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浙江卷)(4)1、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装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制造技术进步B.法家思想影响C.政治伦理规范D.审美观念变化2、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郡县度田,即检核垦田户口。
对象涉及自耕农和豪强地主。
度田遭到了豪强地主的强烈反抗,度田官员惧怕或偏袒豪强,自耕农也怨声载道。
最后度田以失败告终。
度田的失败反映出东汉( )A.豪强地主控制地方B.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破坏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政府放弃对土地的管理3、中国古代某种书体具有自然、颖秀的特点,书写简练,具有刻写的美感。
下列书法作品与此描述一致的是( )A.B.C.D.4、拔河,古谓之牵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
唐代,由于统治者的喜爱与提倡,拔河迅速发展为全民性的“国戏”,成为古代中国春节习俗的重头戏。
据此可知,唐代( )A.国家统一使拔河开始北传B.江南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C.南方经济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5、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朱熹在此阐述的是( )A. “理”与万物的关系B. “心外无物”的主张C. “理”与“欲”的关系D.理学修养的最高境界6、王其榘《明代内阁制度史》对明代164名内阁大臣的籍贯(按现在省区范围)进行了统计(如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京畿附近之人更受信任B.阁臣分布与经济文化水平正相关C.儒家思想仍是官方思想D.北方地区人才受到朝廷有意排斥7、陆九渊说:“今天下米盐靡密之务,往往皆上累宸听。
臣谓陛下虽得皋陶、周公,亦何暇与之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哉?……臣谓必深惩此失,然后能遂求道之志,致知人之明,陛下虽垂拱无为,而百事详矣。
”据此可知,陆九渊主张( )A.君主治理国家关键在于“发明本心”B.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C.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致良知”D.百姓民生与“发明本心”不可调和8、2019年9月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即“安大简”的一期研究成果发布,或赋予《诗经》新释义。
如“安大简”将“窈窕”作“要翟”,实际上为“腰媢”,意思是身材匀称美好的女子。
同样出现歧义的还有《硕鼠》,过去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而“安大简”作“石鼠”,读为“鼦鼠”,意为昆虫蝼蛄。
这表明( )A.考古新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B.对《诗经》的解读随时代而变化C.只有出土文献的内容才真实可信D.目前所流传《诗经》并非其原貌9、王尔敏在《弱国的外交》中指出,关于鸦片战争,西方有几个新说:一个主张这场战争是贸易战争,一个认定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争取国交平等而战,还有一个认为是文化冲突之战争。
这些新说( )A.改变了对鸦片战争的模糊认识B.反映了西方对历史的全面反思C.开辟了研究鸦片战争的新视角D.意在掩盖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10、商办启新洋灰(水泥)公司成立后,创办人于1909年呈请农工商部:“嗣后直隶境内如再查有此项相同之土质,应仍归职公司推广添设,以杜外人觊觎,而免另立公司,致启争端,坐亏血本。
”此请求得到了批准。
据此可知( )A.国家力量扶持民族企业发展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C.“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D.洋务派企业出现了发展困境11、下图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粮秣兑换券》,图片中有“蒋中正印、周恩来印、中华民国十五年印”等内容。
从图片可以推理出的正确信息是( )A.武汉南京已被北伐军队攻占B.黄埔军校粮秣实行统筹供应C.上海已出现职业化军事学校D.国共共同掌握政府经济命脉12、据统计,19世纪50年代以后,大量人口进入上海,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发展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人口近130 万,其中75%以上是移民。
上海能够吸引大量移民的根源在于( )A.优越的地理位置B.政府政策的支持C.安定的社会环境D.近代工业的发展13、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除了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
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B.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实现村民直接处理事务D.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14、1950年6月,毛泽东指出:“对民族资产阶级,我们要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改善同他们的关系,不要搞得太紧张了。
”这表明毛泽东( )A.主张降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速度B.认为民族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融合的C.扶持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抗官僚资本主义D.希望慎重处理社会转变时期的社会矛盾15、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
”材料反映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 )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16、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
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
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
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17、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
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
这一现象(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打破了神学对科学技术的束缚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18、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用17 艘大船除运送交换物外,还运去了工匠、农夫和农业工具, 以及各种植物种子和不同动物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 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
与此同时, 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了欧洲。
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D.提供了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19、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
这表明( )A.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B.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C.爱因斯坦相对论丰富了时空观D.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20、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派)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属于同一个党派)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近年来认为“一党政府”好的人数比例明显要高,而且有日益增长的趋势。
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党竞争造成行政效率低下B.制约与平衡原则遭到了破坏C.两党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D.美国的共和制度遭到了质疑21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D.要把计划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22、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相互协调生产与流通。
这就不仅解决了西欧的燃眉之急,而且()A.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遏制了苏联向西欧地区的扩张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为美国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3、法国作家左拉认为:“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应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
”与这一观点相符的绘画风格是( )A.根据个人观察表现光与色的变化B.调动一切手段再现重大社会题材C.真实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D.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和人的情感24、有学者指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
这表明( )A.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B.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C.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D.世界政治格局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格局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广州贸易最兴旺的时期(约1760〜1840年),十三行成为外商商务的全权代理,如行商代清廷传达政令、文书,外国人的要求和礼品书信等亦由行商向官府传达,不准外商和中国政府直接交往……外商方面则也须受各种规定的限制,例如限定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许住在商馆,不许进广州城。
在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通过双方的协议,尽管仍不断发生争执,但旧日广州贸易在中外双方所定贸易条款的限制下,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对双方都有利。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白寿舁《中国通史》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华北及长江沿岸许多城市又陆续增辟为开放口岸,这使上海在全国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最大宗、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是茶叶,而中国出口茶叶的产区大多接近上海,不仅空间距离较近,而且交通也很方便,在上海的收购成本要比广州低很多,在英美茶叶需求迅猛增长的同时,延续多年的只有广州一口通商的制度被悄然打破。
——摘编自仲伟民《鸦片战争后茶叶和鸦片贸易与上海城市的发展》材料三 19 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创办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
深圳的高速发展和三次思想解放密不可分:面对创办经济特区的质疑,提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口号;面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面对发展方式转型,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
——据《三次思想论争与经济特区的发展》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广州对外贸易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地位重要的原因及上海对外贸易对近代中国经济变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城市(深圳)发展的主要因素。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5一1913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轮船、火车、电话、电报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运输和通信成本。
许多国家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不是零和而是双赢的理念。
科技发达和资本丰厚的欧洲,特别是英国成为国际贸易和货币体系的中心,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土地的国家则已成为国际贸易体系的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