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如:说;因为、暴乱、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2、能力目标
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学习古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加设法、喻证法。
3、情感目标:
理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思考和把握韩非子的思想观点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重点
1、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3、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
文言语法现象;
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四、教学方法
诵读、串讲、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先秦“四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导入练习: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处理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
二、韩非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1、韩非生平简介(自读单元提示。
视情补充)
2、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
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
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
治才能巩固。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
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秦始皇统一
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这位历史上第
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曾经在思想上深受韩非子的影
响。
三、检查预习(第一则)情况
齐读课文,注意容易误读的字词:
不胜shēng 果蓏蚌蛤luǒbàng gé
腥臊恶臭sào èxiù(词“臭”为词义缩小)
钻燧取火zuān suì耒lěi
决渎dú(课文下的注释dòu有误。
解释为“大川”应
读dú;解释为“洞”,同“窦”才读dòu)
四、研习课文
1、内容串讲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兴起),构木为巢以避群(代禽兽虫蛇)害,而民悦之,使王(作动词,称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luǒ,瓜果)蚌蛤(gé,蛤蜊,)腥臊恶臭(xiù,恶臭,难闻的气味)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钻燧取火,即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疏浚河道)。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今(若或)有构木钻燧于夏后(帝后)氏之世(夏后氏之世,夏朝)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然则今有美(褒扬)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新圣,作者观念中能实行法治的统治者)笑矣。
是以圣人不期(指望)修古(远古),不法(效法)常可(永远适宜的方法),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二句谓研究当世的实际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树根),兔走触(撞上)株,折(断)颈而死,因释(放下)其耒(农具)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2、重要文言词句提示
重要实词:
①、而民悦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里意思是喜欢、拥戴)
②、使王天下(名作动,统治、做王)
③、民多疾病(名作动,生病)
④、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假设,如果)
⑤、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
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名词作动词,效法。
动词作名词,适用的原则)
⑦、因释其耒而守株(因:于是,就)
重要虚词:
①、必为鲧禹笑矣(被)②、因为之备(替)
古今异义词:
①、桀、纣暴乱(暴力昏乱)
②、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治国措施治理)
重要的文言特殊句式:
①、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
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状语后置)
②、必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圣笑矣/身为宋国笑
(被动句)
③、宋人有耕田者。
(定语后置句)
3、参考译文
较早的古代,人民稀少而禽兽众多,人民敌不过禽兽虫蛇。
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架木头做成鸟巢一样的住所,来躲避禽兽虫蛇的种种
危害,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之为有巢氏。
百姓生吃野生的
瓜果以及蚌蛤等水产,其中有的东西发出腥臭、令人不堪忍受的气味,而
且伤害肠胃,百姓经常生病。
有一位圣人产生了,他教人们用钻擦木燧的
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
下,称之为燧人氏。
较晚的古代,天下洪水泛滥,因而鲧和禹去疏通河道。
最近的古代,
夏桀、殷纣残暴昏乱,因而商汤出兵讨伐夏桀,周武王出兵讨伐殷纣。
假如有人在夏王朝统治的时代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
者通过钻擦木燧来生火,一定会被鲧、禹笑话;假如有人在商朝、周朝还
整天去疏通河道,一定会被商汤、周武王笑话。
既然如此,那么假如有人在当今这个时代还赞美尧、舜、商汤、周武
王、大禹治理天下的措施,一定会被新时代的圣人笑话。
因此圣人不希望
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
施。
宋国有一个翻土的人,田里有一个树桩子,一只兔子奔跑着撞在树桩
子上,结果折断脖子死了。
这个宋国人于是放下翻土的农具,而守候在那
树桩子旁边,希望再得到兔子。
兔子自然不可能再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
国人耻笑。
现在想拿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都是守
株待兔之类的笑话。
4、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共有几处“为……笑”?分别是什么?
析:共有四处,分别是:必为鲧、禹笑矣,必为汤、武笑矣,必为新
圣笑矣,身为宋国笑。
(2)、他们为什么会被耻笑呢?
析:学生讨论,合作解决。
照搬古代那一套,墨守成规,拿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
的民众,而不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
(可联系本文结论和当今社会现实来答)
(3)、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
神实质是什么?
析:治理天下,不应泥古不化,而应研究现时的社会实际情况,一切
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措施。
(4)、如果说守株待兔是本体,它比喻了什么?是开头所说的比喻不劳而获的人吗?
析:讽刺那些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
升华主题、学以致用
韩非子的这一主张让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或:韩非子的这一主张在
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可谈照搬苏联经验的失误,改革开放等等)
五、小结
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
韩非子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
理当今社会,不如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新
的措施
韩非子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
六、作业
1、整理字词;
2、熟读课文。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附、板书:
文章结构
举上古:构木钻燧法于夏后氏之世为鲧、禹
笑假
例中古:决渎法于殷、周之世为汤、
武笑设
子近古:征伐暴乱美于当今之世为新
圣笑法
结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寓言:耕田的宋人守株待兔,为宋国笑本体(比喻法)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为历史笑。
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