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姓名:房淑月班级:新闻103班学号:1020200303
摘要: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浓厚。
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
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旅游颇具特色。
随着临沂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颇有成果,但今后的开发与创新也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临沂旅游;红色精神;古文化;生态环境
1.调研背景
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朴实,是一块充满活力的热土。
自建国起至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经济大发展,临沂不单是外人眼中的老区。
从一个贫困的山区到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化都市,临沂的旅游资源日益增多。
而今,临沂已是较有名气的批发性都市,全城有大大小小几十家批发城,以此带动了临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急剧扩大了临沂地区人口的流动性,为临沂地区带来了流动性资金及人才。
综上这些条件,于有形无形间促进了临沂旅游的发展。
全市形成了以《临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个县区旅游发展规划和70余个项目开发建设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规划体系,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和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2.调研目的
更好的更深入地了解临沂市旅游现状,对旅游资源进行统计概
括,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好奠基。
从而促进临沂地区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为临沂吸纳更多的资金。
3.调研内容
3.1.术语和定义
3.1.1什么是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1.2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1.3旅游资源分类
3.1.3.1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3.1.3.2 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3.1.3.3 分类结构
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3.2.临沂地区,旅游资源粗略统计与介绍。
3.2.1.以革命政权建设纪念地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游即红色旅游。
3.2.1.1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
工程来抓,确立了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突出红色旅游这个重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全市红色旅游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红色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
被国家旅游局、全国红色旅游协调领导小组确定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
3.2.1.2近年来临沂市共开发建设红色旅游项目24个,规划总投资8.91亿元。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A级红色旅游景区6个,其中4A 级红色景区2家,3A级红色景区1家。
旅游景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沂南以临沂市红色文化聚集区这个核心和“组团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红嫂家乡”、“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心”两大主题,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战工会纪念馆、鲁中革命烈士陵园、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等景区(点)建设任务,连点成线,规模效应明显;投资1.5亿元开发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规划建设为沂蒙古驿道、红色堡垒村、沂州古山城、常山石头寨、山乡梦工厂和支前农家乐六大功能分区,沂蒙山风起云涌的战斗场面生动再现。
2.以东夷文化为代表的人文历史游。
3.2.2.1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浓厚,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历史文化名人,其名人故居、遗址、陵墓群为临沂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3.2.2.2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一代贤相诸葛亮的故里。
境内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众多,其中汉代古迹就有近百处。
为实施重点开发,这个县坚持连年重点投入不断线,先后投资改造和新建汉式建筑25万多
平方米,实施了诸葛亮城的规划建设工程。
1972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发掘出大批兵书竹简,这一考古成果,被列为“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我国第一座遗址性专题博物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于1981年在此兴建,该馆的陈列突出汉墓、竹简、兵法,体现全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为书生王羲之故居地,书圣文化节已举办多届,成为临沂的重要名片,并直接促进了临沂经济社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3.2.3.以蒙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
3.2.3.1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
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
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
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横亘数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遥对泰山,雄奇壮美。
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
南部的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
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临沂无限秀美的风光。
3.2.3.2蒙山着锦八百里,沂河泛银五千年,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市内有着众多宏伟秀丽的景观。
为加大蒙山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市场化开发力度,临沂市在2008年底将蒙山云蒙、龟蒙、天蒙、彩蒙四个景区合而为一,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
依托沂河水系资源,开发了地下溶洞、地下画廊等一系列旅游产品,
突出展现临沂生态旅游的特色,让“灵秀山水、亲情沂蒙”的品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
生态文化显活力。
为积极融入大美临沂城市休闲旅游带的核心区域,沂南充分发挥境内独特的“两山两泉两河”(蒙山彩蒙景区和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和竹泉、汶河和沂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成全省规模较大的集玉石、奇石、根雕、盆景等艺术品观赏、收藏、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同时又是一处自然科学展馆;开发的竹泉旅游景区,是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落文化旅游区,被省旅游局确定为山东省唯一“逍遥游”示范点;建设以松山、铜井两大温泉基地,改造提升的颐尚温泉,按国家4A级旅游区标准建成的江北最大的智圣汤泉旅游度假区,成为以温泉文化为核心的星级旅游度。
3.3.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注意点问题
3.3.1.实施政府主导战略。
出台《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的同时,设立了红色旅游发展办公室,制定红色旅游发展目标并且推出了沂蒙红色旅游线路,表明了临沂市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决心。
3.3.2.是高标准建设旅游景区,大手笔宣传推介,高规格完善配套设施。
组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
让游客来到临沂不仅要感觉到老区人民的热情朴实,还要享受到我们优质的服务。
临沂市旅游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核心的旅游产品,知名度比曲阜、蓬莱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市中心没有存在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这些都限制了临沂市的旅游发展。
临沂
市的旅游发展应突出自己的特色,让外地游客对临沂市的景点有独特的认识和印象
3.3.3. 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坚持以绿色沂蒙留住人,沂蒙精神感染人,沂蒙亲情服务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保护,避免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多头管理、无序开发、低水平和项目建设雷同等问题,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引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3.3.
4.可以尝试以沂河为主线,将沂水、汤头、沭河等联系起来,同时串联起各县区的景点,在这条线路上加大投入,开放景点,建立设施,从而大力发展临沂的旅游业。
可以将临沂大水城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利用沂河丰富的水利资源,开发游船等水上旅游项目,并通过水路将沿途的景点串联起来,使景区联合发展。
3.4.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好处
文化塑造灵魂、文化成就产业,临沂通过依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发展旅游经济,不仅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使城市文化这项软实力成为推动临沂建设的强大动力,带动了全市各项事业的日新月异。
加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把这种精神传给更多来到临沂参观游览的人。
让游客都能够感受到革命老区带给他们的精神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