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菌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际
实验原理(分光光度计与比浊法)
朗伯-比尔定律 A=-lg(I/I。)=-lgT=kLc
比浊法虽只能测相对数量,但便捷。某些情况 下,我们重在数量的变化而不在数量本身
三、实验内容
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与绘制
四、实验材料
1. 试剂
蛋白胨、氯化钠、酵母浸粉等。 2. 仪器 托盘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分光光度计、恒温箱、恒温振荡 器。 3. 玻璃器皿 试管、烧杯、量筒、锥形瓶、培养皿、移液管等。 4. 其它物品
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纱布、耐高温皮筋、 报纸等。
恒温振荡器(摇床)
五、实验流程
接种→培养→取样→比浊
★实验安排(4人一组) 第一组:LB 培养基,1:100
第二组: LB 培养基,1:50
第三组: LB 培养基,1:20 第四组: LB 培养基,1:100 第五组: LB 培养基,1:10 第六组: LB 培养基,1:5
二、实验原理
理想中生长曲线
1.4 1.2 1 0.8 0.6
0.4
数 量
n y=2
0.2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时间
理想中生长曲线
1.4 1.2 1 0.8 0.6
0.4 0.2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时间
八、讨论
1.接种龄如何影响大肠杆菌生长?
2.培养基营养成分/浓度如何影响大肠杆菌生长? 3.实验为何观察不到稳定期和衰退期? (请3选1,作答在实验报告上)
★实验安排(4人一组) 第一组:LB 培养基,1:100
第二组: LB 培养基,1:20
第三组: LB 培养基,1:5 第四组: 2×LB 培养基,1:100 第五组: 2×LB 培养基,1:20 第六组: 2×LB 培养基,1:5
七、实验结果
1.记录原始数据,以表格形式
2.画出大肠杆菌生长曲线 (汇集6组数据,用Excel作图,电子稿交出后 老师统一安排打印,作为期中成绩)
实验六 细菌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的特点及其测定原理,掌握液体连
续培养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方法及操作。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其在测
定细菌生长曲线上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学中,提及生长,一般指群体生长。群体生长=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可用培养物密度衡量,显然 个体繁殖对群体密度的影响更大。细菌通常采取二分裂方式 繁殖,X2=X1•2n,理论上,细菌的生长应呈现几何级数增 长的规律,但在一般培养情况下,细菌生长需先经历延滞期, 即适应期过后,才出现理论上的指数增长,并且高峰过后, 会出现衰亡。这就是细菌生长的典型特点。其根本原因在于 细菌代谢系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环境,而当既定环境条件满 足时,细菌开始展现微生物生长快、代谢旺盛的特点,但高 峰过后,养分的耗尽及培养环境的改变,越来越不利于细菌 生长,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