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灌浆材料
一、准备工作
1、周围环境状况,温度、湿度、照明
2、检查仪器设备状态是否完好,工具是否完备,、量具的检定状态,量程
二、接受实验
3、核对委托单,检查样品,明确实验项目.试验过程中实时记录原始数据
三、开始试验
1、粒径:取500g水泥基灌浆材料,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4.75mm筛中。
4.75mm 筛应满足GB/T6003.2规定,采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重量0.1%为止。
水泥基灌浆材料试样筛余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F=R/Wx100
2、凝结时间:制备试样,用5mm标准筛筛出砂浆,每次应筛净,然后将其拌合均匀。
将砂浆一次分别装入三个试样筒中,做三个实验。
取样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砂浆;取样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用振动台振实砂浆,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用捣棒人工捣实,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轻敲打筒壁,直至插捣孔消失为止,振实或插捣后,砂浆表面应低于砂浆试样筒口约10m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凝结时间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瞬间开始计时。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确定测定测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0.5h 测试一次,在临近初凝和终凝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每次测试前2min,将一片20mm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用吸管吸去表面沁水,吸水后平稳的复原
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2mm深度记录贯入压力,精确至10N;记录测试时间,精确至1min;记录环境温度,精确至0.5℃。
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15mm,测点与试样筒壁的距离应不小于25mm,贯入阻力测试在0.2~28MPa之间应至少进行6次,直至贯入阻力大于28MPa为止。
贯入阻力、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的确定依据GB/T50080-2002 用三个试验结果的初凝和终凝时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此次试验的初凝与终凝时间,如果三个测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0%,则以中间值为实验结果,
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0%时,则此次试验无效
3、沁水率:用湿布湿润试样筒内壁后立即称重,再将混凝土试样装入筒中开启振动台,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并使混凝土拌合物表面低于试样筒筒口30±3mm,用抹刀抹平。
抹平后立即计时并称量,记录试样与筒的质量,
从记事开始后60min内,每隔10min吸取1次试样表面渗出的水。
60min后,每隔30min 吸一次水,直至认为不再沁水为止。
吸出的水放入量筒中,记录每次吸水的水量并计算累计水量,精确至1mL.
沁水量和沁水率的结果计算依据GB/T50080-2002 5.1.4
计算应精确到1%沁水率取三个试样测值的平均值。
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此次试验无效。
4、抗压强度:抗压强度试验通过恒加荷试验机进行试验,夹具保持清洁,受压面积为40mmx40mm,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的加荷直至破坏,抗压强度Rc以牛顿每平方毫米为单位,按下式计算
Rc=Fc/A
5、流动度:当水泥已确定选择各类减水剂时,对每种外加剂分别加入不同掺量;当外加剂已确定选用水泥时,对每种水泥分别加入不同掺量的外加剂,进行加水后30min、60min水泥净浆流动度检测。
绘制以掺量为横坐标,流动度(加水后30min、60min分别绘制)为纵坐标的曲线。
水泥净浆流动度的检验方法为:
取450g水泥,225g水,1350g标准砂,用胶砂搅拌机进行搅拌,先将水加入锅中,再加入水泥,将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加入砂子,加完砂子之后,把机器再高速搅拌30s。
停拌90s,在第一个15s 内用一胶皮刮将叶片及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再高速搅拌60s。
在胶砂制备的同时,用潮湿面部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胶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潮湿棉布覆盖,将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试模,第一层装至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互相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随后装入第二层,装至高出试模约20mm,用小刀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各划5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
捣后胶砂应略高于试模。
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
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捣压完毕,取下
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
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
立刻开动跳桌,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在25s±1s内完成25次跳动。
流动度试验,从胶砂加水开始至测量扩散直径结束,应在6min 内完成。
净浆流动度随外加剂掺量增加而增大,当掺量达到某一值时,再增加掺量流动度基本不再增加,有的反而减少,此掺量就是饱和点。
其中饱和点低、流动度大,经时损失小的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好。
6、竖向膨胀率:主要工具为分度值0.001mm的千分表,钢制压块,试模
当灌浆料加水搅拌均匀后应立即灌模。
应从玻璃板的一侧灌入。
当灌到50mm左右高度时,用捣板的试模的每一侧插捣6次,中间部位也插捣6次。
灌到90mm高度时,和前面相同再做插捣。
尽量排出气体。
最后一层灌浆料要一次灌至两侧流出灌浆为止。
要尽量减少灌浆料对玻璃板的向上冲浮作用
玻璃板两侧灌浆料表面,用小刀轻轻抹成斜坡,斜坡高边与玻璃相平。
低边与试模内侧顶面相平。
抹斜坡的时间不应超过30s。
之后30s内,用两层湿棉布覆盖在玻璃板两侧灌浆料表面。
把钢制压块置于玻璃板中央,再把千分表测量头垂放在钢制压块上,在30s内记录千分表读数h0.为初始读数。
从测定初始读数起,每隔2h浇水一次。
连续浇水4次以后每隔4h浇水1次。
保湿养护至要求龄期,测定3d、7d试件高度读数
竖向膨胀率依据GB50119-2013(C.0.5)计算,试验结果应取一组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
四、实验结束,清理试验仪器,及实验室
五、整理实验数据,出据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