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通识教育的反思和建议

大学通识教育的反思和建议


第7 期
胡涛 : 大学通识教育的反思和建议
・l 1・ 1
发学生的天资 , 促进学生的真正意义上 的全面发 展 。普利高津的耗散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 的开 放系统 , 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 , 可能在一定 的条 件 下 形 成 新 的稳 定 有 序 的结 构 ( 散 结 耗 构 ) 。大学 的教育 作为一 种典 型的耗 散 的系 J 统, 不能桎梏于单一的专业教育 , 必须要通过通识 教育 ,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通识教育 , 使整个系统 有序发展并 达到创新。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
出通识教育应该对所有受教育者施行 , 并通过对 北京大学和香港 中文大学 的通识教育调查 , 出 提 了分布必修式评析和核心课程评析的通识教育课
尔第一次对通识教育与 自由教育进行了区分 。他 认为 , 传统的 自由教育贯穿于本科生教育的全过 程, 而通识教育主要是作为专业化前期 的知识准 备。通识教育的“ ” 通 主要是融会贯通 , 即不 同学 科知识之间能够相互贯通 , 识” “ 主要 指成 为“ 人 之为人” 所应具备 的价值理念、 理性知识 、 传统文
当前对大学通识教育 的研究较多 , 在专著和 论文上都有体现。李曼丽在《 后工业 时代通识教
钦斯说过 :如果没有通识教育 , “ 我们就决不 能办 好一所大学 。 _ 通识教育最早源 于亚里士多德 ”1 的“ 自由教育” 思想 , 99年 , 10 哈佛大学校长洛厄
育实践》 一书 中厘清 了大学通识教育 的本意 , 指
21 1 1年 7月 1 第3 0卷第 7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u l f n i e c e oe e S c l c n eE i n o ma o A q gT a h r C l g ( o i通识教育课程通 常和选修课相混淆 , 有些学校甚 至直接将选修课作为通识教育课程 , 没有明确地 区别 和界定 。 ( 当前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各种价值理念相互争鸣 , 边缘学科 、 模糊学科层出 不穷 , 各种环境 、 口、 人 资源 、 文化冲突问题大量显 现, 单一学科 已不足 以解决 当前 出现的问题 。而
察》 中指出了当前通识教育研究存在着本体论 文
研究不足 , 缺乏制度保 障等问题 。由此可见 , 当前 通识教育课程便是认识 自我 的一个很好 的途径。 对于大学通识教育 的研究大多存在 于宏 观层次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 态》 中描绘 文
上, 着重研究通识教育的内涵和通识 教育 的优越
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轮廓。他们认为 这个社会 的特点是 : 在共产主义制度下 , 每一个人 的才能和天资才会得到充分地和全面地培养 。当 前大学着力 推行 的通识教育便应 向这个 目标努 力, 通识教育从不同的思维方式 , 同的学科知识 不 类别 , 同的人文发展来提升学生 的各种才能 , 不 开
J 12 1 u. O l VOI3 . O NO. 7
大学通识教 育 的反思 和建议


40 1 ) 075
( 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 , 重庆 北碚

要:通 识教育 的内涵是融会 贯通 , 即不 同学科知识之间能够相互贯通 , 并使受教 育者获得 “ 人之 为人 ” 所应具备
性, 多注重借鉴 国外通识教育研究经验, 本土化研 究相对不足。随着我 国通识教育广泛开展 , 许多
新 的问题不断出现 , 很有继续研究的必要 。 通 识教 育 的 内涵 和开展 的必 要性


美国永恒教育家 , 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 的赫
收稿 日 :2 1 — 4 2 期 01 0 — 1 作 者简介 :胡涛 , , 男 四川彭州人 , 南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西
习。2 文理科交融。众多的选修课程中注重文理 . 皆有 , 鼓励学生接触差别比较大 , 分歧比较多的学 科领域。3 大多与当今社会 的热点话题 , . 前沿发 展相结合 。 . 4 学习方式 以课 堂讲授为主, 课外 阅 读为辅 , 讲授方式大多还是传统的授课方式 , 较少 采取学生动手, 真正让学生参与进去的授课。5 .
的思路 , 并重点提出通识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 , 通 识教育和教育 隐形课程 建设 的关系。苗文利 在 《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发展现状及理性省
教育, 因为归结到底 , 做人之道重 于做事之道 , 生 命的范围大于事业 的范 围 。卡西尔更 加强调 这一点 , 他在 《 人论》 中谈 到 , 认识 自我是 阿基米 德点 , 是一切思潮 的牢 固而不可动 摇的 中心 J ,
化, 以及寻求有意义生活的能力和智慧。 潘光旦先生曾说 , 教育 的理想是 发展整个 的 人格 , 一个人应当接受 的教育是一个通专并重的
程计划。杨 劫在《 大学通识教育: 借鉴与启示》 一 书中, 重点考察 了日本的通识教育实施的情况 , 指 出我国通识教育开展存在 目标实施具体化、 评价 手段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冯惠敏在《 中国现代大 学通识教育》 书中回顾 了从清末到当前 的大学通 识教育开展状况 , 为通识 教育开展梳理出了历史
的价值 理念 、 理性知识 、 传统文化 , 寻求有意义生活 的能 力和智慧 。当前 我 国大学 通识教育存 在片面 化、 以及 庸俗化 、 形 式化和技术化等许多 问题 , 需要通过价值 核心培养 、 讲授方式变 革、 评价方 式革新 、 内容模 式更新 等方法 和措 施 , 改进 当
前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 , 提升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 , 推动大学教育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大学通识教育 ;反思 ;建议 中图分类号 :C 2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70 2 1 ) 7 0 1 0 0 3 43 ( 0 1 0 — 10—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