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性垄断
• 案例1:福建某镇盛产水蜜桃,每年需要大量纸箱,镇财政所 给某纸箱店指定优惠政策,购买他们的纸箱,即可享受对水蜜 桃的减税政策,尽管财政所没有强迫水果商购买,但是纸箱店 的生意还是很好。
• 案例2: 1998年,江苏省邳州市邮电局在收取电话费时,限定电话 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中国工商银行邳州市支行发行的牡丹卡交费卡, 否则不予办理,共强制办理牡丹卡5000份。
户的最高折扣 • ○ C.将你的客户/经销商的转售价格与你竞争者的转售价格联系
起来 • ○ D.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可以考虑实行最高转售价格 •
ABCD
• (多选)《反垄断法》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 哪些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
• □ A.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 □ B.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 □ C.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 □ D.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
• 概念:政府或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采用不正当的方式,阻碍 商品在地区之间流动。
• 表现形式: 1) 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 2) 对外地商品设定与本地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 3) 对外地商品重复检验、重复认证; 4) 对外地商品采取专门的行政许可; 5) 设置关卡,阻碍外地商品运输。
A. 某药品生产企业因拥有一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品专利,占据 了相关市场95%的份额
B. 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药品零售企业之间达成联盟协议,共同 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按统一的优惠价格向联盟内的企业供应药品, 联盟内的企业按统一的零售价向消费者销售药品
C. 某市政府在与某国有医药企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承诺,该 国有医药企业在本市医疗机构药品招标中享有优先中标机会
• 邮电局限定用户持卡到指定银行缴费,不仅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权,给其缴费带来不便,还排除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
表现形式
1) 限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和使用本行政辖区范围内经营 者提供的商品;
2) 要求必须经营行政机关或公共组织挂靠的企业的商品; 3) 要求必须购买、使用挂靠企业的商品; 4) 限定购买关系户的商品; 5) 限定购买和接受指定单位的有偿服务。
品最高按某价格出售
D
• 《反垄断法》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哪些垄断协议( ) • ○ A.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价格 • ○ B.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 ○ C.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 ○ D.以上都是
D
• 以下不属于违反《反垄断法》行为的是( ) • ○ A.将遵守价格政策作为给予折扣、回扣或分成的前提 • ○ B.固定你的客户/经销商的利润率,或者固定其能够给予其客
• A.反垄断机构执法时应界定该公司所涉相关市场 • B.只要该公司在当地独家经营,就能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 C.如该公司的上游气源企业向其收取预付款,该公司就可向客户
收取“预付气费款” • D 县政府规定了“一个地域只能有一家燃气供应企业”,故该公司
行为不构成垄断
AD
• (多选)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是我国《反垄断 法》规制的垄断行为之一。关于这种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 的?()
的规定
2.1强制限定交易
• 第32条 •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
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 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
强制限定交易
• 概念: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限 定或变相限定单位或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 供的商品。
售指标和市场占有指标,把任务量化,每年以县办文件下发到 乡镇,一年度一考评,根据考评奖优罚劣; 2) 优先使用地方名优产品制度,规定招待用酒必须用本地品牌; 在建筑材料方面,优先使用本地水泥产品; 3) 工作通报制度,商整办不定期发布简报,向全县通报水泥产量 和销量
BCD
• 下列行为中,属于《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行为的是( )
定。
• 概念:行政机关以决定、公告、通告、通知、意见、会议纪要等 形式,制定、发布含有排除、限制竞争的内容的规定。
舒城县“商整办”的地方保护业绩
• 舒城县“商业流通秩序整顿办公室”由工商、税务、城建、技术监 督局组成,目标是保护本地的白酒、水泥等企业。
• 商整办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业绩,包括保护本县产品的三项制度: 1) 《舒城县商整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确立了地方名优产品销
危害
• 阻碍全国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的建立
• 削弱企业竞争力 • 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 滋生腐败,官商勾结
2. 具体行为
强制限 定交易
地区封 锁
行政垄 断
招投标 中的地 方保护
主义
排斥或 限制在 本地区 投资或 设立分
支机构
强制经 营者从 事垄断
行为
制定含 有排除、 限制竞 争内容
• B.相关市场的集中度 • C.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 D.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的影响
行政性垄断
工商大学
主要内容
• 行政性垄断的概念 • 行政性垄断行为
1.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 案例: • 吉林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5月下发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协调有
关部门优先保障一汽对煤炭、天然气、运力等方面的需求;省内 尽量购买一汽汽车;省内直属单位购车时,必须购买一汽汽车; 在吉林省内购买一汽汽车享受税收优惠、贷款优惠;组织好省内 配套企业与一起的衔接,使一汽的配套路线向省内倾斜等。
D. 某省政府招标办公室发布文件称:凡不在本省纳税的企业,一 律不得参与本省的招投标活动
A
• 某燃气公司在办理燃气入户前,要求用户缴纳一笔“预付气费款”, 否则不予供气。待不再用气时,用户可申请返还该款项。经查, 该款项在用户日常购气中不能冲抵燃气费。根据《反垄断法》的 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1.1 概念
• 概念:又称为行政性垄断行为,行政垄断行为,是指政府或经法 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 行为主体: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 危害:行政干预市场竞争,抑制正常的市场竞争和创新动力,导 致资源配置低下,妨碍经济效益的提高。
表现形式以及危害
表现形式
• 地方保护、地区封锁 • 部门、行业垄断 • 行政强制交易 • 政企部分
C
• 下列不是《反垄断法》明确禁止的垄断协议的是( ) • ○ A.家乐福和沃尔玛约定:前者占北京市场,后者占天津市场 • ○ B.因为价格问题,甲乙两家汽车厂口头约定都不购买丙钢铁公
司的钢材 • ○ C.甲药厂和乙药厂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
品只能按某价格出售 • ○ D.甲药厂和乙药厂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
• 例子1: 2001年,辽宁省大洼县专卖事业管理局在发放酒类经营许 可证时,按照盘锦市专卖事业管理局的统一要求,公然把经营范 围限定为“地产啤酒”。在换发经营许可证时,对经营本地产啤酒 的业户放松管理,一些不够条件的业户虽未能取得许可证,但因
经销地产“辽河”啤酒,仍可从事批发业务。
2.3 招投标活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ABC
• (多选)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其形式包括排除、限制竞 争的( )。
• □ A.协议 • □ B.决定 • □ C.其他协同行为 • □ D.经营者集中
AD
• (多选)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适用反垄断法的 行为有( )。
• □ A.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 • □ B.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 □ C.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 □ D.农业生产中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
• 例子:某县工商银行对迁建办公楼项目进行招标,来自外地的某 建筑公司中标,但却在中标后被告知暂停发放中标通知书,其原 因是县领导认为让外地企业中标不利于扶持本地企业的发展。该 公司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
2.4 排斥或限制在本地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 行为
• 第三十五条
•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 滥用行政权力,采取与本地经营者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 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2.5 强制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
• 第三十六条 •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
滥用行政权力,强制经营者从事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
• 常见行为:强制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支配地位、经营者集 中
2.6 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的 行为
• 第三十七条 • 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
• 第三十四条 •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
滥用行政权力,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 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 动。
2.3 招投标活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 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不受地区的限制。• 常见行为: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不依法发布信息。
ABC
• 根据规定下列表述中,属于《反垄断法》所禁止的垄断行为的有 ( )。
• A.某省政府招标办公室发布文件称:凡不在本省纳税的企业, 一律不得参与本省的招投标活动
• B.某市政府在与某国有医药企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承诺, 该国有医药企业在本市医疗机构药品招标中享有优先中标机会
• C.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药品零售企业之间达成联盟协议, 共同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按统一的优惠价格向联盟内的企业供应药 品,联盟内的企业按统一的零售价向消费者销售药品
2.4 排斥或限制在本地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 行为
• 常见行为: 1) 要求外地经营者具备与其投资无关的资质条件; 2) 要求外地经营者提供高额的担保; 3) 强制征收额外税款; 4) 明确限定投资项目; 5) 限制资金投入、流向和使用; 6) 设置繁琐的审判程序和条件; 7) 给予本地经营者贷款支持、税收优惠、特殊关照等。