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水质指标的意义

常见水质指标的意义

附件:1、常见水质指标的意义1)PH:(7.5-8.5)①养殖水体以中性偏碱为好;②酸性水可使鱼血液PH下降,消弱它的载氧能力,使血液中氧分压减小,即使水中的溶氧高,也会造成缺氧症;③碱性过强的水体则会腐蚀鱼类的鳃组织。

2)氨氮:(<0.6其中NH3<0.1mg/L)①这里所指的氨氮是NH3和NH4+的总量。

②NH3和NH4+几乎所有的藻类都能直接迅速而且优先利用它们,其缺点是硝化作用消耗溶氧,特别是NH3,对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有强的毒性,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加重鱼病。

③被认为是水体老化的重要因素,对养殖水体有不良影响。

④据欧洲水面渔业咨询委员会建议:鱼类所耐受NH3的最大浓度为0.025mg/L。

⑤三大来源:A:鱼类袋谢产物;B:残饵、粪便的分解而产生;C:水源污染外源性的氨氮过高。

3)亚硝酸盐(NO2-<0.05mg/L):水环境中亚硝酸盐超标同样对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

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减弱,也就是说虽然水体中溶氧高,养殖对象也会出现缺氧症状,鱼类亚硝酸盐中毒分为两种:①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中毒较深的摄食量减少,活动能力减弱,鱼体消瘦,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②急性中毒:一般发生清晨,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即使注入新水,在短时间内也难解救,第二天更严重,甚至造成大批量死亡。

4)硫化氢(H2S<0.2mg/L):硫化氢对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有强的毒性。

在水体中硫化物总量一定时,PH下降,硫化氢增多,毒性也随之增强,会造成河蟹夏天上岸,及养殖动物的死亡。

有些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规定,渔业用水中不得含有硫化物。

5)溶解氧:溶解氧是水生动物最基本的生存基础:在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的时间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 mg/L。

2、如何掌握河蟹养殖池塘的池水肥度目前,在大多数养殖户的头脑里,“清水养蟹”是不变的真理,似乎养蟹池塘的水质越清、越瘦、越好,一旦蟹池的池水变肥就立即忙于换水,以防不测!然而,“清水大闸蟹”,不是“瘦水大闸蟹”,养殖河蟹池塘的池水保持一定的肥度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

据专家报道:中等肥度的池水养殖出河蟹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比一般清瘦池水养殖河蟹要高,特别是近年流行的河蟹颤抖病的发生也远比其他池塘低。

究其原因,适当的肥水可以是池水有足够的溶解氧,而溶解氧是河蟹生长、发育的决定因素。

蟹池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中等肥水的池塘中,浮游植物量较多,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也多,在水温较高的晴天往往可以是水中的溶解氧达到饱和状态,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水体中的河蟹食欲旺盛,活力敏捷,脱壳次数增加,饵料利用率高,抗病能力强,从而生长迅速。

池塘清瘦的蟹池,底质厌氧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及有毒物质,使池水PH值降低,长期生活在这一水体中的河蟹食欲不振、脱壳不正常,易患病而生长缓慢。

池水的肥度一般按照池水的透明度来加以判断。

清瘦的池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较少,池水透明度一般在40cm以上;较肥的池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较多,池水透明度一般在15cm以下;中等肥度水界于上述的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

如何调节河蟹养殖池塘的池水肥度呢?目前,许多河蟹养殖户采用换水的方法调节池水肥度,其实这不是最佳的方法,因为过多的换水浪费财力,流失了池水中的有效养份,带入有害物质,而且水位不稳定则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到水面以上,不摄食,不脱壳,形成“懒蟹”,同时换水也会刺激性早熟。

我们建议:一般对水色清瘦的池塘可以采用施肥的方法加以调节,在放养蟹种前15天,施肥肥水专家或肥宝;养殖中期,如遇水质清瘦,可施用追肥(肥水专家或肥宝、生物高效肥水素等),具体用量根据产品说明书,定期使用EM益生菌、EM调水王、博士系列超级微生物;如果池底淤泥较多,池水肥力较足,则要改底(底净宝、底改王、底改霸王、增氧型水底双改等)。

建议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海博士洁水灵、博士3号、复合芽孢杆菌等),以及天气突变时、投饵前使用粒粒氧。

3、如何使河蟹安全度过脱壳期今年三、四月份,河蟹养殖发生的问题很多,主要是脱壳不遂(眼睛、附肢脱不出旧壳),脱壳后软壳死亡,不脱壳死亡。

分析原因:一是整体蟹种质量下降;二是气候不正常;三是池塘环境不良或饵料投喂不当;四是亚硝酸盐偏高等等。

一般采取的对策:1.泼洒1-2次新硬壳宝,增加水体矿物质,尤其是新开塘口更需定期泼洒。

2.投喂鲜小鱼和优质蟹饲料,饵料中添加营养剂、维生素C、脱壳素等,增强河蟹体质。

3.加注新鲜水质,增加池塘水体,并使用改良底质和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4.伤亡太多,建议补放一定数量蟹种。

(一)、河蟹是否要脱壳的判断:(1)检查河蟹体色。

脱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

而脱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

脱壳后壳长比脱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脱壳前增长了近一倍。

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脱壳了。

(3)看池塘脱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脱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脱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

河蟹在脱壳前不吃食。

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脱壳。

(二)、脱壳期间管理(1)每次脱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含有脱壳促长散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脱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比例,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2)发现个别河蟹已脱壳,可泼洒新硬壳宝,1袋用3-5亩1米水深。

兑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河蟹脱壳同步性,第一次可能比较好,往后可能越来越不同步,建议:每10-15天泼洒新硬壳宝一次,(3)脱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4)为了河蟹有一个良好的脱壳环境,河蟹池塘应该设立投饵区和脱壳区,投饵区设于浅水区,脱壳区设于水草茂盛区,不应在脱壳区投放饵料,脱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5)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放回原池。

(6)脱壳期间要注意防病、治病。

4、稳定性粉状二氧化氯在水质调控中的应用二氧化氯是国际公认的一种高效消毒剂,其可以穿透细胞壁,有效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以及快速抑制生物蛋白的合成,因而其对水体微生物有很强的破坏与杀灭作胜败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有效降解水体中有机物,且不产生氯反应,是水产养殖中的首选药物。

一氧化氯及其水溶液很不稳定,在受热和紫外光照射下会发生缓慢分解,因此生产上常将其制成粉状或液态状二种形态。

本文主要介绍稳定性粉状二氧化氯在水质调控中的应用。

一、灭藻蓝藻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藻类,适量的蓝藻可起到稳定藻相、维持微生物平衡以及提供饵料等作用。

但其大量繁殖(主要指微囊藻)往往会形成水华,严重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且死亡藻类分解后会产生羟氨等有害物质。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施用硫酸铜或铬化合铜,虽然其杀藻效果明显,但毒副作用也较强,且短时间内大批量藻类的死亡易导致池塘缺氧,发生泛池、中毒现象。

笔者所采用的方法是发生藻类过度繁殖的池塘中,视情况连续施用菌毒清(1包/亩*米)2-3次,再施用一定量的水质改良剂,如解毒类(护水解毒安、解毒活水素等)、底改类(底净宝、底改王、增氧底改等)、微生物调水(复合芽孢杆菌,EM菌)等。

近几年,笔者对所在地区苏州、南京、常州等地区的河蟹池采用此方法,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施用后的第二天便可见到少量的死亡的蓝藻浮现水面,呈乳白色,大多数池塘三天后水面恶臭消失,蓝藻基本死亡。

二、灭菌二氧化氯作为一种高效广谱消毒剂,对一切经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0.5ppm的二氧化氯5分钟后即可杀灭99℅以上的异氧菌,因此,二氧化氯比较适合地质老化、池水透明度低的池塘杀菌消毒。

这种池塘一般有机质含量比较高,普通的氯制剂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且易与有机质发生化合反应,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三卤甲烷。

二氧化氯还可运用在动物饲料方面的消毒。

笔者所在地区多数河蟹养殖者以冰冻的野杂鱼投喂,这种饵料虽然蛋白质含量较高,却极易败坏水质。

在投喂前采用2-3ppm的二氧化氯进行浸泡,可有较杀灭鱼体病原菌,减少水体中油膜的产生。

三、抗应激在暴风雨后,水产养殖动物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症状,如游塘、停食、活动能力差等现象,这其实是水产动物的一种应激反应。

这主要是暴风雨将外来病原菌带入池塘中,以及暴风使得池塘产生对流现象,池塘病原生物滋生繁殖所致,虾类养殖池拉网行为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此时,我们可以在暴风雨后的第二天或者拉网后的第二天施用一定量的二氧化氯,同时配合内服一些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C等,一般隔天后能取得明显效果。

四、剥泥水草是河蟹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遮荫物和攀爬物,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池塘中的水草都会出现“污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质的透明度以及草类的生长。

二氧化的强氧化作用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与有机物、无机物反应有很强的选择性,能有效破坏水体中的微量有机物,如氯仿、四氯化碳、酚、氯酚、氰化物、硫化氢及有机硫化物等,氧化时不产生以散性有机卤化物,可很好地去除污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五、降氮活化后的二氧化氯在氢离子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新生态氧,能够迅速附着在微生物细胞表面,渗入微生物的细胞膜,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产生氧化分解反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氮的“硝化”;同时,这种强氧化氯可以作为一些降氮剂的辅剂,如二氧化氯可作为亚硝酸盐降解剂的辅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