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部分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部分进展

生脂凋亡,SFA和不饱和脂肪酸尽管可引起相等数量的细胞 发生脂肪变性,但通过JNK激活所引起的凋亡状况则不一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I。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 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I临床病理综合征。 NAFI。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节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胰岛索靶细胞中
P123K通路是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主要通路。目前已证明
P123K的表达和活性降低,则胰岛索信号无法通过P123K通
TG合成的基因表达,并可调节肝内糖异生和胰岛素敏感性,
FXR缺失小鼠血浆TG、胆固醇和循环中FFA水平显著升高,
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和NASH相关性肝纤
维化、肝硬化,是一类与遗传一环境一代谢应激相关的肝脏疾
病谱。
SFA引起的凋亡水平较高,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膜的去极化和 细胞色素C释放有关。FFA增加可使脂肪酸口氧化增加凹]。 总之,FFA增多诱导的UCP2高表达和脂凋亡,ATP合成和储t 备下降,加重氧化应激对肝细胞的打击和肝脏的炎症反应。 SCD-1在高脂饮食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起中枢调节
价值,而NAFLD患者CCL21的血清含量未见明显变化。
10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一丫【PPAR一7l PPAR家族包括PPAR2a、PPAR27和PPAR2d 3种亚型。 PPAR2"r高度表达于脂肪组织,也可见于血管内皮细胞、胰腺 8细胞、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巨噬细胞。PPAR-y作为一种核 转录因子,PPAR一7对NASH的形成可能起一定作用。能与
展综述如下。 1游离脂肪酸(FFA)增多 NAFLD主要是由于中性脂肪在肝脏中沉积所引起,
种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多种功能,具有调节脂 质代谢的作用,并受脂质的反馈调节,从而抑制肥胖或脂质代 谢障碍时脂质在肝脏沉积,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在脂肪肝的 发生过程中起保护作用[3 J。

NAFLD肝脏病变大鼠血浆FFA水平升高,FFA增加诱发肝
CYP2E1是细胞色素P450的乙醇诱导形式,研究发现, NAFLD中也有CYP2E1高水平表达,并参与NAFLD的形
1957
质和葡萄糖代谢的循环胰岛素水平的传感器,随着胰岛素水平 增高,Foxa2磷酸化过程增强,活性下降。Foxa2具有促进脂
肪酸氧化的作用,其对胰岛索的敏感性明显高于Foxal。实验
的有害自由基,阻断自由基的链式放大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细 胞的作用。但是,一旦氧化、抗氧化机制失去平衡,则对机体产 生不利的影响。随着CYP2E1表达的增强,抗氧化剂(SOD)、 GSH、维生素E的含量均显著下降。由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
抗索(resistin)等。脂肪组织还可以分泌TNF-a、IL.6等细胞 因子,这些脂肪细胞因子均参与肥胖相关的炎症反应(包括
的解耦联蛋白家族共有5种。分别为UCPI、UCPn2、UCP3、 StUCP和AtUCP。其分布与功能各不相同。UCPn2在体内
分布广泛,某些情况如肥胖患者的肝细胞以及内毒素、脂多糖 刺激,均可以诱导肝细胞内UCPn2 mRNA表达。UCPn2是一
机制十分复杂,本文仅对近年来在NAFLD发病机制中部分进
加过氧化氢的生成,直接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相互作用,降 低ATP的合成和能量储存。高脂饮食使大鼠肝脏SCD-1
(300000).
万方数据
重庆医学2009年8月第38卷第15期 在肝脏表达,参与许多内源性及外源性化合物的代谢。人的 CYP2E1主要分布在成人肝脏,并且富集于肝小叶中心区域。
显示,将突变的Fo】【a2T156A导入糖尿病鼠的肝细胞后,不仅
可以逆转肝脏脂肪变性,减少肝脏三酰甘油的含量,而且可以
成。CYP2E1不仅参与NAFLD的肝细胞脂肪变,还参与肝
炎、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CYP2E1介导的脂质过氧化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
提高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血胰岛素水平。胰岛素 抵抗所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Foxa2被抑制,进而肝脏的脂质 堆积和胰岛素抵抗加剧[5]。 8脂肪细胞因子(adipocytokine)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仅具有内分泌功能,还具有 免疫活性。脂肪组织分泌的有致炎或抗炎作用的蛋白产物称
肪酸、肿瘤坏死因子一2a等导致lR的关键中介分子之一,而肝
脏IR是NAFLD发生的中心环节。P123K属脂类激酶,可特
异性地磷酸化肌醇磷脂3位羟基,P123K由含SH2区的p85 亚基和具有酶活性的p110亚基组成。P123K的p85亚基能与 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结合,从而接近胰岛素受体(InsR)并被
调节及其他系统疾病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
研究发现,解耦联蛋白及其同类物可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解耦联,导致线粒体合成ATP效率降低,使机体内的能量以热
的形式释放,提示UCP与线粒体的能量储备有关。目前发现
究,从大体逐渐深入到细胞、分子、信号传导、网络调节等领域.
同时现在又有由微观向宏观回归的趋势,因此NAFLD的发病
NASH)[6.8]。 9
增强而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自由基的生成增多。自由基氧化 细胞膜的脂质和蛋白质最终导致肝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损害。 NASH患者的血清学和组织学检查均存在MDA(脂质过氧化
产物)的水平升高和SOD的水平降低。(3)CYP2E1的过表达
CC家族趋化因子
与NAFI。D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CC家族趋化因子有
CCL(CC—chemokine
ligand)一2/MCP(monoe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CCLl9和CCI。21[9]。在趋化因子受体(CCR)-2
可造成肝毒性和线粒体的损伤,同时由CYP2E1产生的活性
氧通过扩散作用,激活肝星状细胞形成肝纤维化[4】。

(CCL2/MCP_1的受体)基因缺陷的肥胖型小鼠,脂肪组织中 炎症细胞和巨嘴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肝纤维化 明显减轻。研究发现,CCL2/MCP-1的血清含量从健康人到
细胞凋亡,造成肝细胞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同时,脂肪肝是
能量过剩在肝脏的表现,脂肪沉积的肝脏ATP储存能力下降, 导致肝细胞对氧应激的反应下降,加重FFA对肝细胞的损伤。
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是
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
能量相关的信号分子的异常SREBPs是一个转录胰岛素 抵抗与调节因子家族,参与激活肝脏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的合 成过程。SREBPs有3个同型异构体,多数动物组织包括肝脏 主要表达SREBP—lc,其相对选择性地激活参与FFA合成的基 因转录。SREBP—lc受胰岛素信号通路调节。SREBPs21c是 调节肝脏脂肪合成有关的酶[包括脂肪合成酶(WAS)、ACC和 32磷酸甘油酞基转移酶(GPAT)等]活性和表达的一个关键转 录因子,其过度表达可使FAS、ACC等表达增加.从而导致三 酰甘油在肝脏的合成增加。SREBP21c的升高除了与肝细胞 内胰岛素介导的SREBP21c转录增强所致,也可能与高胰岛索 血症时对SREBP21c前体的剪切加工增强SREBP21c的降解 延迟等有关。SREBP21c的增多可转录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 殖体激活受体7(PPART),增加脂肪酸合成。
4肝细胞色素P450
脂质代谢和体质量调节的关键控制点。SCD是单不饱和脂肪
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瘦素作用目的基因之一。在脂肪酸代谢及能量平衡中起重要调 节作用…。在ob/ob小鼠中,SCD-1功能缺乏可通过增加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
(NPY)发生作用.抑制SCD-I基因的表达。线粒体是神经酰 胺介导的凋亡的靶器官,在细胞凋亡中起主要的调节作用。线 粒体内膜的神经酰胺可通过抑制呼吸链的复合物I和Ⅲ,或增
CYP450主要存在于生物体的内质网内,属于混合功能氧
化酶系统中的一种。人的CYP450酶主要有CYPIA2、2A6、 2136、2C,2D6、2El和3A,细胞色素P450 11 E1(CYP2EI)主要
单纯性脂肪肝再到NASH患者逐渐增高,提示CCL2/MCP—l 可能在从单纯性脂肪肝向NASH转变时起重要作用.至少部
细胞色素氧化酶(COX)
COX是线粒体内呼吸链电子传递的终末复合物,是电子 传递链的限速酶,在线粒体氧化能力调节中起关键作用。COX
与线粒体功能及细胞能量的产生密切相关,其编码基因的改 变、表达及酶活性的发挥。对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机能、
为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1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和抵
方面:(1)肝细胞内蓄积的FFA可诱导CYP2E1活性增加,促
进微粒体氧应激。(2)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存在着自由基清 除剂即抗氧化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维生素E等,
它们均是细胞内莺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随时清除不断生成
分地促进了白细胞在肝组织内的聚集r1…。有研究发现,
NAFLD患者的血清CCLl9含量增高,对NAFI。D诊断有预警
代谢和形态结构有直接影响。已知COX有6~13个亚基,所 有哺乳动物真核细胞均由13个亚基组成,其中最大的3个亚
基(COX I、Ⅱ和111)来源于线粒体。史洪涛等研究发现, NAFLD大鼠肝细胞COX I表达变化与脂肪肝引起的脂质过 氧化反应以及肝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肝细胞COX I可能参 与了NAFLD的发生。 6磷脂酰肌醇23激酶(P123K) P123K作为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关键酶,在胰岛素抵抗
酶(CPT I)mRNA水平和活性,提高B氧化的速率。同时,降 低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PT)的mRNA水平及活性,降低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