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庸武侠人物分析

金庸武侠人物分析

金庸武侠人物分析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一对联中绝妙地包含了金庸先生的十四部作品:《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金庸先生与古龙相比没有那么多的豪放,没有那种江湖浪子,大侠的感觉,给人的是一个很慈祥的老人的感觉,让人无法想象多少的刀光剑影是出于他的笔下,多少或豪迈洒脱大气凛然、神俊非凡的大侠,或浪荡不羁、行侠仗义的江湖浪子是出于他心中。

金庸先生的作品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如《天龙八部》,就是引用佛教用语,“非人”实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

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其中“天众”,“天”是指“神”,包括著名的护法二十诸天中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驮等。

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

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

而《天龙八部》中的天众的代表就是乔峰。

无论是身材、相貌、气质,还是武功、人品、性格。

另外,乔峰其实是书中第一主角,为人豪迈洒脱,正直不阿,与天神的首领地位一致。

乔峰虽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还是不免英年早逝,他的悲哀虽然与天神不同,但却都是最令人扼腕的。

他的英姿风发,豪气万丈,更是令读者心神往之,可以说是金庸笔下的“第一大侠”,可是,上天弄人,他甫出场即遭叛变,乱虽平,而祸根已种,他的幸福生活此成空。

龙众的代表,是段誉。

八部以天众、龙众最为重要,段誉是第二主角,可当这一位置。

段誉是大理皇帝,在中国人眼里,皇帝就是龙;古印度对龙的尊敬,也与段誉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龙王自幼向佛,这和段誉也一致。

另外,大理历代皇帝出家都在“天龙寺”,这足以证明大理皇帝与龙的关系,也暗指了段誉的“龙神”地位。

青衫磊落,一种高贵的青春的美,像一束灿烂的阳光从淡淡的雾霭中透射而出,奇彩而瑰丽的基色闲静从容,清风徐徐一般均匀地涂抹开来。

在一片温柔羞涩宽厚的明亮中,千岩万壑舒展而迅速地在背景中隐动和升起。

《天龙八部》,段誉一出场便是神俊非凡,非池中之物。

他毫无世俗间的心机,纯作一派天真,爽朗而通达,隽秀的脸上永远也不会显露出尘世间经常可以见到的冷酷傲慢的表情。

他的书生气,还有那时时来几句儒家道家经典的迂腐,傻里傻气的摸样让人觉得十分可爱。

在他与各美女在一起时的表现出风流倜傥完全表现出了世子的高贵与气质。

段誉柔和的性情,善良的本性,持正的心态,必与之良好的教养有很大关系。

看他十九岁的青年男子,见了母亲还像小孩一样的撒娇,亲密无间地与母亲依偎在一起;看他向母亲讨赏,刁白凤却说:“赏你一顿板子。

”此中甜蜜淳厚的亲情,尤过于一般家庭。

段誉又是金庸书中第一情种,第一情痴。

只要碰到王语嫣,他的傻气就会一泄而出,在王语嫣遇难是总能挺身而出,他的“六脉神剑”在此时的威力是最强的(或说才能用出),用不出时可以毫不犹豫得冲到她面前为她当下危险。

《天龙八部》总给人一种不顺人意的感觉,想得到权势的慕容复,大恶人等都得不到权,而天真善良的段誉、虚竹无意争权,学武,心中有的只是佛的慈悲,却像段誉般的偶遇走运得到了绝世武功,当了皇帝,而且有大群美女相伴,虚竹被逼破了色戒、杀戒等,又被无涯子废了少林武功学了一身的绝世武功,糊里糊涂得就当了掌门,后又无意吸了无涯子两个师妹的内力。

到了《射雕英雄专》,郭靖则是一个身份典型的“儒侠”,也正因为如此在武侠小说中,自称为侠客与互相吹捧为侠客者,多如过江之鲫,但能真正担当起侠客之名的,则寥寥
可数,而真正可担当起为国为民顶天立地的大侠者,放眼整个武林,也只有郭靖一人而已。

郭靖怀有一身绝世武功,想的不是如何称霸武林,而是如何保家卫国。

这是他与前面的英雄不尽相同的地方,他重的是国而不是武林。

童年时代的郭靖,便显示了他非同寻常的侠气,当时他在蒙古,一位普通人家的孩子,面对术赤的皮鞭与恐吓,他舍命相救神箭手哲别,这种事情莫说是小孩子,就是武功高强的大男人,也不一定敢做的,而郭靖做到了。

为什么洪七公肯教他“降龙十八掌”?如果不是洪七公看出郭靖是位罕见的有着赤子之心的侠道中人,难道像他这类嫉恶如仇之人,仅仅会为了黄蓉的几个好菜,而将自己的绝学传授于人。

而且洪七公也说了,郭靖实在是太傻了。

他问郭靖,他那么笨,以前的师父是怎么教会他的。

郭靖的回答却是:“一开始他们也老骂我笨,后来就习惯了”虽然这回答让人很无语,却又让人觉得郭靖十分天真直爽可爱。

为什么郭靖能学会周伯通的空明拳并在周伯通的善意谎言中熟背《九阴真经》?如果不是因为他不顾自己性命,替被毒蛇咬中的周伯通吸出毒血,他能与周结为兄弟并获得绝学吗?如果不是因为有一颗没有杂念的赤子之心,又怎能在极短时间学会周的“双手互搏”,空明拳?
到了《笑傲江湖》,令狐冲又是与前面不同的“反侠”。

令狐冲性格的可爱处,是他比杨过多了几分随意,比韦小宝多了几分气派,比乔峰多了几分潇洒。

令狐冲绝对没有古之侠士最为推崇的“为国为民”的想法与倾向,但也仍令人感动,教人敬畏。

因为他性格和感情中完全没有一丝卑劣的地方,在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会拼了命地出手相助。

他的侠义精神从不让人感到他是“救世主”。

对仪琳、对恒山派、对向问天救是救了,绝没有什么更深一层的目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即使对你素不相识、即使对你无甚了解,只是一见之下便倾心相助,毫不犹豫。

正邪不分是令狐冲最大的罪名,乱交魔教主义、邪派人士,甚至为人不耻的采花大盗。

但在令狐冲心中“正”、“邪”之分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心中的“正”是品性高洁诚挚、率义情侠之士,至于那些虽表面为正派中人,实则虚伪狡猾、野心勃勃之徒,他从来是不屑、不耻、敬而远之。

他可以结交田伯光,却忍受不了“青城四秀”,对绿竹翁礼敬有加,却对金刀王家不理不睬。

他是个最自然的人,从不理会旁人的看法。

他痴恋岳灵珊天下知闻,即使在盈盈面前也从不掩饰,爱憎好恶一览无余。

任我行在日月神教,旁人谀词,他纵声嘲笑,他毫无心机,从来没有什么使命感、名利心,没有任何“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野心。

他参与的武林争斗基本都是形式所逼,等大势以定也不要什么权势就离开了。

所以令狐冲是只须有酒,有音乐,携所爱之人平平淡淡终老一生,便可“笑傲江湖”。

发展到了《倚天屠龙记》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比较软弱。

他较少英雄气概,个性中固然颇有优点,缺点也很多,作者在此部小说中把英雄“人化了”,而不再是高高在上,几乎无所不能的神,甚至势必一般人有更多的缺点。

比较起来个性上杨过是绝对主动性的。

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的很稳定,小事要黄蓉来推动一下。

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

在爱情上,杨过对小龙女之死靡他,视社会规范如无物;郭靖在黄蓉与华筝公主之间摇摆,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在爱情上决不犹疑;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在张无忌将要和周芷若成亲的时候,赵敏似乎就有过一句“张无忌这个人,总是弄不清自己的感情,老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我要替他做出决定”,随后就借金毛狮王的是带走了张无忌,阻止了婚礼。

所以张无忌的个性也就决定了他最后不适合当皇帝,只能替赵敏画眉。

到了封笔之作《鹿鼎记》,主角已不是什么顶天立地的大侠,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市井小民,或者说是个小流氓。

他有更多的一般人的特性。

他狡猾,活泼,好动,好胜,懒惰,但却又是非常讲义气的,他的口头禅就是“兄弟就是要讲义气的嘛!”他的确是讲义气。

金庸笔下的英雄包含了各种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从为国为民、为礼教思想束
缚的“儒侠”陈家洛、郭靖,到放荡不羁的杨过,然后又到软弱的张无忌,之后又是亦正亦邪的“反侠”令狐冲,还有封闭之作《鹿鼎记》中一改从前,没有绝世武功,而且带有所用市井小民气息的韦小宝,金庸新先生的笔下“侠”形象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囊括了基本所有的形象,从神般无所不能的大侠,到比平人缺点更多的侠,亦正亦邪的侠,最后基本可是说是“非侠”。

这些不同的侠,是金庸先生写作思想变化的最好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