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教学课件—10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教学课件—10货币政策

回购协议:正回购、逆回购,双向交易,债 券所有权不转移,短期性流动性调节工具, 适用于维持既定货币政策,缓解由于暂时性 的突发事件而造成的市场意外波动。
作用机制
➢ 数量机制: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 的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 价格机制: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两条渠道:货币供求与有价证券理论 价格公式。
公开市场业务
含义: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 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 货币机构的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货币 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 种政策措施。
政策目的:防卫性目的/主动性目的 作用机制 优缺点
公开市场操作
现券交易:单向买卖行为,债券所有权转移 (买断或卖断),适用于央行的重大政策变 化,对货币数量和利率有持续影响
作用机制
价格机制(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的 资金成本。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旦上调,若整个 社会存在有效的利率体系,其它利率将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贷款利率、国债收益率、同业拆借利 率、存款利率
作用机制
具有预告效应:影响居民与企业 预期,使之配合或符合中央银行的 政策需要。
优缺点
➢ 优点:对所有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 具有较强的控制货币和信贷规模的能力, 快捷有力。 ➢ 缺点:效果影响深且巨,易造成经济 的剧烈震荡和大起大落,不具备充分的 伸缩性,使用起来不太灵活,影响其效 果。
干预(稳定利率与汇率)。
货币政策目标
➢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 三 四 五 , CPI 上 涨 控 制 在 3% ( 适 度 23%),居民名义收入增长4%,GDP增 长5%。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 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法》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菲 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 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相互置换关系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集约型经济增 长,机器排挤工人
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控制
几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别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性、全局性政 策,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局部性政 策,针对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实施“定点” 调控。
几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别
➢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直接控制商业 银行经营行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 间接信用控制工具:通过利益引导 商业银行配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 作意图,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 含义 ➢ 作用机制 ➢ 优缺点
美联储推出扭转操作
2011年9月22日:美联储推出扭转操作 (Operation Twist, OT),计划在明年6 月前,卖出目前所持有的剩余期限在3年以 下的4000亿美元中短期国债,同时购买相 同数量的期限为6年至30年的中长期国债
质化宽松:压低长期利率,促进经济复苏, 增加就业
延长持有国债的期限:变相的QE,QE2.5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含义: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 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从而影 响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内容:规定缴存对象,规定缴存的存款 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规定可作 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规定计提 方法(时点数还是区间数),规定是否付 息。
作用机制
数量机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商 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影响商业银行的 可贷资金数量;影响货币乘数。
第十章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效应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物价稳定:2%~3%的通货膨胀率 ➢充分就业:3%-5%以下为充分就业,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稳定:最终贷款人功能与市场
买卖相同数额但期限不同的债券
回购交易如何影响利率水平?
引导或调控利率水平
熨平利率波动
引导利率水平下行:开展逆回购交易,投放 流动性,设定较低的逆回购招标利率;开展 正回购交易,设定较低的正回购招标利率, 传递央行意图
引导利率水平上行:开展正回购交易,回收 流动性,设定较高的正回购招标利率;开展 逆回购交易,设定较高的逆回购招标利率。
优缺点
优点:控制得当,较小的规模较小的步 骤,主动性操作,经常性连续性操作,伸 缩性,逆转性,操作迅速,不存在延误。
缺点:作用细微,强制影响较弱,预告 效果不大,其他市场的存在会减少其影响, 存在一定时滞,需要商业银行和社会各界 的配合。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 证券信用控制(证券保证金比率) ➢ 消费者信用控制 ➢ 不动产信用控制 ➢ 优惠利率 ➢ 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
优缺点
优点: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 本,具有较强的预告效果和告示作用; 防止金融恐慌。
缺点1: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减只能 产生间接效果,能否成功取决于商业银 行的反映和配合,不能主动地影响货币 和经济,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缺点2:只能影响利率总的水平,而 无法影响利率结构;不宜随时变动,伸 缩性较差,不具有强制性;市场利率与 再贴现利率之间的差异会引起再贴现的 波动;告示作用有局限性;最后贷款人 职能的发挥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 济增长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为治理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内外均 衡与米德冲突
➢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的矛盾: 实质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复苏 伴随着国际收支逆差
再贴现政策
➢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利率,影响再 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 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 拓展:数量(再贴现规模)与价格(再 贴现利率):调整再贴现率、贴现窗口管 理
作用机制 优缺点
作用机制:
➢数量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 资金数量。
➢价格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 成本。
➢预告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