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2-03-12T09:21:17.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庄文华
[导读] 早期干预对降低生理性黄疸及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具有良好作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庄文华(福建省建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福建建瓯353100)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171-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影响。

方法选择剖宫产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

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

结果经过干预观察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干预对降低生理性黄疸及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具有良好作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胆红素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arly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neonatal jaundice index author. Method: the choice of cesarean section in 120 cases of normal full-term neona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arly intervention measu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management.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neonatal jaundice index, the first row of meconium time and turn yellow time.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jaundice index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first discharge of meconium time and turn yellow time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physiological jaundice and pathological jaundice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neonatal jaundice early intervention bilirubin effect of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其他器官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

针对此病,重要的是预防为主[1]。

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120例择期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出生体重
2.6~4.1kg,Apgar’s 评分≥8分,男婴65例,女婴55例,外观无畸形,母亲年龄平均21.5~3
3.2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对两组患儿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干预措施: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根据新生儿的需要适时服用配方奶,同时给予抚触及游泳。

辅助游泳:出生4个小时的新生儿即进行游泳,室温调节为28°C左右,水的温度一般在38-40°之间,选择婴儿专用的泳圈和泳池,于吃奶后1小时进行,每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

抚触护理: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就开始进行抚触,要求动作到位,适当用力, 在沐浴后,两次哺乳间进行,每天二次,每次10-15分钟左右,室温在28oC以上,同时可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

光照疗法:让新生儿裸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布眼罩,外生殖器用纸尿裤遮盖,用波长425nm-475nm的蓝光,在距患儿35cm-50cm的地方照射,经过这种光照射后,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通过尿和胆汁排出,光照时间一般为24小时-48小时。

抚触、游泳及光疗全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仪器使用日本JM-106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由经过训练的儿科医师对洗澡后的新生儿进行测定,以新生儿前额正中右眉上方0.5~1cm 处为观察部位,紧贴皮肤垂直测定3次,三次结果平均取值。

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粪便转黄时间。

1.4 诊断标准[2]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 24小时内出现黄疸,TCB值>6mg/dl;足月儿TCB值大于等于1
2.9 mg/dl,早产儿TCB值大于等于15mg/dl;(2)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21umol/L,早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55umol/L;(3)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大于等于34umol/L;(3)TCB值每日上升>5mg/dl;(4)持续时间超过2-4周,或呈进行性加重;(5) 依据皮肤黄染的首尾发展规律, 黄染达腹部的。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比较
经过干预观察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的比较(x-±s)
2.2 两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的比较(x-±s)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

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3]。

新生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有:1、胆红素生成过多:胎儿血氧分压低,红细胞代偿性增加,出生后血氧分压升高,大量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早产儿低于70天,足月儿约80天,成人为120天,且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是成人2倍;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红细胞前体较多;肠肝循环增加。

2、肝脏摄取、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肝细胞内Y蛋白含量极微,UDPGT含量低且活性不足。

3、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能力差;4、肝细胞排泄障碍,胆管受阻。

如果新生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早(生后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早产儿>257umol/L,或每日上升>85umol/L;足月儿持续>2周,早产儿持续>4周,黄疸退而复现,或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就诊断为病理性黄疸[4]。

据报道[5] ,给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游泳与抚触之所以能有效减轻黄疸,是因为这些措施可以是患儿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加快血液循环,可以增进新生儿全身的新陈代谢,同时游泳还能消耗新生儿的能量、体力,使食量增加,使肠蠕动增加,加速了胎便的排泄,粪便转黄时间提前,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降低新生儿的黄疸指数。

抚触由于能增加迷走神经紧张度,使促胃液素和胰岛素的释放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由此增加;光照疗法能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及尿液排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干预观察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

表明早期干预对降低生理性黄疸及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具有良好作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胜莲,刘曾华,廖梦兰等.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生理黄疸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9,22(10):145-146.
[2]彭永勤.新生儿抚触的临床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 2010,15(18):48-49.
[3]钱华,钱育昆.快速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9,15(18) : 48-49.
[4]张桂芹,孙晓娟.抚触对早收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J].新生儿科杂志,2009,18 (2):69-70.
[5]郭健.两种早期干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的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2009,16(3):130-1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