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点10 2020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高考政治之必考时政热点连载

热点10 2020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高考政治之必考时政热点连载

热点10 2020中央一号文件

【聚焦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重点梳理

分为五大部分: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文件确定,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完成这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还有一些突出短板必须补上。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政策措施必须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三农”工作总要求

两大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

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两个抓好:抓好农业稳产保供

抓好农民增收

两个确保: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以贯之抓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一户一户对账销号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

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

不摘监管

●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

扶贫工作重点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由集中作战调

整为常态推进

五大方面保供给,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粮食生产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

●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确保年底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

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

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下乡

●稳定农民工就业

提高农民工技能提升补贴标准

八大举措补短板,加快补上农村短板

●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力度

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普遍覆盖

●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有条件的地区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

●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支持农民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

合理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水平,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

●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支持乡土文艺团组发展

●治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四条政策强治理

●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

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

●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

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负责人包村制度

●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

畅通农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化解信访积案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

五项措施促保障,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优先保障“三农”投入

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

●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

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

●推动人才下乡

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

●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 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

【聚焦二】历年一号文件主题回顾

2004年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5年 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 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9年 促进农业文东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10年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011年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012年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013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大展活力

2014年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5年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6年 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017年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2018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9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

【聚焦三】关键点解读及案例

01

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位于五大重点内容的首要位置。

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发展产业。因为产业发展是一个管长期的,管这辈子,甚至管几辈子的问题。只有我们建立一个比较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通过这个产业有充分的就业机会,有充分的收入增长,我以为这是最重要的。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张红宇

案例

2019年,在安徽金寨水坪村,第一书记宿方瑞带领乡亲们发展有机茶种植。有机茶产业比普通茶叶一斤多卖10元左右,不仅让当地百姓实现了增收,还以产业扶贫为龙头,村民的住房、医疗、教育、饮水等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也同步改善。

02

攻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

补“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必须要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必须补上“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如何、供水安全有没有保障等等,都是关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热点。

这两个“必须”把面对的任务说得非常明确。脱贫攻坚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在2020年确实面对着最后的堡垒,决胜和决策都是“决”字,这两个“决”字体现了我们对这个任务的认识。只有把决战脱贫攻坚的任务完成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胜利。

过去这些年,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已经逐渐形成,在2020年攻克最后堡垒的时候,还是要坚定地把制度体系所体现的治理能力充分体现出来。最后的脱贫攻坚当中还有几百万人,这都是最难攻克的难题,怎么让这几百万人民群众真正像总书记说的:一个都不能少,都跟大家一起实现全面小康,这个任务是没有退路的任务,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与此同时,一号文件也特别提出来,在攻克最后堡垒的同时,还要立足长远,考虑下一步解决相对贫困的任务。我们依然面对着很多突出的短板,这些短板既需要做长期的努力,也需要在一些关键的特别是像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上,做一些带有突破性质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对当前的突出短板会看得很清楚。比如说这次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农村道路问题、农村饮水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医疗卫生服务等等,这些问题既需要做长期努力,也得按照一号文件的要求,抓住今年可以解决也必须解决的一些突出短板,来把它坚定地解决好。 ——杨禹

过去一年,全国很多地方在不断补短板。

案例

河北曲长城村的张家口阳原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水质是当地最头疼的事儿:过去新井打不出水,旧井水质不达标。

2019年,当地政府请来省内专业的水文地质队,经过细致勘察与施工,终于在村南山脚下,打出两眼出水量80多方的深水井,彻底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吃水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幸福感骤增。现在曲长城村的乡亲们不光有产业覆盖,而且住房、医疗、教育也全都有了保障。

03 保供给、保增收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城乡百姓关心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一个要点。 文件指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上,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今年我们提出要稳定生产,也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角度出发,要实现生猪的生产保供,还是围绕着问题和因素去解决。首先,要控制疫病,加强日常的防控力度,减少因疫病造成的损失。第二个,对我们的政策进行一些调整和完善。环境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要统一起来,不能对立起来。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宋洪远

案例

在四川省梓潼县,春节前夕,养殖户贾伟伦代养的2000多头生猪全部出栏,仅半年多的时间,这批生猪就给他带来近 90万元 的收入。

贾伟伦和大型养殖企业进行代养合作。合作后,仔猪、饲料、防疫等由企业负责,建猪圈还有补助,到时候企业负责回收,农户只需要按要求养好猪。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养殖户增加了养猪的规模和效益,中小养殖户解决了防疫能力差、资金短缺的问题。

公司+经销商+农户的这种合伙养猪的方式,让大小养殖场户实现了双赢。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2019年1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2.2%,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比2019年9月份增长了7.0%,显示全国生猪基础产能回升势头逐步稳固。2019年12月份,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增长2.7%和3.4%,均连续4个月增长。目前,各省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均已落实到省、细化到县。农业农村部组织15个龙头企业和16个贫困市(州)签订生猪发展项目19个,每年可新增产能2200万头,实现产业扶贫和生猪生产恢复同步推进。

1.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2.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同时还有利于提升社会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