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 PPT
二、字形辨认 斓斑斓
谰谰言
遐遐思
暇闲暇
崖悬崖
涯天涯 瞭瞭望
嘹嘹亮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三、词语辨析 (1)绵延·蜿蜒 绵延:延续不断。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②(山脉、河流、道 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例:①这里有___绵__延____千里的山脉。 ②这条路一直__蜿__蜒___到村口。
第一模块 江山多娇
祖国山川颂
诗海探珠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赏析】 杜甫的“望岳”诗共三首,这首写的 是望东岳泰山。诗以“望岳”为题,赞叹东岳, 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发诗人的雄 心壮志。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联想——思维的羽翼 《祖国山川颂》一文写作中巧妙地运用联想, 拓展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如谈到 自然美景,联想到中外名胜;谈到土地,想到 狂风、冰雪、霜雪、大火、大雨、铁骑、炮弹 的摧残,虽历经磨难,却生意盎然;谈到季节 转换,春草、夏女、秋雨、雪莲等都是摇曳多 姿、耐人寻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执著的爱国文学家——黄药眠
黄药眠(1903-1987),原名访荪、黄访、黄恍, 笔名有达史、黄吉、番茄等,广东省梅县人。 中国政治活动家,著名的_文__学__家____、诗人、 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美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散文集《黑海,美丽 的黑海》,回忆录《动荡——我所经历的半个 世纪》,论文集《批判集》等。他以鲜明的政 治观点、民主的作风、富有创见的学术思想和 丰硕的成果享誉国内外。
[板凳] 我认为“颂”作为散文中的一种风格是有它的独特 之处的,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下,的确能
够让作者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表现他们不吐不 快的情感。 [三楼] 我认为我们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小我”的世界里, 而要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层面,关注国家的前 途与命运,关心祖国的发展与未来,处理好“小我 ”与“大我”的关系,从而懂得我们生存的意义,构 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 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 思维活动,是架设在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间的桥 梁。联想在写作构思和表达主题、丰富文章内容、 增强形象性、克服文思枯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 义。联想的方法有: 1.相似联想:由此物想到与之相似的彼物,或由 此物(具体)想到与之相似的情、理(抽象)。 2.相关联想:由某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 事物。事物间有空间的相关,事物间也有时间的 相关,事物间还有原因和结果的相关。
这可不是山体滑坡,这道大沟是人工炸出来的,据 说,这山崖相当坚硬,工人用长长的绳索悬挂在绝 壁上打炮眼,两三天才能打好一个,难度相当大。 炸了大半年,才炸出这道沟。这是干什么?为了修 快速游览电梯。这回剑门关“破”了相了。 [适用话题] 本材料可用于“保护与破坏”“利益”“保护文物从心 做起”“开发与保护”等有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全诗通过描绘泰山巍峨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 高大而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其中蕴藏 着的是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思考】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 画线句子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祖
课堂互动探究
国
山 川
写作素材积累
颂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美文佳作欣赏
腾飞吧,祖国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 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几十年的缤纷 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 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 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我们以《诗经》关雎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 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 梆子与鼓词唱响您历史的恢弘岁月的辉煌,唱响您 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 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 《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 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细剖·深析] [楼主] 《祖国山川颂》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激情汹涌,有人 却认为是假大空、喊口号式的,你是怎样认为的?请 谈谈你的看法。 [沙发] 作为经历过新旧社会的老知识分子,黄药眠先生是见 证了祖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的过程的,看到了 她在前行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重重阻隔与挫折,同时, 在历经了“文革”浩劫之后,作者又见祖国枯木逢春, 他的内心是欣喜而激动的,他在写这篇文章时的感情 是真挚的,发自肺腑的,决无夸张虚饰之嫌。
3.作者写自己生平到过不少有名的风景区 时,突出写了黄果树等大瀑布的雄壮宏伟的 气势,这样写有何用意? 【提示】 作者写黄果树等大瀑布,既写出 了瀑布的壮美,更有作者的独特用心;瀑布 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祖国的雄壮宏伟, 令人感到我们的祖国也像这大瀑布一样宏伟、 壮美,令人振奋。
4.写扬子江的发展历程,从“最先它不过是雪山冰 岩下面滴沥的小泉”到“汇成了茫若无涯、浩浩荡荡 的大江”。这一段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何深层的意 义?
2.文中说祖国“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 着”,这“磨难”可分哪几类?表现出祖国土地的 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 磨难可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两类。 自然灾难: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 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暴雨曾来 冲刷过它。人为灾难: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轰击过 它。表现出的祖国土地的精神:面对这些灾难,祖 国的土地没有沦落、消沉,而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虽历尽沧桑苦难,仍然顽强地奋斗,对胜利充满信 心,并最终迎来光明的前程。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爱国”“故园”“爱祖国文化”等 有关爱国的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2.鲜活素材速递 打着保护的旗号予以破坏
有个笑话叫四大工程,哪四大工程?给长城贴瓷 砖,给赤道镶金边,给飞机装倒档,给黄河安栏 杆。您可能不相信,还真有这么干的。 四川的剑门关,当年诸葛亮在此架设阁道,驻兵 把守,姜维在此曾经万弩射死魏国大将张郃,还 曾以五千精兵抵挡钟会的十万大军。现在,这里 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剑门”崖壁上有一条 高约二十米、宽四五米的大沟,就像一块伤疤一 样“嵌”在深褐色的山崖上,十分刺目。
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
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 来。 例:①车间里,机器轰鸣声__震__耳__欲__聋____。 ②鲁迅先生___振_聋__发__聩___的文章使近代中国人从 醉生梦死中苏醒过来。
四、词语释义 ①铿锵:__形__容__有__节_奏__而__响__亮__的_声__音__。____ ②吟哦:__吟__咏_。_____ ③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_________(_东_西__)_精__巧_细__致__;__(人__)_灵__活_敏__捷__。__ ④玲珑: 清澈透明。 _________向__前__靠_近__目__标__,__紧_紧__盯__着__。___ ⑤澄澈:_____形__容__水__或__其_他事物没有边际, ⑥逼视:______看_不__清__楚__。_____________ ⑦茫若无涯:
嵯.峨(cuó)
堆垛.(duò)
汲.水(jí)
涟漪.(yī)
荒冢.(zhǒnɡ) 鹰隼.(sǔn)
徜.徉.(chánɡ yánɡ)
铿锵.(qiānɡ) 吟哦.(é) 盎.然(ànɡ)
(2)多音字 泊bó泊位
pō湖泊
涨zhǎnɡ水涨船高 zhànɡ头昏脑涨
露lù露天 lòu露马脚
澄chénɡ澄澈 dènɡ澄沙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 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 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 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 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 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 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 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六、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 一花一石,一砖一瓦,也感到亲切,值得我留 恋和爱抚。”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 加以分析。 【提示】 这是总领句,既总领全文,又奠定 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以此开篇气势不凡,作者 以高屋建瓴之势,直接抒发了满腔的爱国之情, 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祖国的那种真诚的爱。
3.同类联想:是在同一类事物间的联想。 4.对比联想:指由一事物或形象联想到与它相反 的事物或形象。 展开联想时要找准联想的基点,即触发联想的事 物的寓意,还要使思维尽可能新颖和开阔。
随堂练笔 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联想对汉字加以趣说。 海:牵手每一滴水,凝聚一个浩瀚的梦。 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链接 别具特色的文体——颂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颂者,容也,所以美圣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 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 颂神的歌舞,后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一切以 赞美、歌颂为主题的文字都可以称“颂”。
江山如画,妙笔深情
《祖国山川颂》就是以赞美、歌颂祖国的山川为主 题的。黄药眠出生在广东一个没落的商绅家庭,目 睹过外夷铁蹄的肆意践踏,经历过旧政府黑暗的统 治,也经历过新中国建设的欣喜,更尝尽了十年浩 劫的苦痛。当黑暗消失,风雨散尽,霓虹初现,祖 国大地重焕青春之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抑制 不住心中的激动,拿起饱含深情的笔,热情讴歌了 祖国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