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结构图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整合结构图
(2)重要性: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
人民团结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要求 :①变内容为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
辱观;
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倡导富强、民主、
A
5
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 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 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源泉。(4分) 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 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4分) 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4分)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知识整合结构图
A
1
喜
文 化 生 活 现
状忧
落后+腐朽
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
弘
目标 途径
扬 中国特色
主 社会主义
旋 律
文化
原因
要求
文化 自觉、
含义
自信
地位
作用
决定因素
要求
含义 表现
重要性 条件 要求
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
作用 任务 要求
科学教育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
(2分)
评分说明: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若解答,可酌情给分。
7
(2014·莱芜期末)20 l3年10月11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山东省委高度重视此次盛会,要求 “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为此,必须进一步打 造加快文化发展的“新优势”:要紧紧困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足山东文化资源优 势,赋予齐鲁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和内涵。以“艺术的盛 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成 为真正的主角,让广大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文化大餐。 (l)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 知识,说明我省该如何打造文化发展的“新优势”。
A
6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实施这一基本 方略,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设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 识,谈谈我国法治文化建设应具有的“中国特色”。(12分)
A
8
【答案】 (1)打造文化发展的“新优势”要①大力加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②立足于山东文化建设的实践,继承山东文化的优秀 传统,不断创新。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深化山东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A
9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 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 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 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 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 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 续多年 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 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
③必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抵制各种错误思想,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A 入…
3
总结与迁移
(2014四川14)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 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个人两修养 A
人民群众主体
地位
任务 要求
四德教育、传统美德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荣辱观
道德模范榜样
原因、关系、要求
2
★13、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选择、主观)
(1)基本内容: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
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为基本内容。
(2)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
共有精神家园的。(12分)
A
4
总结与迁移
(2)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 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12分) 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 。 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④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2)我国法治文化建设应具有的“中国特色”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分)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
美德。(2分)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遵循法治国文化建设规律。(2分)
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享有健康丰富的法治文化生活。(2分)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借鉴国外法治的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