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福利
南方都市报 《中国需要动物福利法吗》
• “如何界定动物的福利?如何在不减少人 类福利的前提下,改善动物的福利?一些 学者小心翼翼地将动物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并且试图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制定法律。现 在看来,这些学者的努力并没有获得很大 的成效……他们的动物福利法,其实就是让 很多人动辄得咎的行为规则。这样的规则 不能出台,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为它没 有民意基础。”
• “国内动物福利还没有进入立法的程序, 一方面公众的接受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受 经济状况的限制。但是科学界已经感受到 这方面的压力。比如,那些涉及动物实验 的科研论文要想拿到国际刊物上发表,就 必须出示由“动物伦理委员会”提供的证 明,证明该研究符合动物福利的伦理准则。 我国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畜牧产品也被 要求提供是否符合动物福利法的材料。因 此,如果我们不尽快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 同时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动物福利法”, 那么,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国际贸易都将遭 受巨大的损失。”
• “我不认为这(杀狗吃)是残忍,凭什么牛能吃,狗 就不能吃。只是西方的上帝说他造狗是陪伴人的, 造牛是让人吃的。而我们的神没有这么说过,我 们吃什么是神农尝百草尝试出来的,也是饮食文 化传承下来的。韩国人不就有吃狗肉的传统吗, 韩国人难道都残忍吗?印度人把牛当神供奉,他 们也没干涉别的国家吃牛排。我们不能把西方的 文化生搬硬套到中国,我们有自己的传统。如果 立法、那给动物提高待遇就没有止境了,最后就 是禁止杀生吃肉。那些不吃狗的人,可能是因为 狗能分享他的情感,猪则不然,这是物种歧视。 毕竟也有养猪做宠物的人,他们也无权禁止别人 吃猪肉。”
•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被分为农场动物、 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 物和野生动物六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尤 其强调了农场动物的福利,指出农场动物 是供人吃的,但在成为食品之前,它们在 饲养和运输过程中,或者因卫生原因遭到 宰杀时,其福利都不容忽视。
动物福利立法
• 1822年,理查德•马丁提出“反对虐待以及 不恰当地对待牛的行为”的法案在英国国 会获得通过。 • 1824年,牧师亚瑟•布鲁姆召集成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动物福利组织 “反虐待动物协 会” 。协会向公众宣传动物福利知识,向 学校提供教材,对虐待动物的人提起公诉。 1840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给协会冠以 “皇家”头衔。
• 爱因斯坦说:“我们的任务是一定要解放 我们自己,这需要扩大我们同情的圈子, 包容所有的生灵,拥抱美妙的大自然。”
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 首先要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教育,使人们 建立动物福利的意识。
• 二是通过立法来保障动物福利,亟待一部 动物保护法。 • 三是建立民间的动物保护组织。
凤凰网
“很多人骂我,骂我神经病,骂我八辈子祖宗了, 我感到挺有压力。”-----常纪文
“给活猪注水”
“毒死宠物狗”
“硫酸伤熊”
“水煮活猫”
“大规模杀狗”
“受虐猴子”
“活熊取胆”
“大规模销毁食人鲳”
“汉中打狗”
“各式各样的虐待”
动物福利概念由五个基本要素
• • • • • 生理福利,即无饥渴之忧虑; 环境福利,让动物有适当的居所; 卫生福利,主要是减少动物的伤病; 行为福利,应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 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 宋伟(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科技法研究室主 任):
• “我国很早以前制定了动物保护法,但动 物保护法主要保护的是所谓“贵族”的动 物,只有那些濒危、珍贵的野生动物是法 律关注的对象,而动物福利法就很“平民 化”,它给予动物的关怀更为广泛。”
• “根据国内的现状,我国对动物福利法的 形成可以分两步走:首先,在已有法律基 础上增加、补充和完善与动物福利有关的 内容条款;其次,再逐步制定完整独立的 动物福利法律法规。”
• 比方说现在很多老百姓还没有自己的住房, 有很多人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在这种情 况下,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保护中国的 动物,给它们这些福利,那也是不现实 的……也就是说我们起草这部专家建议稿, 不是西方观点的简单跟随,我们是立足中 国国情的。我们结合中国的国情,起草小 组提出了一个什么想法呢?坚持一个动物 福利保护的最底线,就是反虐待。
• 而国内的相关条例包括:2003年1月1日起 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公园条例》(在公园 中惊吓、殴打、伤害动物要处以50元以上 1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等。
张吕萍
• 1990年开始进行动物保护工作,1997年个人投资成立北京 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从事小动物救助、治疗和教育工 作,是国内首家集弱势动物救助和推广动保知识科普教育 于一体的公益性民间组织。 • 张吕萍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一套《半边天》,三 套《真情无限》,九套《对话》,十套《绿色空间》,北 京电视台《今日话题》,《特别报道》,《元元说话》, 《记录》,亚洲新闻机构新加坡电视台,国家地理频 道,CNN,德国国家电视二台,美联社,英国卫报,人民日 报海外版,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 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京华日报,北京月讯等国内 外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
• 早在20世纪30年代,香港就有了法律公告 禁止残酷虐待动物,并有针对动物和禽鸟 的公共卫生规例。随后,又公布动物饲养 规例、猫狗条例和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 直到1999年,港府还颁布了新的防止残酷 对待动物法律公告,增加修订条款。这些 成文法规形成完整的管理之网。
• 台湾于1998年颁布了《动物保护法》。这 是一部综合性动物保护法律,具有全新的 视野和明晰完善的规定,值得借鉴。
• 杨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 “人的福利和动物福利是密不可分的。如 果动物的生存状况恶劣,也必然会伤害到 人。比如SARS,还有最近的禽流感,都证 明了人和动物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
• “我认为,动物福利的实质就是,让动物 过上符合其天性的生活,不给它们造成不 必要的伤害或痛苦。提倡动物福利,并不 会减少人的福利。消除人类之间的福利差 距,应该从人类内部进行调整。”
人民网
动物福利如何保障?
• • • • 和谐相处善待动物 动物表演难称虐待 有人饲养就是福利 投放活食避开公众
新浪网
为什么要关怀动物?
• 同情和怜悯是人性的组成部分。
• 我国思想家孟子就表达了对动物被屠宰的 怜悯:“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 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段经 典名言已成为表达我们对动物同情的常见 用语否该以 法律约束自己,不给动物带来痛苦?
• 近年连续出现的“给活猪注水”、“毒死 宠物狗”、“宣扬敌对动物混养导致狒狒 被老虎咬死”、“硫酸伤熊”等等动物受 虐待的事件,频频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人们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竟是这么多动 物的苦难场。于是,人们渴望能有一套理 念和机制阻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于是, “动物福利”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 体上。
• 这个平日低调的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 究员,因为跟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 保护法》(建议稿)直接挂钩,保持低调 成了他的难题。
• 一篇名为《我国拟立法规定虐待动物致死 者负刑责》的新闻报道,让他一下子坠入 了舆论的漩涡。
网友的意见呈现为两个极端。
• 有支持,“中国早就该为动物保护立法了,迟到 的中国小动物保护法,早些实施吧。”
• 英国现行的动物保护法是1911年通过的, 目前英国正在修改这部法律。除了1911年 通过的动物保护法之外,英国还陆续出台 了很多专项法律,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法、 动物园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狗 的繁殖法案、家畜运输法案等。
• 英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有10多个,如 1869年的鸟类保护法、1911年的动物保护 法,野生动植物及乡村法、宠物法、斗鸡 法、动物麻醉保护法、动物遗弃法案、动 物寄宿法案、兽医法……不仅面面俱到,而 且不断修订。
• 更有毫不留情的痛斥,“有多少人生活在贫困线 以下?有多少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有多少人吃不 起药、买不起骨灰盒?有多少救助资金不到位? 在人的福利都搞不明白的今天,却不遗余力地去 搞什么动物福利?” • 甚至有人称常纪文是“人他们不敢管,也管不了, 但为了让人们知道他是专家,只好管动物了。”
动物福利的底线是什么?
• 除了能够感受疼痛,动物和人类一样还有 心智。 • 著名的美国天文学家和作家卡尔· 萨根说: “如果黑猩猩有意识,如果它们具有抽象 思维的能力,难道它们就没有至今我们称 之为“人权”的东西吗?到底一个黑猩猩 要聪明到什么程度,我们杀死它才算谋 杀?”
• 我们应该与非人类动物共享这个星球,而 没有“主宰”其他动物的权利。
• 国际上最大动物保护机构和基金会也对张 吕萍的出色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被国际爱护动 物基金会(IFAW)授予“中国模范动物保 护基地”称号,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 (RSPCA)为中心颁发了姊妹组织证书,是 RSPCA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由 个人创办的组织。
• 徐雪莉(律师): • “他这是人为地把对人的慈爱和对动物的 慈爱对立起来了。其实对动物同情的人, 对人也非常好。就我的经验而言,我身边 这些保护动物的朋友们,非常非常善良, 这种善良对社会的安宁是有帮助的,是能 够优化人际关系的。” • “国外有很多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动 物有暴力倾向的话,他犯罪的倾向也比较 强。其实大家有动物福利的观念,对整个 社会减少犯罪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都非 常有好处。”
国际性动物保护公约
• 这些公约对各缔约国有相当大的约束作用。 如1976年通过的《保护农畜欧洲公约》, 1979年制定的《保护屠宰用动物欧洲公约》 等。后者规定“各缔约国应保证屠房的建 造设计和设备及其操作符合本公约的规定, 使动物免受不必要的刺激和痛苦”。 • 缔约各国的法规必须与国际公约相配。这 也对欧洲国家的动物福利立法有相当大的 促进。
《动物、权利与和谐社会》 学术研讨会
• 刘海波(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
• “宠物文化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没落的 一面。说狗是儿女,是寄托,你把这个东 西寄托在这个事物上,包括把你的狗拿走 你就不能活,我感觉这是有点畸形的,不 是完全健康的。人是需要奉献爱心的,这 是人最深刻的需要。与其把这些需要投射 到小动物身上,不如投射到受苦的同胞们 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