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态训练基础PPT课件

步态训练基础PPT课件

13
坐骨神经麻痹
坐骨神经由犁状肌下孔至臀大肌深部,沿坐骨 结节与大转子中间下降至股后面,沿大收肌和 股二头肌之间走行至腘窝,分成腓总神经与胫 神经。
坐骨神经总干损伤:屈膝肌群瘫痪,小腿及足 部肌肉瘫痪,不能屈膝,足和足趾完全瘫痪, 步行困难。
股部中下部损伤:腘绳肌支保存,膝以下肌肉 全部瘫痪。
γ运动神经元亢进学说
运动系统是从中枢神经运动核团发出纤维到达脊 髓前角的γ运动细胞,再从γ运动细胞发出神经纤 维到达肌梭的体系。γ运动神经纤维有相动型γ运 动纤维支配相动型核袋纤维,紧张型γ运动神经纤 维支配张力型核袋纤维和核链纤维。
10
股神经麻痹
股神经起于腰丛,由L2-L4神经根组成,负责支 配髂腰肌、耻骨肌、股四头肌、缝匠肌。主要负 责屈髋伸膝。
髂窝以上的股神经高位损伤时出现屈髋无力,仰 卧位需用手撑才能坐起,伸膝困难,股四头肌萎 缩,感觉障碍分布于大腿内侧和小腿内侧;
腹股沟韧带以上损伤时,由于髂腰肌支存在,屈 髋正常,坐位下伸膝困难,股四头肌萎缩,膝反 射消失,感觉障碍分布于大腿内侧和小腿内侧;
昂伯征检查时,睁眼站立不稳,闭眼一段时间后 出现身体不稳和摇晃,逐渐加重,身体向损伤侧 倾斜。上肢指向偏向损伤侧,周围性损伤双侧均 有指向偏斜,中枢性损伤为一侧性。
6
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与小脑半球之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络, 在大脑额、颞、顶叶出现障碍时,可产生大脑性 共济失调。损伤的对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
额叶性共济失调:额叶及额桥小脑束有损伤时出现额 叶性共济失调。可出现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可有平衡 障碍,步态不稳等,还可伴有强握、精神症状、跖反 射阳性等额叶症状。
顶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共济失调,伴深感觉障碍。 损伤至傍中央小叶时可出现括约肌障碍。
颞叶性共济失调:较轻,可为一过性平衡障碍。
7
脑干性共济失调
运动性小脑共济失调:累及一侧上下肢, 也可累及四肢。结合臂交叉下损伤为同侧 症状,交叉上损伤为对侧症状。上肢较下 肢重,远端比近端重,精细动作比粗大动 作受影响大。
3
小脑性共济失调
言语障碍(scanning speech):言语缓慢, 含糊欠清晰,可呈断续、顿挫及爆发式发 声,表现为吟诗样语言和爆发性语言。参 与构音肌肉因共济失调所致。
14
腓总神经麻痹
腓总神经由L4至S3神经根纤维组成,从坐骨 神经分出,过腓骨头后先分出腓肠外侧皮神经, 再分成腓浅神经、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深神经支 配胫骨前肌、姆长伸肌、姆短伸肌和趾短伸肌。
功能:足背屈,足外展,足内收,伸趾等。 腓总神经损伤时出现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
腹股沟韧带以下损伤时出现伸膝困难,股四头肌 萎缩,膝反射消失,感觉障碍分布于隐神经区。
11
闭孔神经麻痹
负责支配内收肌群和闭孔外肌。由 L2至L4组成。闭孔神经麻痹时大 腿不能内收(内收肌群瘫),下肢 外旋困难(闭孔外肌瘫)。
12
骶丛
L5和S1至S2的前支、部分L4及S3 前支纤维组成。 坐骨神经 腓总神经
能伸趾,表现为足下垂,内翻,呈马蹄内翻足, 不能用足跟走路,步行时高抬脚,足尖先落地, 呈跨阈步态,也称为鸡步。 感觉障碍主要分布在小腿前外侧和足背。
15
胫神经麻痹
胫神经由L4至S3组成,支配小腿三头肌、腘 肌、跖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姆长屈肌和足 底肌内、中、外侧肌群。
主要负责足内翻,跖屈,足趾跖屈等。 胫神经损伤时出现足和足趾不能跖屈,难以用足
Outline
步态训练基础
步行控制机制
步态训练方法 常见疾病的步态训练
1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元以上 的锥体系损伤
中央前回; 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 内囊; 中脑; 桥脑; 延髓; 脊髓; 不自主运动; 共济失调
2
小脑性共济失调
姿势性共济失调:小脑蚓部共济失调、站 立不稳、双足分开,步态不稳,左右摇晃, 用上肢协助维护平衡。也称躯干性共济失 调。
17
臀下神经麻痹
臀下神经支配臀大肌,由L5和S1及S2神 经根纤维组成。
负责伸髋。 臀下神经麻痹时出现大腿后伸困难,立位
躯干前倾时不能挺直,上楼及站立困难
18
肌肉损伤和疾病
肌力减退:废用性、失用性、肌病 肌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异常:减退、亢进(痉挛、过度活
跃、张力增高)
19
肌痉挛机制示意图
γ痉挛
20
中脑、桥脑、延髓损伤时均可出现共济失 调,可以是深感觉性共济失调,前庭迷路 性共济失调,或小脑性共济失调。
主要是小脑性共济失调。
8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元 及其轴突的损伤
小儿麻痹后遗症 外周神经损伤
9
腰丛
由T12、L1至L3前支、部分L4组成 股神经 闭孔神经
肢体运动不稳、笨拙或动作不准确;有静 止平衡障碍,不易保持一定姿势;躯干亦 有共济失调,躯干摇晃明显;尤其是站立 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用 视觉代偿可减轻症状。黑喑处和闭眼下共 济失调更明显。
昂伯征(Romberg)试验阳性。 5
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
前庭损伤时有身体空间定向功能障碍,引起前庭 迷路性共济失调。以平衡障碍为主,静止和运动 时均有平衡障碍,在站立、步行时躯体易向损伤 侧倾斜,躯干摇晃。头部活动时可加重症状,可 伴有眩晕及眼震。
眼球运动障碍:粗大共济失调性眼球震颤 肌张力低下(hypotonia):见于急性小脑损
伤。肌无力,被动运动幅度加大,腱反射 迟钝,钟摆样活动,姿态和体位维持障碍 反弹现象(rebound phenomenon):加阻力 后突然除去阻力,远端肢体反弹。
4
脊髓性共济失调
肌肉、肌腱、关节等位置觉、关节觉、震 动觉等深感觉传导路的障碍所引起。有深 感觉障碍时无法辨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 向,从而引起四肢与躯干的共济失调。
尖步行,足内翻减弱。小腿前外侧肌群的牵拉, 形成足外翻背屈位。由于足内肌瘫痪,呈弓状足 和爪状趾畸形。 感觉障碍主要在足底,特点是足底疼痛、麻木、 夜间灼热痛。
16
臀上神经麻痹
臀上神经支配臀中肌、臀小肌、阔肌膜张 肌。由L4至L5及S1神经根纤维组成。 负责髋外展。
臀上神经麻痹时出现髋外展困难,双侧损 伤时步行困难,呈鸭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