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上册政治资料

初二上册政治资料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2、怎样做到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3、文明有礼的含义。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4、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5、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6、诚信的含义。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7、诚信的重要意义。

(讲诚信有什么重要作用?)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8、怎样做到诚实守信?1、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运用诚信智慧。

我们应遵循伦理道德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法律的规范作用。

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的异同。

共同点:1、都是违法行为。

2、都危害社会。

3、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不同点:1、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2、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受到的处罚方式不同)3、违反的法律法规不同。

3、怎样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5、违法行为的种类。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6、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扰乱公共秩序。

2、妨碍公共安全。

3、侵犯人身权利。

4、侵犯财产权利。

5、妨碍社会管理。

(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7、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8、认识行政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九、认识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一十、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一十一、民法总则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3、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4、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5、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一十二、刑法的作用。

刑罚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他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一十三、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十四、1、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加群更多资料等你,qq2084367232)3、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一十五、刑罚的种类。

管制主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刑罚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注: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拘留:行政1-15日拘役:刑罚处罚1-6月罚款:行政处罚罚金:刑罚处罚一十六、刑罚的含义。

刑罚又称为形事处罚、形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十七、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十八、遇到侵害应怎样依法求助?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十九、青少年如何做到有勇有谋,应对犯罪?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利。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制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十、诉讼的含义及地位是什么?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二十一、怎样杜绝不良行为?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以及教育引导。

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责任的含义及来源。

1、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来源: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二、人因不同的社会角色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1、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重要性?1、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2、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

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1、代价: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回报: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其中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五、怎样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1、我们往往无法改变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

2、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3、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

六、怎样做个负责任的人?1、无论怎样,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2、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一、关爱的含义。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二、关爱他人的意义/作用。

(为什么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1、关爱传递着美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三、怎样关爱他人?(关爱他人的做法。

)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四、关爱他人的过程中怎样讲究策略?1、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2、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

3、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五、服务社会的原因。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六、人生的价值是什么?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3、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七、服务社会促进我们全面发展表现在哪几方面?1、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

2、知识不断丰富。

3、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

4、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八、怎样做到服务和奉献社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九、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怎么做?1、我们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

2、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十、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社会公益活动?从实际出发,讲究实际效果。

十一、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的要求。

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一、国家利益的含义及范围。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他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