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性矿物学总结作业

光性矿物学总结作业


一轴晶正光性光率体主要切面及其特点
垂直光轴切面

垂直于光轴的切面为圆切面,其 半径等于No。 光波垂直于这种切面入射时(沿 光轴入射),不发生双折射,不改变 入射光波的振动方向和特点,相应的 折射率值等于No,双折射率等于零。 通过一轴晶光率体中心只有一个 这样的圆切面。


平行于光轴切面

平行于光轴的切面为椭圆切面, 其长短半径分别为Ne和No。 光波垂直于这种切面入射时 (垂直于光轴入射),发生双折射, 分解为两束偏光,其振动方向必定分 别平行于椭圆切面的长短半径,相应 的折射率必定分别等于椭圆切面长短 半径Ne与No。 双折射率等于Ne与No的差值, 是一轴晶矿物的最大双折射率。
二、干涉色色谱表
三、干涉色级序及各级序的特征
双折射率
磨片顺序
紫红色 紫红色 橙色 橙色
薄片厚度 ,mm
浅黄色 浅黄色
石英 为例
灰白色
双 折 射 率
暗灰色
暗 灰 色
第一级序 第三级序 第二级序 第四级序 第一级序 第三级序 第二级序 第四级序 光程差, nm 浅 浅 浅 浅 浅 紫 紫 灰 浅 蓝 红 蓝 绿 绿 橙 橙 蓝 绿 黄 橙 白 黄 橙 红 蓝 绿 黄 红 色 色 色 色 色 绿 色 色 色 绿 色 色 色 色 色 色 色 色 色 色 色





二轴晶正光性光率体切面 及特点
垂直于光轴切面(垂直于OA):圆切 面,半径为Nm。相应的折射率为Nm, 双折射率为零。 平行于光轴切面(平行于Ap):椭圆 切面,长短半径分别为Ng和Np;相应 的折射率值分别为Ng和Np,双折射率 值等于(Ng—Np),为二轴晶矿物最大 双折射率。 垂直于Bxa的切面 椭圆切面 正光性:相当于主轴面NmNp面,长短 半径为Nm和Np,相应折射率分别等于 Nm和Np,双折射率等于(Nm—Np), 其大小介于零与最大双折射率之间。
斜交切面
斜交切面:既不垂直于光轴也不垂直 于主轴的切面,椭圆切面,无数个。 分两种类型: 1、垂直于主轴面的斜交切面:椭圆 半径中一个半径为Nm轴,另一个为 Ng′或Nm′。 2、任意斜交切面:长短半径及相应 的折射率值为Ng′和Np ′ ,双折射率 等于(Ng′—Np ′ )。
偏光显微镜的调节与校正


一、装卸镜头
(一)装目镜
(二)装卸物镜


二、调节照明(对光) 三、调节焦距(准焦)
四、校正中心
五、视域直径的测定 六、目镜十字丝的检查 七、偏光镜的校正
(一)确定及校正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二)检查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是否正交 (三)检查目镜十字丝是否严格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致
二、多色性和吸收性
多色性:
由于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 而使矿片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 吸收性:
黑云母的多色性和吸收性
P P
黑云母多色性:解理缝平行PP为黑色 颜色深浅发生改变的现象 解理缝垂直PP为浅绿褐色 黑云母吸收性:解理缝平行PP 颜色深 解理缝垂直PP 颜色浅
(1)一轴晶矿片多色性、吸收性观察和表达方式
多色性公式 吸收公式 正吸收
反吸收
反之, Np >Nm> Ng
多色性划分为三个等级
多色性极明显:黑云母
Ng = Nm 为黑色
Np = 浅绿褐色
多色性明显:角闪石
Ng = 深绿、深蓝绿, Nm=绿 、黄绿, Np=浅绿、浅黄绿
多色性不太明显:紫苏辉石
具弱多色性:Np =淡红; Nm =淡黄: Ng =淡绿
榍石(上) 锆石(下)
(f)正极高突起
(a)负高突起
(b)负低突起
图1-3-14 突起等级示意图
四、 闪突起
No=1.658 (正突起) Ne=1.486 (负突起)
Np Ng
Ng Np
Np
Ng
Z轴
P
P P
P
入 射 光
1.486 1.658
(a)
(b)
图1-3-15 闪突起的成因
方解石闪突起
方解石闪突起实例
五、双晶的观察
第二节
全消光 消光
正交偏光系统间矿片的消光现象及消光位
A A 上偏光镜 A A
四次消光 消光位
矿片
P
P
P
P
下偏光镜
(a) (b)
图1-4-2 矿片在正交偏光系统间的消光现象
第一级序
第二级序
第三级序
第四级序
暗灰浅 紫 蓝 紫 橙 灰白黄 红 蓝 绿 绿 黄 红 色色色色色 色 色 色 色 色 R=100 200 300 400 500 1000
二、干涉色级序的观察与测定
(一)楔形边法
三级蓝
红 橙 黄 白 灰 红
红 灰
图1-4-16 矿片楔形边缘的干涉色圈
(二)利用石英楔测定干涉色级序 (1)转动载物台使矿片消光 (2)转至45°位 (3)插试板至消色,若不消色则再转物台90° (4)抽出试板,在抽出过程中计算矿片出现红色的次数
(三)高级白干涉色的鉴别方法

(b) (b)异名半径平 行,干涉色降低
图1-4-13 补色法则示意图
-
=
二、几种常见的补色器
(a)
(b)
(c)
图1-4-14 石膏试板(a)、云母试板(b)、石英楔(c)及其干涉色
第六节
正交偏光系统间的主要光学性质的观察与测定方法
A A
一级 紫红
一、非均质体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和名称的测定 45°
P
P
P
P
A
(a)光率体的长短半径与上下偏光镜震动方向平行,消光
A
(b) 转动载物台45°,长短半径和偏光镜震动方向成45°夹角
A
一级 橙黄
A
二级 蓝
P
P
P
P
A
(c) 加入云母试板,异名半径平行,干涉色降低
A
(d) 加入云母试板,同名半径平行,干涉色升高
图1-4-15 非均质体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和名称的测定
图1-3-12 糙面的形成原因
三、 矿物的突起
提升镜筒 P P
N矿
下降镜筒
n胶
(a) 正突起: N矿 > n胶
(a) 鋯石 正极高突起
提升镜筒 P P
N矿
n胶
下降镜筒
(b) 负突起: N矿 < n胶
(b) 方解石 负低突起
突起等级


正 长 石
石英
(c)正低突起
透闪石
(d)正中突起
辉石
(e)正高突起
二轴晶光率体

低级晶族(斜方、单斜、三斜晶系)属于二轴晶矿物。实验测定,这类矿物 具有大、中、小三个主折射率值,分别以以符号Ng、Nm、Np表示;显然,二轴 晶光率体是一个三轴不等的椭球体。 主轴:二轴晶光率体中,三个互相垂直的轴代表二轴晶矿物的三个主要光学 方向,称为光学主轴,简称主轴。 主轴面:包括两个主轴的面称主轴面(主切面)。则二轴晶光率体有三个互 相垂直的主轴面。 要素:三个主轴,三个主轴面,两个圆切面,光轴(OA),光轴面(Ap), 光轴角(2V),锐角平分线Bxa,钝角平分线Bxo。 主要切面:垂直于光轴(垂直于OA)、平行于光轴面(平行于Ap)、垂直于 Bxa、垂直于Bxo、斜交切面五个主要切面。 正负光性:当Ng—Nm>Nm—Np时为正光性;反之为负光性。也可根据Bxa是 Ng还是Np确定,当Bxa=Ng时为正光性,当Bxa=Np时为负光性。
解理夹角的测定
当矿物具有两组解理时则需要测定其 夹角。测定两组解理夹角时,必须选 择同时垂直于两组解理的切面。 测定方法: (1)按上述原则选择符合要求的切 面,置于视域中心。
(2)转动载物台,使一组解理缝平 行于目镜十字纵丝,在载物台刻度盘 上度数a。
(3)转动物台,使另一组解理缝平 行于目镜十字纵丝,载物台度数为b。 两次读数a与b的差即为所测的解理 缝夹角。
光性矿物学总结作业
一轴晶光率体

一轴晶光率体(中级晶族晶体光率体)的形态是两轴不等的长形(正光性)和扁 形(负光性)旋转椭球体。 正光性光率体:Ne>No;负光性光率体:No>Ne。 光率体切面的特点:垂直光轴的切面、平行于光轴的切面、与光轴斜交的切面。

一轴晶光率体的特点
Ne和No代表一轴晶矿物折射率 最大和最小值称主折射率。Ne与No 的相对大小将决定一轴晶矿物的光性 符号。当Ne>No时为正光性,反之为 负光性。 如右图所示为一轴晶正光性晶 体(石英)和一轴晶负光性晶体(方 解石)光率体的构成。
图1-4-9 干涉色色谱表
四、异常干涉色
柏林蓝
锈褐色
叶绿泥石的柏林蓝和锈褐色的 异常干涉色
补色法则及补色器
一、补色法则
R= R1+R2
二级蓝
R= R1 - R2
一级橙黄
Ng2
Np2
=
一级紫红
Ng2
Np2
一级紫红
+
Ng1 Np1 一级灰白 Np1 Ng1
一级灰白
(a) (a)同名半径平 行,干涉色升高
深 蓝 Ne No
P
浅 紫
Ne No
P
P
No
P
P
Ne
P
Ne No Ne Ne
No No
Ne
Ne No No
P
P
P
P
P
P
(a)
(b)
(c)
黑电气石
No = 深蓝 Ne = 浅紫
图1-3-9 黑电气石平行Z轴切面的多色性现象
(1)一轴晶电气石的多色性和吸收性 垂直Z轴:均为No 呈深蓝色 斜交切面:No , Ne′ 多色性:No=深蓝色; Ne′=介于深蓝与浅紫色 吸收性:No>N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