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科简报

生物学科简报

肥西实验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简报
肥西实验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组主办 2017年9月总第1期
学科大事记 (2)
活动综述 (3)
学习心得 (4)
集体备课研讨 (5)
优秀教学设计 (6)
他山之石 (8)
活动剪影 (11)
本期责任编辑王长林
1.2017年9月3号,生物学科开学工作会议于实验本部召开,生物学科主任主持,高一备课组长宣鹏,高二备课组长袁林松,高三备课组长张董星参会,会议主要讨论和制定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学科工作计划和举措。

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好完成学校生物学科建设,会议最终决议:高一抓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多开展一些与生物相关的活动如生物模型制作,生物课外实验探究和课本实验操作等,高二主抓学习学业水平测试和精英英才班高考提前冲刺,加强学科竞赛活动。

高三主抓生物教学教研,研究高考,强化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2.2017年9月5号,学校张冬日校长主持召开高三学科会议,强化集体备课和教研的重要性,对学科教研提出要求和建议,规范教研常规如时间观念要强不迟到早退,教研内容提前安排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师的积极参与等,对教研提出更高层次要求,旨在提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生物学科成绩,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助力。

3.2017年9月初,高三高复生物备课会议制定高三生物工作计划,备课安排表,公开课安排表,生物单元训练卷人员安排表,备战2018高考正式拉开序幕。

4.2017年9月初,高一高二生物备课会议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备课安排表,公开课安排表,新教师培训计划,青蓝工程,生物模型制作和生物奥赛辅导计划等。

5.2017年9月11全体高三生物教师参加于合肥32中举行2017-2018高三生物调研考试汇报会
6.2017年9月17参加于肥西中学举行肥西县2016-2017生物年会
7.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活动安排:高三张董星高复程慧君高二穆三妞高一宣鹏
3、县生物模型制作大赛安排
4、一师一优课安排(宣鹏老师)
5、从下周开始正式进行公开课和集体备课,并每隔一周向高二兄弟学科组听课学习
6、具体情况随学校和学科组安排再临时安排
二、高二活动
1.优秀教师的示范课(陈玉英、穆三妞)
2.公开课计划安排
3.组内每周1次备课安排,坚持“四定二有”政策
4.县生物模型制作大赛安排
5.一师一优课安排(高二—穆三妞)
6.每大周的周考命题及考试安排
7.生物奥赛的辅导计划(第一阶段:挑选种子选手)
三、高三活动
1,新进教师和新高三教师的开放课总结:
2017-2018高三高复生物组新进教师新高三教师评课记录8月下旬,按学校要求,我组开展了新进教师和新高三教师的开放课学习活动,四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风格各有特色,均积极提前备课准备,效果很好。

下面将评课记录整理如下:
秦莉老师:普通话标准,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内容安排合理,知识点之间的过度自然,重难点把握得当,讲解细致,补充很全面,互动较少,可在教学设计时安排一些学生的互动。

王汪兵老师:内容安排合理,难点突破很好,教学模式的问答结合很好,部分学生能看出来底子很不错,描述问题的方式和表达能力都训练的很好,普通话还需强化,拓展较少。

唐巨星老师:从试卷上的试题回归到课本上的知识系统,从应试做题转换到如何分辨出题老师的出题方向和常考考点,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态自然亲和,语言幽默风趣,板书精炼整洁,语速有点快,衔接过于紧凑,和学生的互动较少。

张颖老师:板书精彩细致,方式得当,能很好引导学生理解试卷内容,讲解详略得当,
深入浅出,紧扣大纲,以学生为中心,如能统计好错误类型,分题型或知识点讲评,会更好。

通过这次活动,新进教师和新高三老师展示了他们的实力和信心,我们相信有新教师的加盟和老教师的帮带扶,今年的高三高复生物组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2.高三教学常规检查结果通报:
2/3的老师备课时数和听课时数超过要求,1/3的老师达到基本要求;作业批改次数均达到要求。

部分老师备课笔记可以继续优化,如更加全面的教学反思,又如当下教学教研的改革中,传统的“三维目标”→“学科素养”角度的转换。

3.9月公开课计划安排及实施:
优质的完成本月组内三次公开课:王长林(9.15)、张董星(9.22)、李志国(9.29)
4.10月周考计划安排
2017年9月11全体高三生物教师参加于合肥32中举行2017-2018高三生物调研考试研讨会,大会正高教师合工大附中王启雨老师关于新课标下的高考复习计划和策略。

本月集体备课完成13份(均包括一备稿,二备稿,PPT课件的文字稿和电子稿):秦莉、王长林、王汪兵、程慧君(2份)、唐巨星(2份)、李志国、张董星、夏晓锐、王兴华、张颖、曹春
总结:刚开学,新教研模式正在摸索中前进。

组内教师积极高质高量的完成各项任务,认真对待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轮流发言,对备课课题多角度交流,包括教学重难点,导入,师生互动等等。

外出参会认真记录笔记,返校交流时积极总结,提高个人教学素养,提高全组教学素养。

细胞膜复习课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经过全组人的共同研讨,认真研究,现对本节教案作如下修改,并定稿实施:
一、理论依据
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入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完美的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二、教学设计及过程
1.构建知识体系,指导学生自主复习(侧重基础)
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从新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原有的知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将下列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回顾学过的知识,以便在老师在串讲时做到心中有数。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属于穿过膜结构的跨膜运输方式,而胞吞和胞吐作用不属于穿过膜结构的跨膜运输方式。

例如,O2进入红细胞要穿过一层膜结构,而抗体从浆细胞中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出来却没有通过膜结构。

2.善于知识的迁移(依据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性使用部分内容)
复习不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通过复习,要让学生真正提高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新的情景实现知识的重现,会更加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我对几个知识点的处理方法。

(1)细胞膜的成分
用脂酶和蛋白酶处理细胞膜时,使细胞膜瓦解,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存在着脂质和蛋白质。

(2)膜的流动性
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鼠细胞进行融合实验,发现两种染料会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

另外,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变性虫的变形运动等都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

4.联系生活实际
收集生物膜研究成果在工农业生产和医学方面的应用资料,给学生补充,让学生了解当今科学前沿。

资料一:通过对生物膜内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的研究培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时,植物的抗寒能力强;当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时植物的抗旱能力强。

找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来培育抗逆性的作物。

资料二:根据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制作的人工膜,在工业上用于海水淡化、污水的处理,在医学上制成人工透析肾,代替病变的肾脏,治疗尿毒症。

资料三:模拟生物膜的成分,利用磷脂小球将药物携带到病变的器官,磷脂小球与细胞膜融合,因而将药物释放到细胞内,来治疗各种疾病。

5.重视实验探究(视一节课内容而定,如果实施困难可以考虑两课时)
在掌握基础的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要有提升。

实验探究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激发学生的思维。

复习细胞膜的结构时,学生都知道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磷脂的结构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很多磷脂分子淹没在水中,会形成什么样的形状?如果将磷脂放在水面上呢?如在水中置一有孔的隔膜,又会是什么形状?
6.精选例题,巩固练习
复习的目的是知识的巩固,应避免只盲目做题而忽视思考,选题非常重要。

教师应精选精讲,学生应精练,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防止只为讲题而讲题。

巩固练习要有层次性,难易适中,覆盖面广,易少不宜多。

三、复习总结
新授课学生主要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对实践应用和知识间的联系可能涉及得不多,而通过复习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呈现新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反思
1.夯实基础,全面复习,狠抓落实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研究以及新课标的研读,我认为在复习时,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本,全面复习,绝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

2.不搞题海战术
通过做适量的精选的习题达到对知识的巩固,狠抓落实,对错题不仅更正,还要做出书面分析,并建立档案。

3.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教学相长,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

教师遇到疑惑时,应保持一种亢奋并渴求的心态,要善于查阅书籍、报刊或借助网络或求助于专家,把问题搞清楚。

有了这种心态,你就会喜欢学生向你提出问题,希望学生向你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学生某个问题或想法,会激励你不断地学习、积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