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画创作中的藏族题材
藏族是一个文化历史积淀浓厚的民族,它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绚丽奇美的自然风光、淳朴多姿的民风民俗,吸引着艺术家不远千里去探访她、感受她和描绘她,这也是许多画家一旦接触藏族题材就沉浸其中的原因。
所以,藏族文化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美,更多的是内在美。
藏族地区已经成为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藏族题材也早已构成新中国美术事业中少数民族题材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一、当代油画中的藏族题材
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广人稀,藏族等各个民族顽强地生存在这茫茫的雪域高原。
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内地画家,他们纷纷前往藏族地区,感受自然,亲近自然。
(一)藏族题材油画的发展
纵观藏族题材油画的发展,它经历了20世纪30、40年代的孕育,到50、60年代己有大批青年画家进藏,参与此类题材的创作,至70年代末进入重要转折时期,80年代创作不断趋向繁荣,引发了美术创作的“西藏热”,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创作者之多、受众面之广、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其它题材绘画创作所难以比拟的。
80年代末期以后藏族题材绘画表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超越了以往。
画家们对藏族同胞的刻画、藏族文化内
涵的挖掘由外而内、由表及里,使藏族题材油画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并广为流传。
(二)藏族题材油画的价值与影响
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以及艺术传统,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文化资源,深深的吸收了众多的美术研究者。
尤其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给藏族美术与藏族题材美术的发展带来了方便条件。
西藏与内地在美术方面的交流与联系也不断加强。
藏族地区不断选派学员到内到进行美术学习,同时在本地区设立美术院系;进藏工作的内地工作者也逐渐增多,致力于挖掘雪域文化的内涵、民族性格、宗教、情怀、生活方式。
藏族题材美术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是中华各民族相互团结与相互融合的文化结晶,也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
20世纪以来,表现藏族题材的这些作品,不但代表了创作者的人文思想,而且书写了藏族百年来发展变革的历史。
许多读者首先是从表现藏族题材的这些作品来认识或想象藏族人民的生活、雪域高原百年来的社会巨变、藏族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精神风貌的变迁。
他们的历史变迁也在这些创作中得到形象的刻画。
二、当代油画中藏族题材的民族性特点
(一)藏族人性精神的表现
对于美术创作的塑造,首先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尊重与真实生活感受的表现上。
20世纪80年代初引发了全国美术创作的“西藏
热”,所有的画家都把西藏作为艺术朝圣的地方。
他们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及藏族日常生活的描绘,体现这种具有淳朴气息的藏族风情。
这些画家们对藏族人民的描绘,更体现出一种日常生活的常态,避免了一些夸张的形象与角度,着眼于揭示世俗化的人性精神,要求画家真实地再现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
正如吴长江在“灵感高原研讨会”上所说:“这些美术创作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美术家们对西藏的感动。
”
(二)历史文化风俗人情
藏族题材在现当代的中国油画现实主义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藏族题材之所以成为油画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由于中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这种多层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具变化而丰富的自然景观、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都诱惑着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为他们提供了宝贵而巨大的素材资源。
因此,许多画家都选择了藏族这个题材。
新时期中国油画藏族题材的现实主义创作,不但继承了老一辈画家在这类题材绘画上的传统,而且在题材的广度与深度上都有了发展与突破,以突出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出中国油画在民族题材创作上的新面貌。
对于画家来说,在创作藏族题材的绘画时,要具备一定的时代意识和人文精神,带有一定观念的去审视各民族的生活,风情以及传统文化精神,认真的理解不同民族由于自然地理、宗教信仰、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文化心理,并将这种心理情感融入创作。
三、名家作品的借鉴价值
古往今来众多的艺术家都涉及到藏族题材创作这一领域,从他们的作品中不仅能看到他们精湛的艺术实力,更能领略到藏区独特的艺术魅力。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是典型的藏族题材绘画作品,认真分析他的作品,可以给我们的创作带来极大的启发。
(一)技术上的借鉴
他的《西藏组画》共七幅,1979年至1980年间完成于拉萨。
作者以写生手法,描绘了藏民简单、普通的日常生活片段,而非向以往那样强调作品的主题性和思想性。
其实,技法是个人之物,一种好的油画技法,并不是适合每一个艺术家的。
我们应该尝试、借鉴,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追求用传统西欧油画的写实手法来表达对现代生活、特别是对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真实感受。
他的这组创作有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包括严格的人物造型、透视关系、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等等。
在塑造表现上,充分发挥油画颜料的特点,坚实、清晰的造型,细腻深入的刻画,层次丰富,笔刀共用,洋溢出生命的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创作思想上的借鉴
《西藏组画》在内容上,以藏民的日常生活作为创作的对象,将视野专注于身边,而非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及英雄人物的描写。
同时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真挚感情,使作品有一种稳定和深
沉的力量,也流露出一种生活之美。
“油画之美,体现在形和色的组织结构之中,如只从内容题材等方面去分析,对美的欣赏还是隔靴搔痒的。
”他的作品的美不仅仅体现在技法和内容上,更能从作品中窥见作者对藏民的喜爱之情,倾心于由表及里的挖掘藏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心理。
所以我们在创作也应让观者感受到我们的创作情感,使作品更加充满了生命气息。
《西藏组画》至今己多年,却仍受到世人的关注。
它很难被赋予一个准确的历史位置,这也是它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命题的重要前提的原因。
古往今来,名家作品重要作品的意义,便在于它的生命力并局限于某一时代。
结论:
藏族题材油画是时代的产物,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通过欣赏藏族题材绘画各个时代的作品,能够感受到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脉络,同时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不仅得到了审美愉悦,也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除美术学以外各学科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藏族题材油画呈现出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仅显现出藏族题材绘画创作已有的辉煌,而且昭示着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藏族题材绘画在中国美术事业中的位置己日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