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中的下层视野——浅谈霍布斯鲍姆‚自下而上‛的历史观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当代世界发生的深刻变革,世界史学也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后马克思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二战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其生长繁荣的气候和土壤,于是在西欧北美地区呈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
以霍布斯鲍姆和汤普森等人为代表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20世纪国际史学中重要的一个史学派别。
而其所提出的‚自下而上‛的历史观不仅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巨大成就,也是对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大贡献。
本文将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着手,浅谈‚自下而上‛的历史观。
关键词;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霍布斯鲍姆;‚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历史研究一霍布斯鲍姆与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获得了不断地发展。
这一方面归之于马克思在英国所奠定的学术传统,另一方面则归之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自身的努力。
他们从20-30年代开始,就组成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团体,二战后,他们的力量又有了明显的增强,形成了一个足可以与法国年鉴派、美国社会科学史学派相鼎立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
霍布斯鲍姆就是以研究新社会史而著称。
突出的一点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明确地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史学信念,注重研究下层人民的历史,这与西方传统史学中历来把政治事件与‚精英人物‛的历史作为历史过程的主体是大相径庭的。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们重视劳动者群体在历史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因而十分留意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及思想感情,并认为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考察与解释历史。
这正如凯伊所言‚一般说来,自下而上的历史学表示了一种选择,即它的关注力淡出精英阶层或统治阶级,而聚焦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活动和他们的经历。
‛【1】在这些为英国历史学家注目的普通人群中,不仅有构成工业国家最庞大群体的工人阶级,而且有社会最底层的群众,如佣奴、流浪汉、乞丐、盗匪等,以期全面地反映历史发展的面貌。
由此,它反映了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史学思想上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
二何谓‚自下而上‛历史观?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自下而上‛的史学与‚自上而下‛的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或许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种分界线。
在当今国际史坛上,注重研究社会下层历史并非马克思主义史学一家。
因为自本世纪初兰克学派衰落后,越来越多的史学家抛弃了以研究社会上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把注意力转向‚隐藏在冰山顶尖之下‛的社会底层历史。
但是,资产阶级史学家往往只是孤立地研究社会下层,仅把下层民众当作一种被动、消极、沉默的力量,而不是作为一种促进上层社会变化、推动整个历史前进的积极力量加以描述,结果至多写出了‚下层的历史‛,而写不出‚从下往上看的历史‛,因此归根结底他们的研究视角仍是‚从上往下看的‛,与此不同,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主张的是真正的‚从下往上‛看的史学,即以社会下层惹您为研究的出发点,而不是作为单纯的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民大众的生活经历和斗争及其对整个上层社会的影响和对历史发展的推动。
最先提出‚自下而上‛的史学概念的是英国封建社会史和农民运动史专家罗德尼·希尔顿。
他认为,传统史家主要依据过去遗留下来的官方文献资料研究封建社会历史,因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坠入上层统治者的偏见之中,不可能实事求是地描绘出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从这一视角出发,希尔顿通过对中世纪英国农民史的系统研究,证明了农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力量。
这样,希尔顿把农民运动和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制度的发展联系起来,写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下而上‛的历史。
【2】可从两个层面上理解‚自下而上‛历史观念的涵义: 一是指一种‚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念指导下的历史研究方法或视野; 一是指一种新型的历史研究领域。
中西史学界普遍认为,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都坚信‚自下而上‛的历史观, 主张‚自下而上‛的史学研究方法, 建构普通大众或下层民众的历史, 这种反映下层广大人民群体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推动力量的历史学即‚自下而上的历史学‛,这种概述包含了上面两层意义。
比如, 凯伊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下层历史代表了一种抉择, 因为它通过关注大众或人民的生活、活动和经历, 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精英或统治阶级身上吸引开来。
‛这种观点基本上为史学界接受。
这种历史观念在霍布斯鲍姆那里表现的更为突出, 他称为‚基层群众历史观‛, 而把自下而上看的大众历史学或人民的历史学称为基层历史学。
基层历史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就是抛弃以美化统治阶级或实用主义目的为出发点的传统史学编纂动机,真正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意识。
霍布斯鲍姆坚信, 下层大众与普通民众才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核心内容。
他们认识到只有从普通民众的新角度去解释与探索社会的历史, 才能加深对过去的认识, 史学研究只有面向大众或走向民众才能得到历史本来面目的检验与印证, 客观的社会历史才能被重构与再现。
反之, 只有这种史学研究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性作用。
‚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念构成霍布斯鲍姆‚自下而上‛史学观念的重要基础, 它的价值取向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借助大量的基层史料, 研究与发掘日渐被人们记忆遗忘的人民大众的历史,揭示普通大众的生活和思想。
霍布斯鲍姆比喻说,‚许多基层大众历史就象古代犁地的遗迹。
这种历史看起来似乎像许多世纪以前人们耕地留下的痕迹一样消失了。
但是,每一个航空摄影师都知道,在某种光线下,从某个角度看,这种长期以来被遗忘的脊背和犁沟的影子那样依然可以辨认出来。
‛【3】建立在‚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基础上的基层史学研究也许就是寻找为人忽视的下层群体记忆,重新认识人民群体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霍布斯鲍姆坚信‚自下而上‛的历史观,提倡‚自下而上‛的历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分析方法为前提条件的,而注重和反映下层阶级历史是彰显‚自下而上‛的历史观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体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成为其理论指导或理论阐述的潜在方法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或理论则成为他书写‚自下而上‛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
按照通常的理解,19 世纪后期和20 世纪各种各样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和启发而形成的理论,无不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然而‚其中大多数当代冲突论者只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或几个要素———如压迫和被压迫阶级的概念,或集团冲突的概念。
然而这些理论或者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其他要素,或者把这些要素同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相结合。
‛【4】相对而言,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基本上是在保留与继承了马克思的阶级思想基础上,对其有所突破和发展。
正是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的完整和精确的著作文本《德意志的意识形态》和1932年面世的《1844 年经济学和哲学手稿》的启发和刺激下,他们试图寻求关于社会文化因素和社会道德背景如何对阶级意识的形成产生影响的一种理论理解与解释,从而扩大了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深化了‚自下而上‛的历史研究。
霍布斯鲍姆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中把阶级分析方法灵活运用于历史研究的杰出阐释者,也是‚自下而上‛的历史观最突出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他的阶级理论与分析方法基本更能体现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既反映了其‚自下而上‛的历史观,也更能体现这种理论与方法在‚自下而上‛的历史研究中的运用。
他认为,阶级和阶级斗争两个概念是马克思的基本概念。
如关于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英国的阶级结构问题,霍布斯鲍姆认为这取决于如何定义阶级。
在他看来,当代英国社会仍然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分化和阶级差别,而社会各阶层的不平等意义上说,英国是最缺乏社会民主的国家。
可以说,霍布斯鲍姆‚自下而上‛的社会历史观深深地扎根于阶级分析之中。
霍布斯鲍姆的史学研究的主要价值取向是撰写‚自下而上‛的历史,但他并不完全排斥上层阶级的历史研究。
俄罗斯历史学家阿伦·古列维奇的观点对此是个很好的注释,他认为:‚自上而下‛的历史本身是不充分的,它必须与‚自下而上‛的历史联系起来考察,才能得到社会历史的整体构图。
如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霍布斯鲍姆既重视以基层人民或民众为讨论对象的‚民族主义原型‛研究,也不忽视对法国大革命之后主政阶级即政府上层的历史行动和思想观念的考察,以此进一步讨论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
【10】由此可见,他主张把下层民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置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重要地位来加以考察。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希尔顿的言论可代表整个学派对这种史学观念及其价值取向的自我满意程度: ‚从最一般意义上讲,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得到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承认的主要成果的特征在于我们写作了‘从下面着眼’的历史,也就是说,我们把历史研究的侧重点从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及其制度转向了劳动大众,无论是农民、工匠还是无产阶级。
不过,统治阶级并没有被忽视,正如克里斯托弗·希尔对 17 世纪的研究表明的那样。
‛【11】三‚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时代意义实际上,‚自下而上的历史学‛是以霍布斯鲍姆为代表的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赢得国际史学界广泛注意的重要标志。
值得指出的是,在‚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念指导下,提倡‚自下而上‛历史学的史学观念、树立这种史学研究的学术理想和身体力行从事此类史学实践,也构成英国新社会史学研究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换言之,通过‚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运用阶级理论与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下层阶级经历或基层历史思想,同时又不忽视上层阶级的历史,从而建构整体社会历史的图景,是霍布斯鲍姆等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倡导"自下而上" 的历史观念的重要外化形式。
正是如此,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开创了一种超越现行的关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模式和撰写方法的新范式。
而这一思想也为以后的历史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清楚地告诉着我们:历史从基层中来,从群众中来,它关乎每个人,而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学问。
参考文献:【1】《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2】程汉大《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理论特征》山东师大学报1999 年第2期【3】 E.J.Hobsawm 《历史中的下层史观》【4】尼尔·J·斯梅尔瑟.《社会学理论》【5】梁民愫《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注重理论渊源和文化研究传统的双重考察》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6】张广智《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意义与特征》【7】梁民愫《社会变革与学术流派——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渊源综论》史学月刊2003年第12期【8】徐浩《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6期【9】马雪萍《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东西方历史命运的考察》历史研究1989年第 3期【10】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11】庞卓恒《让马克思主义史学宏扬于国际史坛———访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希尔顿》史学理论198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