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名称的古代分类研究
【摘要】“六畜”即马、牛、羊、鸡、狗、猪,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六种家畜,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正因如此,古人对于这六种动物各自的分类及其详细。
《说文解字》中详细记载着不同种类的名称,通过研究这六种动物的细致分类,让我们对它们有更详细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对我们在阅读古书时出现的这几种动物的小类有个认识。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具有特殊的表意作用,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
通过对这六种动物古字形体的分析,探讨其蕴含的文化信息,帮助我们了解汉民族古老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
【关键词】《说文解字》分类文化思想
【正文】
一、分类
1、马的分类
古人根据马的毛皮颜色不等、年龄差异、其自身条件高低、驾车时候的数量等等一系列标准,使用不同的字作代表,反映每一类马的自身特色。
在表示马的年龄大小方面,分别用不同的字进行描述。
“驹”“洮”
在马的毛皮颜色方面,用不同特点的字来表示。
“骊”“骆”“骐”“骢”“骃”等。
根据马的毛色出现的位置的不同,划分不同的马种。
“堓”“均”
依据马自身条件及性格的不同,划分不同的马种。
“骥”“骄”“驯”“騠”等。
2、牛的分类
在这六种家畜中,牛与当时人们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牛部字属于那时的文化中心词汇,对牛这一家畜的区分就非常细密。
牛的泛称。
“牛”“犀”
根据牛的性别年龄大小,使用不同的字表示。
“牡”“牝”“特”“犊”“牭”等。
根据牛的形体颜色用不同的字表示。
“牻”“犖”“犡”“犉”等。
3、羊的分类
羊性格温顺,并且肉肥味美,因此被人们赋予美好、吉祥之意。
《说文》:“羊,祥也”。
根据性别进行分类:牂,母羊。
羝,公羊。
根据年龄分类:羜,出生五个月的羊。
羔,羊羔。
根据颜色分类:羒,白色的公羊。
羖,黑色的公羊。
4、鸡的分类
鸡在古代起着报时的作用,关于鸡的报时催起作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
如《诗经.齐风.鸡鸣》:“鸡即鸣矣,朝既盈矣。
”在我国古代,人们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了鸡这样一种打鸣报时
的工具,会更利于掌握时间。
根据不同年龄使用不同的字表示:雏,小鸡。
雡,小野鸡。
根据鸡的生活环境,分为家鸡和野鸡:鸡,家鸡。
雉,野鸡。
根据性别分类:雄,公鸡。
雌,母鸡。
5、狗的分类
由于狩猎和畜牧业的发达,犬在古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创造出了繁多的犬类动物名称,足见古人对犬的重视。
根据年龄大小分类:犬,大狗。
狡,小狗。
根据喙的长短分类:猲,短喙犬。
猃,长喙犬。
根据犬的性格分类:猛,健犬。
獒,犬如人心可使者。
奘,妄强犬。
狂,狾犬也。
狾,狂犬也。
6、猪的分类
猪在新石器时代已成为“六畜”中经济地位最重要的一畜。
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熟食猪肉。
猪不仅被驯化的时间早,生长速度快,而且从古至今都是人类肉食品的主要来源。
根据猪的大小分类:豚,小猪。
豵,六个月的猪。
根据猪的性别分类:猔,公猪。
豭,公猪。
豢,孕豕。
根据生活环境分类:彘,野猪。
豕,家猪。
二、蕴含的文化信息
1、从上述的例证中,我们看到,古人使用了大量的字词表示了同一类事物的细微不同之处。
而在现代汉语中,马的细微差别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了。
也就是说,和这六种动物相关的字已经大大减少了,呈现出“以简代繁”的趋势。
2、上述古字大多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3、反映古代的畜牧业、农业的发达,以及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
4、反映古代的色彩观念。
动物的不同毛色分的很详细。
5、反映古代的交通运输,古代主要依靠牛和马作为交通工具。
6、反映古代的图腾文化。
7、反映古代的祭祀文化。
8、汉民族思维变化是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发展过程。
最初汉民族人们不能从同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属性,所以当时会出现许多字形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字。
9、有些字透视着古代中国人一定的文化心理。
贬抑色彩。
对边地民族的歧视。
三、小结
从我们对古代“六畜”名称的分析,可以看到,每种动物的名称在古代的丰富,以及所体现的古人具象的思维,以及文字所承载的丰富文化意蕴。
之所以对这几类动物进行如此详细的分类,是因为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帮助人类在成长,他们是人类最亲密的工具,牛是人类耕种的工具,马更多的是打仗、交通运输的工具,猪、羊则是人类肉食品的主要来源,鸡在古代是报时的工具,狗则是人们打猎的好助手。
对于这六畜名称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对这六种动物有更详细的了解,对我们阅读古代文献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聪聪.《说文》动物部目字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2、李如意.甲骨文动物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13
3、王籽郦.吴俊霖.《说文解字》反映的六畜文化.大众文艺
4、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5、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