南海渔业资源“共同开发”是中方所倡导的原则,区域渔业组织主要依据南海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渔获量,以及对渔业资源调查与养护的贡献进行限额分配。

越南、台湾在南海大洋性鱼类——金枪鱼的捕捞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越南超配额进行捕捞。

如果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将来也实行共同开发与管理,中国大陆地区将因没有历史渔获量记录而处不利地位。

同时,由于南海渔业和主权之间的关系,要有更加长远的规划,可考虑大力推行民间合资、合作模式,通过民间合作来处理与东盟及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加侧重各个击破,找到共同诉求,寻找盟友,可从单边到双边再到多边。

(二)两岸合作开发管理南海渔业资源
未来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将放在中南部外海海域。

然而,一方面,由于该海域远离大陆,作业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周边国家外来侵渔形势严峻,作业风险较高,使得南海中部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并非一帆风顺。

因此,两岸共同开发养护南海渔业资源是解决南海渔业开发困境的办法[4]。

具体规划如下:1、两岸设立南海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定位
设立南海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鉴于两岸渔业优势互补,并基于目前两岸富有成效的民间合作,开展在南海中南部外海的渔业资源合作。

该公司的运营目的是增强中国开发南海渔业的总体实力,保障两岸渔民在南海的合法权益,体现中国南海渔业的存在,维护中国南海的海洋主权。

2、两岸设立南海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
两岸海协会和海基金可以组织各自实力较强的渔业公司协商谈判,订立《南海渔业合资开发合同》,规定双方按比例出资,合作成立南海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3、投资估算
目前国内海洋渔业公司的注册资本各不相同,金额从一亿元人民币到数十亿人民币不等。

对于设立南海鱼有限公司的投资估算,应从南海渔业资源现状。

捕捞作业方式以及所需购买的渔船。

渔具等设备和日常办公需要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4、设立地点
南海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可设在香港,以充分利用《香港公司条例》中公司设立程序简便、资源来源不受限制等优惠规定,避免减少政治因素干扰而致使
计划夭折。

该公司还可考虑在大陆北京或广州和台湾台北或高雄设立办事处,以便扩展业务。

此外,两岸还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南华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鼓励,从而使公司能够顺利设立。

三、南海渔业资源的未来趋势
南海渔业资源的未来趋势决定于南海周边渔民和国家行为体两大因素。

其中,渔民的行为受到国家行为体的政策,也受到国家之间的合作。

从21世纪以来渔民在南海的捕捞行为,以及各国有关渔业合作的相关努力来看,南海渔业资源的衰减趋势在中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然而,南海周边国家和介入南海地区的区外大国能够关注日益紧张的南海公共资源的保护问题,而不是主权争端上争锋相对,那么南海渔业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的夺取开发势头将会被有效的遏制。

[5]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南海问题或许会有更为乐观的发展趋势。

这也让我体会到南海渔业资源团队的海洋梦:“我们希望通过在科研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将南海的渔业资源情况搞清楚,回答‘在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南海到底能容纳多少渔船’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海洋梦。

”[6]
结束语
南海争端一直都在继续,这对南海渔业资源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利。

此时,人们意识到南海渔业资源的持续衰减,开始了同各个国家在不同方面对南海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共同的合作开发,这对南海渔业资源的未来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周欣超.“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会议综述[J].《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2年卷第2期,2012-06-30
[2] 黎祖福、吕慎杰.南海渔业产业现状及与东盟周边国家合作机制探讨[J].中国水产养殖网,2013-12-19
[3] 姜娜.人文交流与区域合作-“南海合作与发展研讨会”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第36卷第一期,2014-01
[4]褚晓琳,傅崐成,CHUNG Yu-Chia. 两岸合作开发南海渔业资源规划研究[A]. 《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2年卷第2期[C]. 2012
[5] 鞠海龙. 南海渔业资源衰减相关问题研究[J]. 东南亚研究. 2012-06
[6] 康明乐.南海渔业资源团队的海洋梦[N].中国海洋报,2013-06-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