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指导之我见
摘要: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以上几个方面的练习和强化。
只要我们老师把握正确的教导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由“惧写”变为“乐写”,那我们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也将会成为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91-01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笔者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留心观察生活,捕捉可用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内涵,写作文时才会觉得有话可说。
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我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才会不断增强,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
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转事物的仔细观察。
要想做到“善抓机遇”,必须善于发现值得观察的事物或现象。
二、用好语文课堂,积累典型素材
1、从教材中积累。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如教《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我的战友邱少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
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从看中积累。
农村学生天天看到的东西,变化似乎不大,村道还是那条村道,学校还是那座学校。
在脑海里难以留下印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视无睹”。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点拨。
3、从听中积累。
由于小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
践少,所看到的、经历的人和事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听”取一些素材。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关系国家大事,了解一些更大事件和周围的人和事,经常性利用一些时间如班队活动,把一些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向家中的亲人了解一些本村的人和事。
如在写《我尊敬的人》之前,我有意不让学生写老师和父母亲,而是布置学生回家打听村里的一个勤劳的或简朴的关心集体的和弄助人为乐的人。
这样就可以避免除了写老师就是写父母的千篇一律的现象。
4、在“玩”中积累。
学生天真活泼,天性爱玩。
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玩”,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积累素材。
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一是要物尽其用,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
目前,农村处完小由于编制紧,教师负担偏重,一些技能课和活动类课程很容易走过场,甚至被忽视。
体、音、美器材购回来了,却还放在箱子里,作用没发挥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大部分都兼了技能科)要从素质教育出发,切实落实各种课程,掌握各种器材的性能和用途,积极开展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收益。
二是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出校门,走出村庄,到名胜风景区,到集镇所在地,到县城――去参观、浏览,开拓视野。
在参观浏览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点、解
说。
学生对外面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注意力集中了,印象也就深了。
但切记带学生出去纯粹地“玩”如果让学生“自由活动”就失去了“走出去”的意义了。
三、加强课外阅读、充实意外素材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
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
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
那些动人的画面,精采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要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
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
“书山”、“学海”写作素材,学之以恒,取之不竭。
四、勤动笔勤写作,用好各种素材
学生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
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能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
观察习惯,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
到那时,无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就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
还有坚持写读书笔记,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坚持写日记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还可以开设让学生发表文章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以上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以上几个方面的练习和强化。
只要我们老师把握正确的教导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由“惧写”变为“乐写”,那我们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也将会成为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