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析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试析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试析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2/11/16 9:15:00 来源: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注重摸清学生的底数,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要讲究语言技巧,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激励学生。

注重让学生多参与,多活动,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竞争向上的课堂气氛,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的默契度。

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才能,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通过教学设计诱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索知识的的方法,并且将方法运用于学习,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创造成功的教学模式。

当然,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要切合学生实际,合乎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秩序、节奏和气氛,做到放得开,收得拢,严而不死,活而有序。

3.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念
教材就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料,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载体,但绝不是教学唯一的凭借。

时代在进步,教材也随之更新,教师的教材观念也要更新。

一线教师不能囿于教材,而应站在教材之上,将其作为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加以审视,科学地加工教材,准确地选用教材。

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理念。

即使不是教材上的内容,只要其体现了时代发展符合学生的自身需求,能够拓宽他们的就业道路,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都可以做教材使用。

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不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参考、提示的功能出现,它将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式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内容。

教师应该注重“用教材”而不是“以教材为蓝本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也就是跳出课堂书本教学,通过更广、更新的知识、技能传授,充分挖掘课程的潜能,做到真正理解教材,敢于超越教材,大胆地增删取舍。

这样就要求教师应接受新挑战,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4.积极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实现课堂主体的互动
传统教育方法的最大弊端是“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制约,导致课堂效率很低,效果较差。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是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的一个最大的症结。

就教师而言,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师往往只把学生当成客体,一味地灌输,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剥夺了彼此进行思想交流的权利。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课程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

如利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同学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认真思考,主动学习,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简单问答,这样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眼界,死记硬背不复存在了,所代替的是自由发挥,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启发式教学包括问答方式,也包括其他方式方法,其本质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学习,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笔者近几年在模具专业的教学课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创设学生充分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思考、交流。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设疑—质疑—引趣—释疑”的教学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设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专业教学中巧妙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设疑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挖掘问题,巧设疑问。

如在讲述型腔结构时,笔者设置问题:“为何小型腔结构都用整体嵌入式而大型腔却偏向采用镶块组装结构?”;在讲述级进模结构时,设置问题:“从结构功能上看,侧刃定距地级进模只需一个即可,但为何一般的模具均采用两个侧刃……”。

实践证明,一个好问题的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散发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想象和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

依据“有效”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职业教育才能最终肩负起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依据“有效”原则,课堂
教学才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成为“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一直都在不断在进行探索,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高职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尝试各种合理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师个性,充分展现个人教学魅力,包括人格魅力、语言魅力、形象魅力和教学艺术魅力等是我们每一位高职教师应该做到的。

原文来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