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4
16.5km 4 4 0.61 16.5km
3.1.2 波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 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分辨率↑ 波长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即在等长的波段宽 度下,传感器的波段数越多,各个波段宽度越窄, 地面物体的信息越容易区分和识别,识别性越强。 光谱分辨率通过遥感器所选用的的通道数(波段 数量的多少)、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这三 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3.1.1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针对遥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 图像上能够能够识别的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单 元的尺寸或大小,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
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地面分辨率:是针对地面而言,空间分辨率数
值在地面上的实际尺寸称为地面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的三种具体表示方法
像元分辨率(扫描影像)
(3)瞬时视场(IFOV)
S f
IFOV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越小, 空间分辨率越高
H
IFOV取决于遥感器光学系统和探测器的大小 一个瞬时视场内的信息,表示一个像元
S: 探测元件的尺寸;H: 遥感平台的航高;f : 望
远镜系统的焦距
IFOV
(4)地面分辨率的计算(扫描影响)①
IFOV也可理解成:扫描成像过程中一个光敏探 测元件通过望远镜系统投射到地面上的直径或 者边长。
3.1.3 时间(时相)分辨率
D时 (D+T)时
(重访周期T: 取决于卫星和传感器的特性、地面带 宽、目标所处纬度)
3.1.3 时间(时相)分辨率
Landsat-4~7卫星:采用轨道高度为、轨道面倾角为 度的太阳同步轨道,重访周期为16天。
SPOT卫星:采用轨道高度约为、轨道面倾角为度的太 阳同步轨道,重访周期为26天。
3.1.5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和三高” 多平台:卫星、航天飞机、无人机
多传感器:全景相机、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
仪、激光扫描仪、合成孔径雷达
多角度:CCD阵列可同时获取三个角度的扫描成
像,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观测成像
3.1.5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S
H S IFOV H f
f
H
S: 探测元件的边长
H: 遥感平台的航高
f : 望远镜系统的焦距
IFOV
(4)地面分辨率的计算(摄影影像)②
摄影比例尺:
1/ m l / L f / H
H Rs Rg f
Rg Rs m
Rs:胶片的分辨率和摄影镜头的分辨率所构成
的系统分辨率,单位线对/mm
•瞬时视场角(2θ) 扫描镜在旋转的一瞬 间,接收到的目标物
3.1.3 辐射分辨率
2比特图像
6比特图像
3.1.3 辐射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算法是RL =(Rmax-Rmin )/D,Rmax 为最大辐射量值,Rmin为最小辐射量值,D为量 化级。RL越小,表明传感器越灵敏。 例如:Landsat5的TM3 最小辐射量值Rmin=-0.0083mv/(cm2·sr·μm) 最大辐射量值Rmax=1.410mv/(cm2·sr·μm)
成像雷达。
成像传感器是目前最常见的传感器类型
光学摄影类型
框幅摄影机 全景摄影机 多光谱摄影机 TV摄影机
(摄影成像类型)
光电成像类型 被动式
扫描仪
(扫描成像类型)
成像传感器
电荷耦合器件CCD 面阵成像光谱仪 线阵成像光谱仪
成像光谱仪
全景雷达 主动式
(雷达成像类型)
真实孔径雷达
侧 视 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3.1.2 波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波谱范围?
波段划分?
3.1.2 波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例如:可以分辨红外、红橙黄绿青蓝紫紫外 的传感器的光谱分辨率就比只能分辨红绿蓝 的传感器的光谱分辨率高。 一般来说,传感器的波段数越多波段宽度越 窄,地面物体的信息越容易区分和识别,针 对性越强。 现在的技术可以达到5-6nm(纳米)量级, 400多个波段。细分光谱可以提高自动区分 和识别目标性质和组成成分的能力。
像元所对应的地面实际尺寸(米)
线对(摄影影像)
线对在地面的覆盖宽度(米)
瞬时视场(扫描影像)
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率的表现形式
低分辨率影像
高分辨率影像
(1)像元(pixel):对扫描影像而言,指单
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面积大小,单位为m×m
3.2.2 传感器分类
②按传感器工作的波段:
--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
③ 遥感器按照记录方式分类 1)非成像方式:探测到地物辐射强度按照数字或者 曲线图形表示。如:辐射计、雷达高度计、散射计、
激光高度计等。
2)成像方式: 地物辐射(反射、发射或两个兼有) 能量的强度用成像方式表示。如:摄影机、扫描仪、
3.2 遥感传感器
3.2.1 传感器概述
定义:传感器是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 信息的工具。 分类 ① 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2类
主动式:人工辐射源向目标地物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 从目标地 物反射回来的能量。如:侧视雷达、激光雷 达、微波散射计等 被动式:接收自然界地物所辐射的能量。如:摄影机、 多波段扫描仪、微波辐射计、红外辐射计等
IKONOS卫星:搭载了一台EK数码相机,既可以垂直观 测,也可以倾斜观测,垂直观测获取1米分辩率全色 图像的重访周期约为3天,倾斜观测获取1.5米分辩率 全色图像的重访周期为1~2天。 QuickBird卫星:提供0.61米分辨率的全色图像和2.44 ~2.88米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重访周期为1~3.5天 (与纬度有关)。
红外扫描仪工作原理
利用光学系统的机械
转动和飞行器向前飞
行的两个相互垂直的 运动方向,形成对地 物目标的二维扫描, 逐点逐行将不同目标物的红外辐射能汇聚到红外探测 器上,红外探测器将光能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 放大处理后记录下来,经过电光能转换器件把电信号
在普通胶片上成像。
红外扫描仪成像过程
• 当旋转棱镜旋转时,第一个镜面对地面横越航线 方向扫视一次,在扫描视场内的地面辐射能,由 刈幅的一边到另一边依次进人传感器; • 地面辐射能经探测器输出视频信号,经电子放大 器放大和调制,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一条相应 于地面扫描视场内的景物的图像线,这条图像线 经曝光后在底片上记录下来。 • 接着第二个扫描镜面扫视地面,由于飞机向前运 动,胶片也作同步旋转,记录的第二条图像正好 与第一条衔接。依次下去,就得到一条与地面范 围相应的二维条带图像。
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遥感图像特征
内 容 提 纲
几何特征
物理特征
时间特征
遥感传感器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雷达成像类传感器
3.1 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图像特征
几何特征
物理特征
时间特征
这三个方面的特征表现为
空间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3.2.4 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工作原理 扫描成像原理: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
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 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
图像。
探测波段:紫外、红外、可见光和微波波段
成像方式:光机扫描成像、CCD固体自扫描成像、
成像光谱仪。
光机扫描仪
光机扫描仪是借助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与 遥感器自身的光机对目标地物逐点、逐行横向 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到地面条带图像的成 像装置。 红外扫描仪 多光谱扫描仪
量化级D为28=256级,其辐射分辨率RL=(Rmax –
Rmin)/D=0.0055 mv/(cm2·sr·μm)
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矛盾 提高空间分辨率 瞬时视场IFOV要小。
IFOV小 探测元件接受到的辐射能量相 应减少,即瞬时获得的入射能量小 对微弱 能量差异的检测能力差 辐射分辨率低 除技术上改进探测元件以外,实际工作中 考虑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 (例如SPOT-HRVPAN)和较高光谱分辨率的图像(例如LANDSATTM)进行图像融合,避其弱点,达到既要清晰, 又色彩丰富。
3.2.3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 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 –对地面直接扫描成像,采用光机扫描系统 (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 ) • 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幅影像,然后对影像
进行扫描成像(线阵列CCD推扫式成像仪 )
• 成像光谱仪
–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
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和三高”
空间分辨率:IKNOS的1m到Quird的0.61m到“地眼一号”
0.641m黑白分辨率
高光谱分辨率:已经达到5-6nm,500-600个波段,在轨
的对地观测卫星(EOS- Terra卫星)具有220个波段。
时间分辨率:1-3天的周期覆盖率,利用INSAR/DINSAR/双天线INSAR进行高精度三维地形及其变化的测 定成为可能;遥感小卫星星座
3.1.3 时间(时相)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是相邻两次对地面同一区域进行观测 的时间间隔。
对卫星遥感而言,时间分辨率与卫星和传感器的设 计能力(如卫星的高度、传感器的视场角大小、传 感器的观测角度等)、星载传感器的视场角所扫过 的地面细长条带的重叠度、观测对象的纬度(纬度 越高,星载传感器的视场角所扫过的地面细长条带 的重叠度越大,重访周期越短)等因素有关。在周 期性的对地观测中,时间分辨率越高,对地面动态 目标的监视、变化检测、运动规律分析越有利。
空间分辨率举例
QuickBird图像 (美国,2001,分辨率最高的一颗商业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