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计划与审计风险评估

审计计划与审计风险评估

4
第三节 重要性水平
5
一、重要性水平的含义
重要性——如果合理预期某一错报(包括漏报)单 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 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通常被认为是重大的。
审计的重要性VS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即为报表使用者所能接受的最大误差范围; 用于从金额(数量上)衡量审计重要性。
3
影响期望鉴证水平的因素:
(1)当被审计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很多,如果注册 会计师未能发现其中的重要错误或不充分披露, 受到损失的报告使用者就会以疏忽等理由要求注 册会计师承担相应的责任。 (2)当报告使用者在进行重要投资决策,如兼并 收购的时候,也将对被审计财务报表产生严重的 依赖。 (3)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 生怀疑时,也会持有较高的期望鉴证水平。
—— 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 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 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 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 适用于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 性水平。
2020/4/9
11
下列因素可能影响预期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c. 如果同一时期被审计单位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 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选择其最低值作为财务报表 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9
在选择判断基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和费用);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
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
2020/4/9
14
三、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
2020/4/9
15
案例解析: 重要性水平应用
2020/4/9
16
第四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 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020/4/9
17
2020/4/9
审计计划和审计风险评估
1
本章内容
2
第二节 期望鉴证水平
——在审计结束时,注册会计师主观 上对所审计的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状况所 希望获取的自信程度,期望的鉴证水平越 高,注册会计师就越需要对财务报表中不 存在重大的错报和遗漏有信心。
与审计风险存在互补的关系: 100%—期望鉴证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润、收入或净资产);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
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例如,如
果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
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
位的收益);
2020/4/9(5)判断基础的相对波动性。
10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6
一、重要性水平的含义
含义理解: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特定财务报表而言的。 (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4)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5)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性质)两方面的特征。
7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指注册会计师准备接受的财务报表整体中出现 错误的最大限度,在此限度内,尽管存在错报和漏 报,注册会计师依然认为被审计财务报表真实、公 允地表达了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收益情况及现金 流量变化。
8
a. 合理选用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 营业收人、净利润等,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b. 经验法则。政府部门、预算执行单位及非企业化管 理的事业单位:总收人的3%-5%或总支出的5%-10%; 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资产总额的0.5%1%,或净资产的1%,或营业收人的O.5%-1%.或税前 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用10%,较大时用5%)。
19
三、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确定
按审计风险模型,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必须首先 确定一个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在确定可接受审计风险 时可以考虑如下因素:
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及财务发展趋势 ②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偏好。 ③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 ④审计结论错误所招致的诉讼和相关制裁。 ⑤外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依赖程度。 ⑥各风险因素对期望审计风险的反作用。
2020/4/9
21
总结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审计 风险水平以及审计证据三者的顺序是: 先估计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依据该审计风险 水平,再依据社会公众对错报、漏报的容忍程 度,来确定审计中的重要性水平,然后再确定 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
2020/4/9
22
① 分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a.各账户、各类交易的性质及出现差错的 可能性的大小。 b.各个账户虚增虚减的综合影响。 c.审计成本、效益的高低。 d.被审计报表项目的精确度要求。 e.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f.注册会计师过去的审计经验。
2020/4/9
13
② 分配的方法:
a.利用参数进行分配 b.利用比率进行分配 c.账户间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2020/4/9
20
第五节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与现实的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关系
a.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注册会风险越大,重 要性水平就得越低。
b. 在确定了恰当的重要性水平之后,某一项目的重 要性水平越低,意味着该项目存在的审计风险就越大。
(1)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如关联方 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计量或披露的 预期;
(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 露(如制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 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购的业 务)。
2020/4/9
12
3)、重要性水平的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