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

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

第四节 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水代谢的特点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体液分布 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总量 78 70 65 55~60 细胞内液 35 40 40 40~45 细胞外液 43 30 25 15~20 血浆液 6 5 5 5 间质液 37 25 20 10~15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肌无力 心脏损害:心肌收缩无力、心率增快、心音低钝 肾脏损害:导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低钾血症治疗
1.治疗原发病 2.补钾原则 口服安全、轻度服氯化钾200~300mg/kg 重症者静脉全日量10%KCl l~3ml/kg,浓度不超过 0.3%,滴速慢,不短于8小时 见尿补钾,持续给钾4~6日 饮食恢复正常的一半时,停止补钾
纠正酸中毒 轻度酸中毒,可以不另行补碱。中、重度酸中毒时,则须补
碱纠正。
无血气分析时: 按5%NaHCO3 5ml/kg 计算减半输入 有血气分析时: 5%NaHCO3 ml数=(-BE)×0.5×体重(kg) 减半 输入
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
见尿补钾 – 生理需要: 0.1-0.2g/kg.d, 10%KCl 1-2ml/kg.d – 治疗量: 0.2-0.3g/kg.d, 10%KCl – 注意: • 静脉补钾浓度<0.3%, 100ml 10%KCl <3ml • 饮食恢复正常 一半以上可以停止 2-3ml/kg.d
<130 2/3
130-150 1/2
>150 1/3-1/5
补液张力
液体疗法---累积损失量
补液速度
累积损失量应于开始输液的8~12小时补足,约 8~10ml/kg· hr 重度脱水或中度伴外周循环障碍者,应先在头 30- 60分钟内以2:1等张含钠液20 ml/kg输入扩容, 迅速改善血循环 低钠血症的纠正速度可稍快,高钠血症则宜稍慢
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

补液方案: 定量 = 10kg ×150ml/ kg = 1500ml 定性 等渗: 1/2张液体 定速 前8~10小时进入液体量:1/2 ×1500ml =750ml 14~16小时进入余量750ml 根据病情调整
41
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


生理需要量:主要供给基础代谢所需的水分。 尽可能口服补充,不能口服时静脉补充。
液体疗法的护理要点
做好补液前准备 了解病史、病情、补液目的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作用及配制方法 治疗前告知家长,取得配合 对年长儿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和解释
液体疗法的护理要点
维持输液的护理 严格掌握补液量和速度 可以用输液泵更精确控制输液速度
2 4 2 1 1 1 1 1
— 3 3 1 2 3 4 4
1 2 1 — — — — —
等张 2/3 1/2 1/2 1/3 1/4 1/5 1/5
重度或低渗脱水 中度或低渗脱水 轻中度等渗脱水 轻中度等渗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热、肺炎
晶体和胶体

晶体溶液:生理盐水、等张平衡盐溶液、葡萄糖液、 右旋糖甙 胶体溶液:白蛋白、人工胶体液、血浆
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Na+(占90%以上)
Cl- 细胞内液 K+(占78%) HCO3

Mg2+、HP042-
水代谢的特点



年龄愈小,每日需水量相对愈大 水的排出量相对多, 排泄速度也较成人快 不显性失水量增加 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成熟
水的生理需要量
年龄(岁)
<1 1~3 4~9 10~14 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 需水量(ml/kg) 120~160 100~140 70~110 50~90
在补充累积损失量后的14~16小时内均匀输入.约4~5ml/kg· hr。 根据病情及血气, 血电解质再进行纠酸, 补充K+,Ca++,Mg++
液体疗法---继续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进行液体治疗过程中,因呕吐、腹泻、 胃肠引流等情况继续丢失的液体量。 丢多少补多少,酌情补。
液体疗法---生理需要量
脱水性质
不同性质的临床表现 低渗性 等渗性 高渗性 原因 以失盐为主,补 水与电解质 以失水为主,补 非电解质过多, 丢失大致相同, 高钠液过多, 见于病程长,营 见于病程较短, 高热入水量少, 养不良和重度脱水 营养状况较好 大量出汗 血钠浓度 <130mmol/L 130~150mmol/L >150mmol/L 口渴 不明显 明显 极明显 皮肤弹性 极差 稍差 尚可 血压 很低 低 正常或稍低 神志 嗜睡或昏迷 精神萎靡 烦躁易激惹

口服补液盐
– ORS(Oral Rehydration salts)
组成(1袋= 13.75g粉剂)
– 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
适应症 – 预防脱水/轻中度脱水无周围循环障碍 用法:
– – – – 冲水1000ml, 2/3张 量:轻度 50-80ml/kg/ 中度80-100ml/kg 少量多次:10-15ml/次, 2-3分一次, 8-10小时 脱水纠正后等量水稀释

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液 林格溶液,为等张液,其组成为:0.86%氯化钠、 0.03%氯化钾、0.03%氯化钙 碳酸氢钠、乳酸钠溶液 氯化钾溶液
混合溶液
常用混合溶液的组成
溶液种类 生理 5%~10%葡 1.4%碳酸氢 盐水(份) 萄糖溶液(份) 钠溶液(份) 张力 用途
2:1液 4:3:2液 2:3:1液 1:1液 1:2液 1:3液 1:4液 维持液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低钾血症
脱水
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 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脱水

脱水程度
即患病后累积的体液损失量,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综合估计。

脱水性质 体液渗透压的改变,反应水、电解质的相对丢失量, 临床上将脱水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 脱水三种。
补液方案总结:第一天补液方案包括两部分:补充
累计损失时量依据脱水程度,种类依据脱水性质,
速度8-12小时完成;补充继续损失+生理需要时量依 据脱水程度分别补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种类根据 脱水性质,速度后12-16小时匀速滴入。
45
静脉补液---第二天补液 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
钾平衡紊乱


低钾血症 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当血清钾低于 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当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时为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病因

1.钾摄入量不足 2.消化道失钾过多 3.肾脏排钾过多 4.补液时钾向细胞内转移
低钾血症表现
严格掌握补液量和速度
液体疗法的定量、定性、定速
累积损失量 定量 (ml/kg) 轻度 中度 重度 定性 低渗性 等渗性 高渗性 定速 30~50 50~100 100~120 2/3张 1/2张 1/3~1/5张 约每小时8~10 ml/kg,重度脱水伴有休克者应先扩容,以改善 血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2∶1 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 在30~60 分钟内快速输入。 8~12小时内 24小时 1/3~1/2张 1/4~1/5张 继续损失量 10~40 生理需要量 60~80 总量(ml/kg) 90~120 120~150 150~180
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
见惊补钙
– 合并营养不良/ 佝偻病早补
– 10%葡萄糖酸钙10ml iv, 必要时重复 – 10%CaCl2 1-3ml/kg.d ×3-5d – 硫酸镁: 脱水腹泻时间长/ 抽搐/ 钙剂无效: 25%MgSO4 0.1~0.2ml/kg.次, 2-3次, 2-4天
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
代谢性酸中毒治疗
主张PH<7.3时,首选碳酸氢钠 (1)无条件,可先暂按提高[HCO3-] 5 mmol/L(1.4%碳酸氢钠 3ml/kg可提高[HCO3-] 1mmol/L)2~4小时可重复 (2)重度可先给5%碳酸氢钠5ml/㎏ (3)(22-测[HCO3-] (mmol/L)×0.6×体重(kg)=所需碱性液 mmol数 (4) 碱性溶液mmol数=(-BE)×0.3×体重(kg),因5%碳酸氢钠 1mL=0.6mmol,所需5%碳酸氢钠的mL数=(-BE)×0.5× 体重 将碳酸氢钠稀释成1.4%输入,先给l/2量,静滴4小时后复查 血气,再调整剂量
热能 病情好转可改口服 若腹泻频繁或口服不足时,继续静脉补液
谢谢!
脱水程度
脱水的分度及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精神状态 无明显改变 烦躁或萎靡 皮肤弹性 稍差 差 口腔粘膜 稍干燥 干燥 眼窝及前囟凹陷 轻度 明显 眼泪 有 少 尿量 减少 明显减少 周围循环衰竭 无 不明显 酸中毒 无 有 失水占体重百分比 5%以下 5%~10% 重度 昏睡或昏迷 极差 极干燥 极明显 无 少尿或无尿 明显 严重 10%以上
液体疗法---累积损失量

累计损失量:自发病后至补液时水和电解质的总丢失 量。 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而定,轻度脱水补充量约为: 30-50 ml/kg,中度脱水50-100 ml/kg,重度脱水100200 ml/kg。
液体疗法---累积损失量
补液种类
脱水性质 低渗 等渗 高渗
Na+mmol/L
代谢性酸中毒病因
(1)体内失碱过多 (2)摄酸过多 (3)输入过多不含 HCO3-的含钠液
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代谢性酸中毒的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HCO3-] (mmol/L) 精神状态 呼吸改变 口唇颜色 18~13 13~9 <9 正常 萎靡烦躁 昏睡昏迷 稍快 深快 深快节律不齐 正常 樱红 发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