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市公交场站与线网规划

苏州市公交场站与线网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
Ur ba n Tr a n spor t Pla n n in g
苏州市公交场站与线网规划
樊 钧 杨秀英 徐媛媛 李新佳 吴 红
【摘要】 本文回顾了苏州公交发展历程,分析 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苏州公交发展的目 标和战略,并就公交场站、线网和优先设施等 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 公交场站;线网
1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苏 州 公 共 交 通 事 业 起 步 于 1959 年 , 1999 年成立巴士公交公司引入竞争机制后 运 力迅速增加, 截止 2008 年 7 月底, 全市已有 公交车辆 2597 辆, 更新欧 3 排放标准的公交 车 400 辆, 2008 年末市区将拥有公交运营车 辆 2897 辆, 线路总里程 4367km (表 1)。 近 两年公交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 心, 公交运力以每年 300-400 辆的速度快速 增加, 扩容力度很大。 自 1999 年巴士公交公司成立以来, 随着 7 家公交运营公司的相继成立 “区域分工” 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 中心区由巴士公交和 公共交通两家公司经营, 园区、 新区、 吴中 和相城公交以经营分区内部线路为主。
交主骨架的作用, 满足城市居民长距离、 快 速出行需求, 具有准点、 可靠性好、 发车频 率高等特点; 公交次干线和支线一起为轨道 交通和公交主干线提供接驳和换乘, 承担居 民大部分中短距离出行, 具有出行便捷、 线 路覆盖面广等特点点, 覆盖服务盲区和薄弱点; 部 分区域结合正在开展的相关用地规划工作根据 需求将站点进行落实; 以综合交通规划、 公交 专项规划、 重点地区交通专项规划设计中的相 关成果为重要的依据, 与规划的轨道交通线 网、 公交客流走廊充分衔接。
图 3 公交主干线规划
公交支线, 通过在换乘枢纽截断, 换乘进入中 心区, 以缩短线路长度、 减少中心区重复系数。 同时调整次干线走向, 围绕枢纽布设, 为枢纽 的支线提供换乘衔接, 从而实现 “零换乘”, 形 成功能清晰、 衔接合理的公交线网。
在主要公交客流通道已形成公交主干线 网的基础上, 以降低重复系数、 避免线路走 向重复为原则, 对中心城区主要公交客流通 道上的现状公交线路进行逐条梳理, 尤其针 对公交线路超过 15 条的道路, 对功能相似的 线路通过调整走向、 取消、 截断等措施, 充 分发挥主干线的功能, 减少通道上的公交线 路数。 最后新辟公交次干线或支线, 以填补 公交空白, 增加线网覆盖率。 (图 4)
1.3 存在问题诊断 苏州市公交系统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矛盾 与问题。 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对车辆购买、 线 路增加和场站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 但是, 公交运行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却没有显著的提 高, 使得城市公交的吸引力和在城市交通总 出行中的比重受到很大的制约。 1.3.1 公交场站设施不足, 功能单一 目前苏州公交首末场站和保养场站的人 均拥有水平均低于国家标准。 由于公交停车 和保养用地的不足, 造成了部分新开发区域 车辆停车保养难的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 口的增加, 公交场站设施不足的矛盾将进一 步凸显。 现状公交停车保养场大多位于中心 区内部及各分区与中心区交界处, 分布不均 衡; 现有公交停保设施集中在中心区无法更 好的服务各分区公交的发展。 公交首末站与 客流集中区域没有实现很好的结合, 功能单 一; 在开发模式上, 现有具有独立产权的首 末站均为单一的地面利用模式。 1.3.2 公交线网层次不明, 重复系数过高 苏州市公交线网层次单一、 服务水平低, 线 路 过 长 。 线 路 的 平 均 长 度 为 21.7km, 以 15~20km 和 20~25km 长 度 为 主 , 线 路 两 端 延伸过长, 走向曲折, 绕行现象严重, 许多 外围线路均接入中心城市内部; 全市线路重 复 系 数 为 3.46, 中 心 城 区 内 部 重 点 地 区 和 路
表 3 苏州市公交线网层次结构
6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1 年第 3 期 总第 196 期
城市交通规划
Ur ba n Tr a n spor t Pla n n in g
图 2 苏州市公交线网总体模式 横向主干线沿东西城市发展主轴, 通过 “一心” (即中心城区) 连接 “两区” (即高 新区和工业园区); 纵向主干线沿南北城市发 展主轴, 通过 “一心” (即中心城区) 连接 “两片” (即相城片和吴中片); 环行主干线 连接四个分区中心与中心城区, 并环绕中心 城区 ; 联络线是两个具有强吸引性的客流集 散点之间的直通公交干线。
4.1 线网模式选择与架构 苏州市规划公交形成 “主、 次、 支” 三 级的线网体系, 对各级线网的功能和建设要 求都进行了界定。 (表 3) 三级线网中, 主干线与轨道交通起到公
3.3 公交首末站规划 公交首末站的规划依据已有规划的人口数 量, 对公交运力和场站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分 析, 保障场站设施在总体和片区层面基本上的 供需平衡; 与各层次用地规划充分衔接, 包括 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
2.2 发展战略要点分析 加强对轨道交通的衔接和配合。 到 2020 年, 中心城区城 市 轨 道 线 路 达到 145km, 成 为城市客运的骨架系统, 常规公交需要在场 站建设和线网布设上主动做好对接。
加强公交场站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建 立完善的公交场站体系, 为构建多模式、 一 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提供设施平台。
1.2 公交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 苏州市的公共交通发 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止到 2008 年底, 全市
表 1 公交线路及车辆发展概况
共 有 公 交 线 路 191 条 , 公 交 车 辆 2897 辆 。 2007 年客运量达 4.29 亿人次。 公交车辆数和 公 交 线 路 数 分 别 比 2000 年 增 长 300% 和 355%。 出租车 3203 辆, 年客运量达 1.31 亿 人 次/年 , 约 占 公 共 交 通 系 统 总 运 量 的 25%。 为更好地满足乘客需求, 促进公交健康发展, 近年来公交行业在多层次服务、 新技术应用、 经营体制改革等方面, 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 有益的实践。
5 公交优先设施规划
5.1 公交专用道规划 苏州市设置公交专用道的道路基本条件确 定为: 道路红线宽度在 40m 以上,单向机动车 道条数 2 车道以上,道路功能为城市快速路或主 干道,道路需设有中央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 综合考虑道路供给条件、 公交出行需求 和公共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等诸多因素, 以市区主要公交客运走廊为基础, 结合远期 用地和人口布局布设全市公交专用道网络。 共 规 划 31 条 公 交 专 用 道 , 总 长 度 315km, 方案线路组成、 特色及主要服务功能如下: 公交专用道网呈 “方格网+放射” 状布 局, 与全市总体人口和空间布局相一致, 串 连 起 中 心 区 与 园 区 CBD、 CWD, 相 城 中 心 区、 新区中心区和吴中中心区主要功能组团; 方案满足城市不同功能组团之间快速公交出 行需求, 在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前主要为轨道 培育客流, 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起到弥补轨 道交通服务不足的作用。 公交专用道串连起 全市主要的公交换乘枢纽, 满足绝大多数公 交快线和干线的运行, 以保障公交快线和干 线功能的发挥; 规划方案经过轨道交通线路 经过主要道路, 包括人民路、 干将路和竹园 路等; 公交专用道网络以内环快速路为内环 向外放射连接中心区和园区、 新区、 吴中和 相城各分区中心区。
表 2 苏州市公交枢纽站体系构成
5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2011 年第 3 期 总第 196 期
城市交通规划
Ur ba n Tr a n spor t Pla n n in g
沪宁城际园区站, 京沪高铁苏州站和新汽车
南站。
· 一般对外交通枢纽 7 个
分别结合沪宁及苏嘉杭城际站和公路长
图 1 苏州市公交首末站规划 多。 规划首末站以新建场站为主, 个数占总 数的 70%。 (图 1)
架快速路四个角上, 承担由园区、 新区、 吴中 和相城进入中心区公交线路的截断和中转换
4 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规划
乘, 以减少由各片区开往中心区公交线路的长 度, 控制中心区内主要公交走廊重复系数。
· 客流集散枢纽 10 个 客流集散枢纽的布设主要结合镇区中心 区设置, 满足镇区居民公交出行。
* 本文获 2010 江苏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竞赛三等奖。
4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1 年第 3 期 总第 196 期
城市交通规划
Ur ba n Tr a n spor t Pla n n in g
段的公交线路高度集中, 部分道路的局部路 段的线路重复系数超过了 20, 严重影响了道 路交通的运行效率。
全市 区 共 规 划 公交 首 末 站 173 个 , 总规 模 79.3ha, 其 中 相 城 区 、 园 区 和 吴 中 区 为
4.2 公交主干线规划 公交主干线作为城市常规公交的骨架, 需要做好远期的规划预留。 根据 《苏州市城 市发展总体规划》, 中心城区形成 “一心两区 两片” 构成的 “T 型” 城市空间结构。 结合 枢纽的规划布设, 苏州市公交主干线网络形 成 “横向干线+纵向干线+环行干线+联络线” 的骨架结构。 (图 3)
3.1 公交停车保养场站规划 公交停车保养场站主要为车辆提供晚间 停车和修理保养功能的设施, 为主要的车辆 服务设施。 依据总体规划用地调整方案和全 市公交首末站布局方案, 充分考虑各方案的 可实施性和操作性, 结合各片区控规在城市 外围地区增设停保场及修理场, 共规划 24 个 停保场, 规划场站总用地面积为 88.4ha。
1.3.3 公交优先设施建设不成系统, 管理 力度有待加强
目 前 苏 州 市 公 交 专 用 道 设 置 有 29.6km, 里程较短, 只是在局部路段实施公交优先通 行, 还没有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 同时, 社会 车辆在早晚高峰期间占用专用道现象较多, 影 响公交车的运行, 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