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应用 (共6题;共31分)1. (7分)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莽莽分外妖娆风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吉思汗大雕数风流人物2.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深邃(suì)萦带(yíng)锲而不舍(qiè)B . 秩序(zhì)弥高(mí)潜心贯注(qián)C . 澎湃(pài)阖眼(hé)鲜为人知(xiān)D . 彷徨(páng)殷红(yān)家喻户晓(yù)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文字彰显了中国精神,加强青少年的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B . 已经70多岁的他依然神采奕奕,在新书发布会上演讲了一个多小时。
C . 北京的四合院与安徽徽派民居的建筑格局和风格大相径庭,这体现了南北方建筑理念的不同。
D . 王宁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这次期中考试竟然刚刚及格,真是怪诞不经。
4. (8分)(2020·成都)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①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2)请在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王维的《竹里馆》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5. (2分) (2020八上·浙江期末) 读完《昆虫记》,小语惊叹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以野外观察法研究自然界中的生灵。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与小语一起跟着法布尔学观察,体会其科研精神。
6. (10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校将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校学生会还将在全校选聘歌咏比赛主持人。
请你参加下列活动。
(1)为歌咏比赛拟一条宣传标语。
(2)陈述你能成功应聘主持人的两条理由。
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 (共5题;共88分)7. (10分) (2017八上·开远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2)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两字的妙处。
8. (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言默戒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恶其不祥()②或旦而不鸣()③故书之以为言默戒()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2)下面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A . 无鲜肥滋味之享B . 弗之怠C .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D . 当余之从师也(3)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9. (20分) (2018八上·綦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②“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③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④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⑤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⑥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⑦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⑧他只说:“我不吃。
”⑨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⑩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⑪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⑫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⑬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⑭“早埋了。
”⑮“呀,他什么时候……”⑯“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⑰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⑱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节选自杨绛《老王》)(1)选文中作者回忆了老王的哪几个生活片段?这些片段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征?(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强笑说”,能不能把“强”字去掉?为什么?②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表达了什么意思?(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②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4)结尾句为什么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人?10. (25分) (2017九上·东台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人不是被“制化”的蒋勋我们是否能慢下来去欣赏大自然丰富的颜色?我说的颜色不是画画的颜色,而是树叶上的颜色,它不会只是一种绿色。
一片叶子上的绿色有惊人的变化,因为阳光照下来,它厚的部分、薄的部分和透光的部分,是这么丰富。
人很奇怪,要倚靠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有信心。
譬如我小时候,大部分的孩子经济条件不好,营养也不好。
但有个同学长得特别高大、壮硕,他走起路来就虎虎生风,特别有信心。
人类的文明很有趣,慢慢发展下来,你会发现,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使自己有信心,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较成熟、比较丰富的文化支持。
譬如说我虽然矮,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可能是在心灵方面,或者精神方面,或者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
我很期盼有这样一种社会、这样的文化出现,让每一个人有他自己不同的价值。
我们的社会的确已经在走向多元。
举例来说,现在有很多地方都要求“无障碍空间”的设计。
我小时候哪里有过这种东西?残废就是残废嘛。
可是我们现在也不用这个称呼了,因为他并没有废。
这并不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人们重新思考过去所做的判断对不对。
过去的残就是废,就是没有用的人,但现在发现他不是,他可能有其他很强的能力可以发展出来。
这就是一个多元社会的基础:人不是被“制化”的。
“制化”,就是用英文分数、数学分数便决定这个学生好或者不好。
不要把人“制化”,才能让人身上的其他元素有机会被发现,丰富他的自信。
我们的社会是慢慢地往这一个方向在走,但同时有一些干扰,例如唯利是图的价值观,这又会让多元趋向单一。
单一化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声音:“考上大学有什么用?歌手接一个广告就有数百万入口袋,那才实在。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
这个观念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之上。
一味地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制化”。
(2017年9月下18期《青年文摘》)(1)文章开头从欣赏大自然丰富的颜色谈起,有什么作用?(2)第2节说“有一个同学长得特别高大、壮硕”的用意是什么?(3)请你为第4节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作者所期盼的一种“比较成熟、比较丰富的文化支持”的社会是怎样的?(5)结合本文内容和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人不是被‘制化’的”含义?11.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互联网安全吗?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地把自己的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离不开网络,但是互联网安全吗?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互联网都瘫痪了,会发生什么情况?早期的互联网使用者丹尼·希里斯曾忧心忡忡地呼吁人们充分考虑互联网崩溃的可能性和后果,“互联网变化之快让人难以想象,只消一小时,一切都可能变得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