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肤化妆品PPT课件

护肤化妆品PPT课件

▪ 3 皮下组织
➢ 皮下组织处于真皮之里,两者之间无明显分界,它是由 大量脂肪组织散布于疏松的结缔组织中所构成的,又称 为皮下脂肪组织,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毛 囊等。
▪ 4 附属器官
➢ 皮肤的附属器官主要是指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 甲等。
.
4
图6-1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示意图 1.表皮;2.乳头;3.皮脂腺;4.竖毛肌;5.真皮;6.环层小体;7.皮下组织;
➢ 老化:随着年龄增加的自然老化或长期暴露于 紫外线下造成的损伤而引起的。可以通过使用 药物或活性物的护肤品延缓或减轻。
.
14
▪ 3.保护皮肤用化妆品的具体作用→对应于 化妆品的各个组成部分
➢ ⑴ 补充皮肤水分和油分 ➢ ⑵ 软化皮肤,阻延水分的损耗,保持湿度。 ➢ ⑶ 输送活性成分,补充皮肤营养。 ➢ ⑷ 具有一定的清洁作用。 ➢ ⑸ 抵御环境的侵袭,保护皮肤。
▪ 简易测试方法 用纸巾或者吸墨纸搽拭。
.
11
6.1.5 皮肤的pH值和中和作用
▪ 通常皮肤表面的pH值为4.5~6.5,平均值 为5.75,呈弱酸性。
▪ 使用了碱性清洁用化妆品后,皮肤表面暂 时呈碱性,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则又恢复 弱酸性,这种作用称为皮肤的中和作用。
▪ 另外,皮肤还有呼吸功能,排出的二氧化 碳与水结合生成碳酸,也起着中和作用。
➢ (2) 对物理性损害的保护 皮脂薄膜防水蒸 发、紫外线照射、黑色素细胞吸收紫外线。
➢ (3) 对化学物质的防护
致密的角质层细
胞有抵抗弱酸、弱碱等化学物质的能力
➢ (4) 皮肤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皮脂膜呈酸性、 表皮角质不断脱落、汗液分泌利于除掉细菌。
2. 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脂 汗液
.
7
3.吸收作用
8.脂肪;9.汗腺;10.毛乳头;11.毛球;12.深部血管网;13.胶原纤维; 14.汗管;15.浅部血管网;16.基底层. ;17.棘层;18.颗粒层;19.透明层 5 ;20.角质层;21.汗孔;22.麦氏小体;23.毛发
.
6
6.1.2 皮肤的生理功能
1. 保护作用
➢ (1) 对机械性刺激的保护 角质层坚韧而致密
.
15
4.护肤化妆品组分
⑴ 柔软剂体系 ▪ 油脂类(使用量2%~30%) ▪ 脂肪酸酯类(使用量1%~10%) ▪ 脂肪醇类(使用量1%~5%) ▪ 吸收基质类(羊毛脂及其衍生物)(使用量2%~
20%) ▪ 脂肪酸类(使用量2%~20%) ▪ 蜡类(使用量1%~15%)等。
主要的功能:阻隔水分,输送油分和水分,达到 改良触感的理想效果。
▪ 皮肤吸收主要有三个途径:
▪ ①渗透通过角质层细胞膜,进入角质层细 胞,然后再通过表皮其他各层;
▪ ②大分子物质及不易渗透的水溶性物只有 少量可以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而 被吸收;
▪ ③少量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而渗透进入皮 肤内。
.
8
4.感觉作用
▪ 皮肤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组织,因此对外 界的感觉十分灵敏。
5.调节体温作用
▪ 皮肤有散热和保温作用,使体温总是保持 在37℃左右。
▪ 皮肤的其他功能,如代谢调节、免疫等功 能等。
.
9
6.1.3 皮肤的类型
1. 油性皮肤 :皮脂分泌量大、毛孔粗大易 长粉刺痤疮。
2. 干性皮肤 易早期衰老
3. 中性皮肤
4. 混合性皮肤
5. 过敏性皮肤 :对化妆品过敏,使用后皮
于膏霜体“赋形”,改善黏度和稳定性。
.
19
▪ ⑸ 活性成分
➢ 通常指影响到配方的主要性质及美容效果的原 料。如海藻提取物、尿囊素、维生素、DNA、 丝肽;桑白皮、果酸及其衍生物、磷酸酯。
▪ 发展趋势:“天然化妆品-化学化妆品-高级 天然化妆品”
.
2
6.1 皮肤的结构、功能与类型
.
3
6.1.1 皮肤的结构
▪ 1 表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位于皮肤最外层,由复层扁平上皮组成。可以进一步细 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 2 真皮
➢ 真皮位于表皮之下,深部与皮下组织相连,其厚度约为 1~2mm,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胶原纤维、弹力纤 维和网状纤维组成的结缔组织及期间的无定形基质构成。
教学目标
▪ 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 理解护肤化妆品的功能特点
▪ 掌握护肤类化妆品各种组分在配方中的作 用、护肤类化妆品配方的生产工艺
▪ 重点和难点是护肤类化妆品各种组分在配 方中的作用
▪ 学时:6
.
1
引言
▪ 护肤化妆品:指充分提供皮肤水分和脂质, 恢复和维持皮肤健美的外观和良好的润湿 条件的化妆品,尤其指能抵御环境(风沙、 寒冷、潮湿、干燥等)对皮肤侵袭的一类 化妆品。
➢ 稳定剂(羊毛醇、脂肪醇、多元醇酯等)等。
护肤化妆品的柔软和吸湿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良好的乳化体系的选择。
乳化剂不仅提供物化性能,还可以起到调节美 化作用,使其他添加体系发挥最佳效能。
.
18
▪ ⑷ 增稠剂体系
➢ 可选用矿物增稠剂 ➢ 改性纤维素 ➢ 金属氧化物及肥皂等。 这一体系为悬浮系乳状化妆品的重要组分,有助
肤发痒、红肿、甚至刺痛。应当慎用化妆
品。
.
10
6.1.4 皮肤类型的鉴别
▪ 皮肤测试仪测定
➢ 利用皮肤在测试仪器紫外光照射下,不同的皮肤会在 放大镜下显示出不同的特征颜色,而测定出皮肤的类 型或性质。
➢ ①青白色:健康的中性皮肤;②青黄色:油性皮肤; ③青紫色:干性皮肤;④深紫色:超干性皮肤;⑤橙 黄色:粉刺皮脂部位;⑥淡黄色:粉刺化脓部位;⑦ 褐色、暗褐色:色素沉着部位;⑧悬浮的白色:表面 角质老化。
▪ 结论:弱酸性化妆品对皮肤适宜。酸度过 高过低都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刺激
.
12
6.2 护肤化妆品的功能特点
.
13
护肤化妆品的选用是由皮肤的特点来决定的
▪ 1.健康的皮肤 是润湿、柔软、富有弹性和 光泽的,具有天然的保护功能。
▪ 2.皮肤干燥成因:
➢ 失水:由于温度低和空气运动(如冬天和空调 环境)使角质层正常的水合状态改变;可通过 一般润肤剂使其恢复正常状态
.
16
▪ ⑵ 吸湿剂体系
➢ 多选用多元醇类(使用量2%~10%)。主要是 有助于护肤产品的整体触感和湿润作用,降低 冰点,阻止水分蒸发。
➢ 这类原料通常掺合在乳化水溶液中,与柔软剂 体系结合,形成皮肤护理体系。
.
17
▪ ⑶ 乳化剂体系
➢ 表面活性剂(皂类、非离子、阴离子、阳离 子)
➢ 辅助乳化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