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PPT课件

《井》PPT课件

3
自读诗词,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描绘了哪些形象? “我”、“你们”
2、诗歌中的主要形象是 什么?
“我”——井 4
3、再读诗歌,你能从诗歌中 找出“井”的形象特点吗?
4、结合写作背景探究:“井” 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5、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5
6
1 我是静默。几片草叶,
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洗涤”“垃圾”之后,“我将
永远还是我自己”,表明了“井”
的高洁、清澈的品性。
15
7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 声”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拟人,生动传神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 不卑不亢的姿态
16
1、写作的背景:
1944年,抗日战争的阶段。
2、诗人的情况: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 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 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注 意运用象征和联想,通过烘托和对比 来取得总的效果。他们的基调是正视 现实生活,表现真情实感,写了不少 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诗歌。 17
外表虽然是静默的、狭小 的,但内心是和谐的。
7
2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在“我”的“静默”与“你们”
的“烦忧”之间,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
8
本诗用“你们”,与“我”构 成了一种对话关系,点明了 “我”与外部世界的关联和命 运。如:
“我”体现了一种主体意识。 本诗以“我”的表述,来呈现 井的坚韧、高洁的品格;
置身于“荒凉的寂寞”但却“能保持永远 澄澈的丰满”;
虽处在肮脏的“腐烂”中,在心灵深处仍 有一分“冷寂”;
自信“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Fra bibliotek无边的宇宙相联”,用“默默地承受”“洗
涤”肮脏,并强调“我将永远还是我自
己”。
19
5、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导读 第四页
写人
在生命遭遇厄运之时,保 持高洁,不愿被污染,更 不会同流合污的人。
“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 所面对的险峻环境,又隐含着其生命内涵
的强大支撑——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
大众.
“无边的宇宙” 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
人合一 的观念,它实际展示的是“井”所
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14
6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
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1
杜 运 燮 1915-2002
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
西亚霹雳州。1945年毕业
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1951年起在北京新华社国
际部工作。
诗集有《诗四十首》(1946)
《晚稻集》(1988)、
《你是我爱的第一个》
(1993)等。
2
杜运燮是“九叶”诗派著 名诗人,他与穆旦、袁可 嘉、郑敏等9位在四十年代 从事写作的诗人因合出 《九叶集》而被评论界称 为“九叶诗派”。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2
的品
地质
层获
”得
与了
“深
无厚
12
第四节作者用“表面”和“深
处”这对相反的词,展示
“井”的“冷寂”与沉静,
一任“四方飘落的花叶腐
烂”。因为取水人只汲取了
井的“表面”,无法深入它
的内心。
13
难句鉴赏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 无边的宇宙相连”具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
3.在“你们”来了之后,“我” 的生存环境有何特点?
“井”的外部环境 诗中设置了一个“我”与 “你们”的对话情景,从侧面展现了“井” 的遭际:
“我”——“只好被屏弃于温暖∕之外”, “荒凉的寂寞”“孤独”;
“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人们用“垃圾 来使我被遗弃”;
“我”生活在冷漠、肮脏 18
4.具体说说“我”对环境报以 怎样的态度。
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使得“永远澄澈的丰满”的 “井”的特性更好地显现出
11
4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5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 ——“
边 的 宇 宙 ” 。
的 支 撑 黑
井 ” 的 “ 静 默
暗”
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1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9
第二节的“你们”,是指来
井边取水的人们,他们因“饥
渴”“前来淘汲”。有意思的
是,诗人没有描绘“你们”取
水的具体情景,而是以“瞥见
你们满面的烦忧”,写出了取
水人的愁苦、凄哀。这样,在
“我”的“静默”与“你们”
的“烦忧”之间,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
10
3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