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具身认知研究的历史起源和发展_陈帆

具身认知研究的历史起源和发展_陈帆


参考文献:
[1] 孟伟. 如何理解涉身认知[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 12) : 75 - 80. [2] 李恒威,盛晓明. 认知的具身化[J]. 科学学研究,2006,24( 2) : 184 - 190. [3] Shapiro,L. The embodied cognition research programme[J]. Philosophy Compass,2007,2( 2) : 338 - 346. [4] 叶浩生. 具身认知: 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 5) : 705 - 710. [5] Fusar - Poli,P. ,& Stanghellini,G. Maurice Merleau - Ponty and the“embodied subjectivity”( 1908 - 61) [J]. Medical Anthro-
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仅仅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 随着理论心理学对具身思想的不断思考,特别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具身思想开始从哲学上的认 识探讨逐渐发展成为认知科学上的哲学思考,具身 认知也从单纯的哲学思辨逐渐向实证的科学研究转 变。
一、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在人类哲学史上,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 思辨是其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经典。而身心二元论 就是这一哲学思辨的直接产 物。首 先,“我”在 思 考,而思考是一种主观体验,那么就存在一种主观的 世界; 但是在“我”这个主体之外,又确确实实地存 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而二者都是一种实在,因此就 存在着我 们 称 为 心 物、主 客 或 者 身 心 的 二 元 世 界。 身或物的特征是具有广延,但是不能思想; 心的特征 是可以思想,但是没有广延,虽然二者相互影响,但 是它们的功能彼此独立,属于两个世界,身心二元论 也因此而确立。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主客体之间 的关系是一种表征和被表征的关系,主体如果能镜 像般的精确表征世界,那么主体就能正确地认识世 界,反之亦然。因此,精确表征成为了主体认识世界 的基础和前提。而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以这种身 心二元论为认识论的基础,把认知作为独立于身体 的表征。也就是关于在信息加工中,认知“软件”和 大脑“硬件”的划分,出现了“离身的心智( 认知) ”,
四、约翰逊和拉考夫的“隐喻”观点
在 20 世纪末,认知科学的哲学研究者约翰逊 ( Johnson) 和拉考夫( Lakoff) 也提出了相关的具身观 点。他们认为,传统的认知科学不仅将人的概念、推 理和理性等高级心理活动视为抽象的和离身的,而 且忽略了人的生理结构的基础作用和身体主观体验
了在哲学、认 知科学、神经科学和生理构造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总结认为: 人的心智本来就是具身的; 思维在多数情 况下 是 无 意 识 的; 人 的 抽 象 思 维 多 是 隐 喻 ( metaphor) 的。隐喻就是指人用一个熟悉的、简单的事物 来了解另一个不熟悉的、复杂的事物,而在根本上, 人对一个简单的熟悉事物的认知又是依靠于人的身 体、以及人的身体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所产生的。 打个比方,正是我们先通过我们的身体,在与外部世 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最基本的热、冷、温等 概念,再基于这些基本概念,我们产生出了与之相对 的热情、冷淡、温和等抽象概念,并加以理解和掌握。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具身认知的研究已经是 一个相当前沿的热点。当然,这种具身的思想不会 是某个研究者一下突然的念头,实际上,具身思想有 着深刻的哲学渊源。关于具身认知的讨论,最初是 从具身心智( embodied mind) 或心智具身性的思考 开始的。从本质上看,认知或心智的具身性问题涉 及的是心身关系的问题,所以,具身认知的探讨最初
五、其他研究者的具身观点
杜威的机能主义也强调,不能把人的理性和经 验完全分开、对立,人的理性等抽象思维是以身体的 主观经验为基础的。在詹姆斯的情绪理论中,则更 加直接地提出了具身的重要性,即人的身体在认知 和心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皮亚杰着重研究了人 的图式和认知对外部活动的依赖性,他认为人的认 识是和身体、相应的行为动作密切相关的,人的心智 和身体并非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存在,认识是人的身 体和其所接触的环境通过互动而产生和发展的( 叶 浩生,2011) 。
在认知科学领域,对于具身认知的理论思考和 实证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在最新的研 究中,心理学家威尔逊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总结出了关于具身认知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 点: 1、认知发生在客观世界中,认知是情景化的认 知; 2、认知系统不仅包括了人的身体在内,它的范围
还可以扩展到与人互动的外部环境; 3、环境能够帮 人们储存相关的认知信息,并且在人们需要的时候 提取出来; 4、人进行认知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 好地指导人的活动; 5、人的离线认知( off - line cognition) 是以具体的身体为基础的,当人的认知活动 脱离了具体的情景,认知活动也要受到生理结构和 身体机制的限制( Wilson,2002) 。
2012 年 12 月 第 31 卷 第 12 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Dec. 2012 Vol. 31 No. 12
具身认知研究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陈帆
(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
摘 要: 具身认知给传统的认知心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强调了人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枢轴作
用。关于具身认知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渊源: 它最早源于对传统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即身心二元论的
批判,先后经历了海德格尔的“存在”理论、梅洛庞蒂“具身主体性”的观点、约翰逊和拉考夫的“隐喻”观点等哲学
思辨和理论探讨,后逐渐进入实验实证领域。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心理学; 历史起源
中图分类号: G441
变量对人的认知和思维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他还强 调人的行为不单单是认知和思维的结果,人的行为 还会受到外部变量的限制( Prilleltensky,1990) 。基 于这个观点,具身认知的研究开始逐渐重视外部环 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认知科学的研究模式,也从 传统的实验研究模式向更加生态的研究模式转变。 认知的具身性和环境嵌入性,即“具身—嵌入”的认 知研究范式,也是在这种心理学的哲学思辨和理论 探讨研究下发展形成的。
收稿日期: 2012-04-10 作者简介: 陈帆( 1987 ~ ) ,男,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心理系 2010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心理学。
·130·
认知虽然表现在包括大脑的在内的身体上,但是却 不依赖于身体,其功能是独立的( 叶浩生,2010) 。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观点
身心二元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 维方式,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德 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就提出了一个“存在( Being - in - the - world) ”的理念。他尝试用“存在”来超越对 原来二元世界的划分。海德格尔认为: 存在,并不是 一个单独的主体面对着一个冷漠而客观的世界。存 在,是在世 界 当 中 的 存 在,存 在 同 世 界 是 相 互 关 联 的,是一体的。在这个世界中,因为主客体的界限是 模糊不清的,所以没有主客体之间的划分。人和他 所面对的 客 观 世 界 并 非 是 有 先 后,或 独 立 存 在 的; 人,从一开始就已经处在了世界之中,人和世界是不 可分割的、浑然一体的。而人是通过人的身体以某 种适当的方式,来与世界中的其他物体进行互动,进 而在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了对其他物体和对世界的 认知。而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人的认知是存在于人 的身体内的,人的身体是存在于世界中的。而这一 思想,更是成为了具身认知理论中,认知、身体和环 境一体化思想的重要来源。
三、梅洛庞蒂 “具身主体性”的观点
法国身体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则进一步提出了反 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观点,并且发展了具身思想。 在他的《直觉现象学》中,认为人知觉的主体是 身 体,而身体是镶嵌在世界的里面,就好比人的心脏镶 嵌在身体里面一样。知觉、身体和世界三者是一个 统一整体,人可以产生知觉和认识世界,是通过人的 身体和世界中的其他的物体发生互动的结果。梅洛 庞蒂强调了“体认”知觉的知觉方式,并且提出 了 “具身的主体性( embodied subjectivity) ”的概念,具 身主体性为改变人们固有的身心二元论思想创造了 一种可能性,就是它既不将人当做是一个复杂的机 器也不将人看作离身的心智,而是把人视为一个具 有积极的和创造性的主体,其主体性也正是通过人 的身体 与 世 界 中 的 其 他 物 体 发 生 互 动 而 实 现 的 ( Fusar - Poli & Stanghellini,2009) 。
认知心理学正在经历一场以具身认知为新取向 的重大变革。虽然具身认知本身也存在一些急需解 决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具身认知研究的个体主义倾 向问题; 认知和心智在具身认知中对人身体所产生 的影响; 对历史文化因素的忽略等问题。但是,具身 认知无疑是未来认知研究的前沿热点,它更加能够 说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具有更大的理论意 义和现实影响。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612x( 2012) 12 - 0130 - 03
具身认知( embodied cognition) ,也有学者翻译 为“涉身”认知( 孟伟,2007) ,它的主要含义指得是 人的身体本身,在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 作用; 人的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和相对应的行为 活动方式而形成的。如果从起源和发生的观点来 看,人的认知和心智必定是以一个在环境中的具体 的身体构造和身体活动为基础的。所以,人最初的 认知和心智是基于和涉及身体的,人的心智始终是 具体( 或具身) 的心智,并且,人最初的认知始终和 具身结构、活动图式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 李恒威, 盛晓明,2006) 。
在关于对传统认知心理学基本假设局限的思考 方面,理论心理学家桑普森( Sampson) 在他的研究 《作为意识 形 态 的 认 知 心 理 学 》中 提 出 了 自 己 的 观 点。他认为,传统的认知心理学把研究的焦点都集 中在了由于人自身因素所造成的行为及相应结果 上,也就是研究只考虑了个体单个因素,而忽视了个 体与周围环境、文化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Sampson,1981) 。心理学家 Prilleltensky 也提出了类似的 观点,他认为传统认知心理学只强调了以人的内部 心理加工过程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研究模式,也 就是过分控制环境变量因素并且只关注个体对外部 刺激所进行的心理操作; 也正是因此,传统的认知研 究忽略了对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考虑,而这些外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