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概况【地理位臵】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市。
省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
吉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之间。
全境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居全国第14位。
吉林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
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
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
【生态环境】优越的生态环境。
吉林省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
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东部长白山地原始森林、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中部松辽平原、西部草原湿地4个生态区。
生态环境呈多样、系统性和可恢复性特点,且保护较好。
全省建立2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10.3%。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省内大小河流200多条,分属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水系。
松花江、辽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8.6%。
【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
吉林省是“黑土地之乡”。
耕地面积40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1%。
人均耕地0.15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有“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有林地面积804.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3%,居全国前列。
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5012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
非金属矿藏丰富。
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83种,油母页岩、硅藻土、硅灰石、镁、钼以及石油等储量均居国内前列。
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
草地总面积217.7万公顷,其中未退化草地面积108.53万公顷,是中国商品牛和细毛羊主产区之一。
吉林省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长白山是中国重要的野生物种基因库和野生药材基地。
有珍贵毛皮动物紫貂、水獭、猞猁、东北虎、金钱豹等,名贵药源动物鹿茸、田鸡、林蛙以及珍贵特产人参、松茸、黑木耳、山蘑、蕨菜等。
人参、貂皮、鹿茸堪称“东北三宝”。
人参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9年,国务院授权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吉林省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30年、分三个阶段的建设,形成以绿色经济为标志、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体系,全面展示21世纪吉林省绿色经济强省形象。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吉林省具有丰富、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景色宜人的长白山国家级旅游区,“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
区内景点荟萃,以白头山天池、长白群峰、长白瀑布、长白温泉最为著名。
冰清玉洁的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碧波荡漾的松花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岸绿树叠嶂,湖光山影,目不暇接。
辉南三角龙湾,湖水深邃,景色秀美。
长春净月潭国家级森林公园,潭水清澈,森林浩瀚,堪称亚洲人工林之最。
长白山锦江大峡谷、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通榆向海鸟类自然保护区、柳河罗通山风景名胜区、集安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珲春防川风光以及集安高句丽古迹、长春伪满洲国皇宫和伪满“八大部”遗址、农安黄龙府古城等遗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镶嵌在吉林大地。
近年来,以冰雪、森林、湿地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及边境异国旅游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经济建设】2008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全省经济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为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国民经济综述全省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GDP增速达到16%。
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6.0%,比当期全国平均增长水平高6.1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第4位。
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90.20亿元、2119.40亿元、1498.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3%、19.0%和14.7%。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前三季度,全省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48.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37.2%;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7.58亿元,同比增长40.5%,增幅同比扩大了4.9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支出650.4亿元,同比增长25.9%。
工业发展情况工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赢利水平涨中放缓。
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月实现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的较高水平。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889.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0.4%。
受成本上升、资金制约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赢利能力有所下降,工业利润上涨势头放缓。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净利润316.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比1-8月份增长速度低1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8.7 %,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8 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民间投资规模所占近七成。
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79.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8%,增速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在全国居第 3位。
前三季度完成民间投资2236.3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6 %,增幅高于当期全部城镇以上投资增速6.8 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到68.2 %。
国内贸易社会消费继续保持旺盛增长水平。
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6.1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快的累计增长水平。
进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完成海关进出口总值102.04亿美元,同比增长39.5%,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14.3 个百分点。
其中,完成出口总值33.72亿美元,增长27.5%;完成进口总值68.32亿美元,增长46.3%。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0.9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11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我省利用外省资金的规模也明显扩大,达到920.31 亿元,同比增长59.1 %。
居民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实现同步较快增长。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58.9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5178.13元,同比增长22.7%。
与此同时,全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也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054.27 元,同比增长11.9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364.0 元,同比增长14.2 %。
CPI高位上涨势头趋缓。
1-9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6.3%,涨幅比1-8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当期全国平均上涨水平0.7 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3%,涨幅低于1-8月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6%,涨幅低于1-8月0.1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2008年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情况2008年前三季度,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国家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各项贷款增速稳定增长,贷款周转速度加快,信贷结构优化,经营效益明显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金融运行基本情况金融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比有所降低。
截至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143.3亿元,同比增长15.7%;1-9月新增存款744.6亿元,同比多增506.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833.3亿元,同比增长9.6%,1-9月份新增贷款472.3亿元。
不良贷款率20.25%,比年初下降2.3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实现赢利32.5亿元,同比增赢12.9亿元。
2008年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情况表注:此表为2008年1-8月份数据金融运行特点: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回升,储蓄存款回流明显: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065.8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同比提高7.9%,1-9月份新增存款747.3亿元,同比多增493.1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691.7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同比提高11.6百分点,1-9月份新增储蓄存款505亿元,同比多增426.6亿元。
分机构看,地方金融机构吸储能力提高,存款增加较多,9月末,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存款269.7亿元,同比仅多增11.9亿元;而吉林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新增存款229.1亿元,同比多增90亿元。
(08年我行新增居民储蓄存款90亿,公司存款36亿)人民币各项贷款稳定增长,贷款流量扩大,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75.8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同比回落5.8%;1-9月份新增贷款469.8亿元,同比少增8.5亿元。
为应对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每逢季度末金融机构通过压缩票据融资的方式控制贷款余额,导致季末贷款增速回落。
总体上看,各月增速基本稳定在10%左右,波动较小,贷款投放主要特点是:一是贷款流量扩大,周转速度加快;1-9月份累计发放贷款达到3451.4亿元,同比增长39.9%,贷款累放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二是各类型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量趋于均衡,地方性金融机构同比少增较多;三是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少增,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四是贷款投向的行业分布优化,向第二产业倾斜。
工业贷款增加103.2亿元,同比增长11.6%。
外币存款持续负增长,外币贷款增长较快: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4亿美元,同比下降7%,其中外币储蓄存款余额7.7亿美元,同比下降14.4%.外币存款持续负增长主要是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影响。
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8.4亿美元,同比增长5.3%,增幅同比回落14.8个百分点。
其中,进出口贸易融资同比下降65%,是外币贷款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现金同比少投放:1-9月份,全省金融机构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77亿元,比上年同期少投放3.1亿元,少投放原因主要是居民提取贷款支出同比下降24.2%,有价证券支出同比下降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