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二章声现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速跟介质温度有关。

【课前预习】1.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3.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零件B.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C.大象用次声波进行交流D.医院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4.古代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附近有无猎物,其应用的知识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C.声音的反射D.回声5.“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学习探究】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敲锣发声,________在振动;人在讲话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不能传声。

3.声速大小跟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_______中的声速最大(填固体、液体、气体)【互学探究】【讨论】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2.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3.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4.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5.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6.实验: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7.真空也能传播声音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探究声速的大小影响因素通过阅读15页的小资料来找出影响声速的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一、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鼓、泡沫,音叉,水、音乐发声器、塑料袋、尺子、笔帽等;1.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动手设计巧妙的实验,让桌面上的物体发生各种声音,同时,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用了哪些器材?。

怎样使它发声音的?。

怎样使它停止?。

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一句话概括结论:。

2.请你列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例子,并说明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二、声源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由固体发声的是由液体发声的是由气体发声的是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三、声音的保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声音保留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保留声音的方法吗?四、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思考:课堂上老师没有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声音是靠传入同学耳中的?还有其他的哪些物质能传播声音?。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方式,传播过程以及声速的大小影响因素。

围绕学习目标让学生总结,注意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课后练习】1.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C.用选项A 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D.用选项B 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回音壁利用了回声增强原声的原理B.0dB人耳不能听到C.骨传导中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D.15°C的空气中超声波的速度比次声波快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5.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如果把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A.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B.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C.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D.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6.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从小明头顶上空飞过,当他听到发动机的声音是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60°角的方位。

则这架飞机的速度大约是声速的()A.13B.3C.2D.37.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平直公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②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③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④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发声,则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9.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v2/(v2-v1) 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v1/(v2-v1)C.钢轨的长度为v1v2t/(v2-v1)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10.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践动中,把声源用不同材料包裹好放在一个鞋盒里,小明逐步远离声源,直至听不到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声源的距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选用音又或闹钟作为声源都可以B.该实验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没有要求C.实验中应该控制所用材料的厚度相同D.实验中测得的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11.如图所示,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闹钟的响声______,看来,空气越来越稀薄,传播的声音越来越弱,我们可以大胆的推理:假设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我们______听到声音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在这运用了物理学中研究方法中的______法.12.“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它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13.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14.渔民常用特殊的声音诱鱼,说明_____能传声;革命先烈在牢房里常用敲击墙壁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这说明______能传声;我们能听到收音机中优美动听的音乐,是因为______能传声.15.在学习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________.(只填序号)【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C 2.B 3.A 4.B 5.A【课后练习】1.A 2.C 3.C 4.C 5.B 6.D 7.C 8.B 9.C 10.C11.变小不能介质推理12.音调空气声源处13.跳动;振动;空气;能量;不能14.液体固体气体15.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